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虎虎生威,老虎寫意畫法詳解!

虎虎生威,老虎寫意畫法詳解!

圖一

被稱為百獸之王的虎,是威武、力量的象徵,它是一種體魄強健、形態優美、目光犀利的大型貓科動物。虎具有雄強之美、勇武之美、陽剛之美,不僅為畫家所喜愛,也歷來被人們奉為鎮妖辟邪之神獸,並常將其圖形懸於居室。虎給人以一種雄闊浩然之氣,現代人欣賞虎已成為一種文化風尚。

圖二

寫意虎要畫出虎的精神與威風,首先要掌握畫虎的要領。古人因很難經常接觸和觀察到活生生的真虎,對動物的解剖結構難以充分認識,缺乏具象的科學造型法則,故畫虎時難免形走而神失,導致虎畫姿態缺少變化、動態生硬。

近現代的許多畫虎名家在造型和技法上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人,這和時代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畫虎要先認識虎的外形特徵和內在結構,其頭部外形呈圓形,面部斑紋組合呈方形。虎目威嚴,其特徵是「吊睛白額」,畫時要強調眉宇間斑紋的處理。虎的頭、頸、背要緊密連接,形成力度。虎體魄強健而活動敏捷,腰腹瘦軟,作畫時要注意這一特徵(見圖一《照影依依情》)。虎的四肢較短,要畫得壯些,後肢要長於前肢,還要注意刻畫後腿「人」字形紋的特徵。畫虎尾要強調其韌勁和力度,要畫出鋼鞭似的感覺。畫虎身上的斑紋,要強調粗細、深淺的變化和斑紋之間的疏密關係,要前疏後密,注意留出頭部、身軀的白色部分。虎爪要注意前爪的拇趾上翹,趾、掌底有肉墊(見圖二《虎各眈眈視,歡睽嘯谷風》)。

老虎寫意畫法

用墨破色法畫虎,可先用羊毫筆蘸赭石色加藤黃色、花青色,也可調少許淡墨,厾出虎的額、眉宇、鼻、顴骨、上頜骨處的色塊,深墨勾勒出眼部和眼外角處的上吊斑紋,然後趁濕勾勒出面部斑紋及上下頜結構,再用深墨勾勒出虎耳,然後畫出臉部外輪廓,需要注意的是,虎耳背部中間的一塊白色要留出。再調薑黃色敷虎眼、暗紅色敷虎鼻鏡。最後用勾線筆勾出虎鬚、眉毛,要挺拔有彈性,而勾勒斑紋時,用筆要概括簡練(見圖三、圖四、圖五)。

圖三

圖四

圖五

畫虎的身軀同樣要先敷色,然後用墨破色法勾畫一條條長短、寬窄不一的經過提煉的黑色斑紋,運筆應時疾時徐、刪繁就簡,黑斑紋排列不可太整齊,中、側鋒並用。虎的四肢、後腿斑紋一般多於內側。在斑紋組織簡化的基礎上,大膽落筆。寫意畫虎既可以墨破色(見圖六《天地英雄豪氣長》),也可先墨後色(見圖七《卧虎》),同樣可以純水墨為之(見圖八《對視》)。

圖六

圖七

圖八

老虎畫法賞析

「莽莽風雲,乾坤獨嘯。崛起山林,英雄寫照。」這是一首描寫中堂《猛虎圖》的詩句。虎因其有君臨天下的王者之風,在《周易·乾卦文》中有「雲從龍,風從虎」之說。龍飛於天,虎行於地,因此虎與龍均被視為雄偉強盛的象徵,成為精神崇拜和敬畏的對象。虎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認為虎是吉祥與平安的瑞獸,可驅災避禍,更多的是寄寓著祈佑幸福安康的美好願望,因而會在廳堂居室中懸掛虎圖以鎮宅助運,從而形成了充滿生機活力的民族風俗文化特質。而在繪畫中,也有「上山虎」「下山虎」「中堂虎」等不同形式。如上山虎一般採用抬頭側望的姿勢,配景以蒼松明月為主,意境追求清曠寧靜,寓意平安無事,步步登高。下山虎則更突出虎的剛猛之勢,給人一種威震四方的王霸氣質,配景基本以山泉、蒼松、楓葉雜樹等為主。

圖一

圖一為《一覽高天松月夜》,此圖屬長條屏上山虎,勁松矯姿卧龍,山石稜角方硬,猛虎步步落實登高,側首回望,頗具王者風範。彎月在空疏高曠的浮雲襯托之下更顯皎潔清氣,整幅圖充滿安靜祥和之氣,寓意平安吉祥。

圖二

圖二《松聲虎嘯,山鳴谷應》屬長條屏下山虎。一虎從山崗上矯姿而下,山岩間澗水潺潺,勁松鐵干虯枝搖曳,松濤聲、虎嘯聲、泉鳴聲,匯成一股遠播四野的雄霸之聲,狼豺聞聲消遁。

圖三

圖三為《遠矚》,此圖為中堂上山虎,高崗之上一隻正面撐立之虎,扭頭顧盼四周作似嘯非嘯狀,遠矚曠野。前景畫一簇雜樹對虎身作些遮掩,或藏或露作虛實相間處理,左上角添松枝相襯,背景抹數筆流雲,虎的形神在環境的烘托下高傲威儀伏四方。

圖四

圖四《文章顧盼都堪喜,只欠雲泉為洗心》為橫披卧虎圖。此虎卧伏在取斜勢向左上角伸展的磐石之上,左下角的水口與右上角崖壁上的古松成對角撐開,使畫面有著極強的穩定感,虎的下頜磕在前腿上作小憩狀,不怒自威,傲然不群。畫幅前面從右至中,樹上的黃金葉星星點點,平添富貴祥和之氣。

其實,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居住環境的改變,人們的傳統文化觀念也跟隨時代悄然發生著變化。以前居室掛虎圖有很多所謂的講究,現在已淡化為更多是把虎圖作為一件心儀的藝術品來欣賞,欣賞虎圖作品的情趣意境,欣賞造型中形神兼備的藝術感召力。因此現在畫虎的題材及形式也更為開闊,創作者盡可發揮高超的筆墨技巧和藝術想像力,通過體悟觀察,畫出賞心悅目的極具藝術性的心中之虎。

圖五

圖五《為君凝睇》為扇形,畫的是大老虎與小壁虎相互對視又互不相識的有趣畫面。圖六《天倫之樂》為斗方形制,刻畫的是虎仔與母虎嬉鬧的情景。小虎仔抱著母虎的腿撒嬌翻滾著,母虎欲脫不能,但絕不會耍狠,「虎毒不食子」嘛!另一小虎仔正傻傻地看著,憨態可掬。圖七《虎趣》為小立軸形式的作品,刻畫的同樣是小虎認知世界的過程。這種小品式的虎圖作品,可以使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欣賞這兇猛而美麗的百獸之王。

圖六

圖七

編輯 | 漁公子

圖文 | 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粉牆黛瓦,醉美江南
倪瓚的寂寥宇宙:一個水不流、花不開的世界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