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理性的疑情,智慧的疑情

理性的疑情,智慧的疑情

理性的疑情,智慧的疑情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古人求道,放棄名利,乃至將生命置之度外,這也是常有的事。然而,若不依智慧而行,縱經塵沙劫,不得成佛道。

若是個有智慧的人,他不知道「道」是個什麼,於是,在他的心中,便會有個「困惑」,便會有個「迷悶」。這個困惑,這個迷悶,就是禪宗所說的疑情,就是凈宗所說的「蓮花苞」。若無疑情,則不得開悟見性。若無蓮花苞,則不得花開見佛。見性即是見佛,見佛即是見性。見佛是教下的隱喻人心。見性是宗下的直指人心。直指與隱喻,方式有別,所指不二,皆指這個普照十方的佛,皆指這個圓覺十方的心。此心即是佛,佛即是此心。

若是個有智慧的持名念佛的人,他在深信佛說的前提下,在他的心中必然會有這樣的困惑:我念彌陀,彌陀是誰?他又在哪裡?有人說,彌陀在西方。那麼,西方又在哪裡?難道是太陽落的那個方向嗎?若是太陽落的那個方向,那麼,地球自轉,而且公轉,方位無定,哪是西方?在深信佛說的前提下,心中的迷悶,心中的困惑,便是凈土宗所說的蓮花苞,禪宗稱為疑情。為了解開這個困惑,為了見到這個彌陀,為了往生這個凈土,他便會如法修行,以求見佛,以求往生。當他證得時,囫地一聲,阿彌陀佛,不隔一線,不動一步,直到西天。此時方知,彌陀原來是自己,當下本來是西方。這個彌陀,這個西方,不是向外求來的,不是用功修成的,而是一個當下的「原本的真實」,而是一個當下的「本真的自己」。惠能大師云:「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1]

若是個無頭腦的人,若是個無理性的人,人家說什麼,他就想什麼,他就信什麼,其實,這樣的人,他所信的並不是佛教,而是他自己的佛教妄想。人家說彌陀,他便想出個彌陀。人家說西方,他便想出個西方。人家說佛光,他便想出個佛光。人家說往生,他便想出個移民搬遷式的往生。這哪裡是信佛,這是信自己的妄想。

無有理性的人,無有疑情的人,他信的那個佛,是他自己的妄想。他信的那個西方,是他自己的妄想。他信的那個往生,是他自己的妄想。這樣的信佛,不是信佛,而是信自己的妄想。

信自己的妄想,按照自己的妄想而修,這樣的人,即使修得光影交錯,諸佛現前,放光動地,那也是他自己的幻覺。幻覺現前,不知是假,卻當作是真,這樣的人,便是不依文殊而行,便是不依智而行,而是依愚痴而行,而是依妄想而行。如此而行,必定會精神分裂,失去正常人的生活。

滿腦子的佛,滿腦子的菩薩,滿腦子的勝境,滿腦子的鬼神,其實,這都是宗教妄想而造成的。從最初的可控的宗教妄想,漸漸地變成了不可控的宗教幻覺,這時,這個人便會漸漸地進入嚴重的精神分裂狀態,便會失去正常人的生活。

[1]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六二頁上。

理性的疑情,智慧的疑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定呢?
慧律法師:不是見外面的佛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