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真假假,兩個男人的感情糾紛

真真假假,兩個男人的感情糾紛

歷史學家追求史實的正確,雖然說有些微言大義隱藏在字裡行間,但故意歪曲事實,卻是有違史德。

小說家剛好相反,文字不過是托物言志,澆胸中塊壘罷了。隨意編排,信口胡謅,只要能動人心弦,那就無妨了。

《三國演義》之於《三國志》,正是這兩者的真實寫照。

今天讀到《後漢書》的獨行列傳,恰好歷史學家和小說家都記載過一段感人的故事,正好拿來一談。

範式是東漢山陽人,字巨卿,和汝南的張劭張元伯同在太學讀書,結為好友。兩人臨別時約定,兩年後範式去汝南看望對方。

約定日期到來之前,張邵早早地把酒飯安排好。他母親還有些疑惑:「兩年之別,相隔千里,你真的相信他會如期到來嗎?」

張劭說:「巨卿是講信用的人,必然不會違約。」

到了期限,範式果然如約前來,兩人一番痛飲,盡歡而別。

後人把範式和張劭的友誼,稱為「雞黍之交」,這是八拜之交的其中之一,來源就是這個典故。

後來,張劭生病,臨死之前哀嘆:「可惜我不能見到死友了。」死友是指生死不易的朋友。

當時範式在外地做官,夜半夢見張劭大喊,說我某日死了,某日下葬。你如果沒有忘記我,一定要來送最後一程。

範式夢中驚醒,嚎啕大哭。次日就向太守請假,素車白馬,趕往汝南。到達之日,正是張劭下葬之時。

範式沒來之前,棺材重逾千斤,怎麼都抬不進墓穴。他見此情景,扶棺大哭:「元伯你走吧!生死異路,從此之後我們就永別了。」

當時送葬者千人,聞言都潸然淚下。範式親自牽著張劭靈柩,這才安然下葬。

《後漢書》記載兩人友情,到此為止,不過小說家又別出心裁,翻出新文。

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里,有一篇《范巨卿雞黍生死交》,正是講這個故事。

馮夢龍的書名為喻世明言,可想而知是借古諷今之作,他的改編很有意思。

關於兩人相交,他編的橋段是這樣:

範式是個商人,在客店得了傳染病,無人理睬,寫出世態炎涼之感。

張劭家裡很窮,趕考途中路見不平,奮然出手,一不怕科舉誤期,二不怕傳染,為他請醫熬藥,把病治好了。

兩人感情迅速升溫,如膠似漆,不舍分離。於是約定,第二年重陽節在張劭家中相聚。

按照慣例,張劭早早在家準備了美酒肉食,等待範式駕臨了。誰想從早等到晚,人影都沒看到半個。

三更時分,所有人都已入睡,範式白衣飄飄,姍姍來遲。張劭大喜,說巨卿果然不負所約。

兩人來到堂上,準備飲酒暢談,度此長夜。誰想範式一言不發,滴酒不沾。

張劭詢問再三,範式才說:「我不是人,只是一個鬼魂而已。」

張劭大驚。

範式解釋道:「這一年來,為了家庭,我四處奔波經商,早就把我們的約定忘記了。直到今天早上,鄰居給我送茱萸酒,才想起今天是中秋。但千里之約,一天怎麼能到,只有自殺身亡,魂魄來赴約了。」

我讀到這裡,不禁又好笑又可嘆。

紅塵俗世,耳目口腹之慾,實在難以滿足。區區朋友之約,又怎麼會放在心上呢?

這描寫的豈止是明代亂象,放在當代,也是確論。李白說「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都已是昨日昨日的黃花了。

範式自殺,不過為襯托張劭的義氣而已。

果然,張劭一聽朋友為了赴約,竟然自殺了,非常感動。當即拜別老母,去給朋友送葬。

一路上風塵僕僕,無心飲食,趕到山陽。範式已經過了二七,還未下葬,只等張劭前來送行。

張劭自然又是一頓痛哭,親手撰寫祭文,在棺前讀了一遍,然後對範式的妻子說:「兄長是為我而死的,我怎麼能獨生呢?喪葬費我都帶來了,麻煩你把我埋在兄長旁邊,我死而無憾。」

說完,就拔刀自殺了。

最後,馮夢龍自己充當無名氏,作了一首《踏莎行》:

千里途遙,隔年期遠,片言相許心無變。寧將信義托遊魂,堂中雞黍空勞勸。

月暗燈昏,淚痕如線,死生雖隔情何限。靈輀若候故人來,黃泉一笑重相見。

這首詞真是個大大的諷刺,自己不能如約,反害得友人身死。縱使黃泉相見,只怕也是一片難堪吧。

小說之言和歷史之載,完全來了個大反轉。讀者看書時,恐怕正要將這兩者結合來看,方才曉得馮夢龍的真心。

社會在發展,走進新時代,人心只怕是越來越黑暗了吧。

依我看來,張劭大可不必自殺,充其量迎風拱手,默祝一句:死生相隔,兄弟走好,我就不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洗閣主 的精彩文章:

當一個文藝男流淚時,他在想什麼

TAG:不洗閣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