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甘南民變失敗後國民黨在隴西的「清鄉」紀實

甘南民變失敗後國民黨在隴西的「清鄉」紀實

要說「清鄉」,先得從「甘南民變」說起。

1935年和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兩度路過甘肅南部,在廣大貧苦農、牧民中播下了革命火種。

1942年隴南大旱,哀鴻遍野,漢、回、藏各族人民掙扎在死亡線上。國民黨政府不但不賑濟災民,反而頻繁抓丁,勒索糧款。飽受國民黨殘暴統治的甘肅南部各族人民,在王仲甲、肖煥章、馬福善(回族)、肋巴佛(藏族)等領導下,高舉「抗丁、抗糧、抗款,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若要不反,免糧免款」的義旗,於1943年1月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武裝起義。兩、三個月,起義農民就達到10多萬人。隴西、渭源等縣的2000多農民,也在毛得功、郭化如、楊友柏等領導下,組成「西北農民起義軍」第15團,投入了起義軍的行列。起義農軍浴血奮戰於臨洮、武都、隴西等數10縣,終因國民黨軍隊的殘酷鎮壓,於當年8月慘遭失敗。參加起義的群眾,被成批殺害。特務、警察、自衛隊、民團等,到處搜捕參加起義人員。一些被害者的頭懸掛在臨洗、隴西等縣的城門上,其慘狀目不忍睹。「清鄉」便是這一血腥鎮壓的繼續。

農民起義一開始,甘肅省政府就通令全省,持別是南部各縣,組織補充團隊,自衛隊、民團等反革命力量,配合地方駐軍進行「緝剿」。隴西與相鄰的渭源、岷縣、臨洮、漳縣、定西等縣,奉令設哨聯防。隴西西北區的陽坡、雲田、高陽、馬河、仁德、復興6鄉鎮,由民團團長王安太負責,與自衛隊馬玉五、王子鈞、陳煥然、馮思義等組成聯防,時刻與定西聯繫;西南區的蓮峰、居義、長安(當時屬隴西縣,1944年劃歸渭源縣——編者注)、首陽、碧岩、菜子、昌谷7個鄉鎮,由民團團長王殿璧、何鳳宗負責,與自衛隊王鵝軍、張芷高、李生元等組成聯防,加強與渭源、漳縣、岷縣聯繫;城關由補充團總負責,與警察局、南安、襄武、保昌3鎮自衛隊負責設防,晚間由各保、甲抽丁輪流守城防範。3月間的某一天,一部分農民軍繞道北山,城區大為震驚,下令戒嚴,督促群眾持械登城。

甘南農民起義失敗後,省政府即刻發出通令,在毗連甘南各縣進行大規模的「清鄉」。於是,一場殘無人道,血腥屠殺無辜人民的罪惡活動便開始了,隴西縣縣長丁璽奉令後,就迫不及待地組織了「清鄉委員會」(時間約在1943年7月),由丁璽任主任委員,方城(國民黨縣黨部書記長)、李錦春(三青團幹事長)、段澤民(補充團團長)、宋步蟾(慈善院院長)、柴慶榮(隴西師範校長)、趙振業(隴西中學校長)、衛吉如(商會會長)、伍雲青(北關城防負責人)8人為委員(據隴西縣《民國檔案》1943年7月月28日《陸軍第7師21團團本部、甘肅第3清區指揮部、隴西縣政府、隴西縣清鄉委員會布告》署名——編者注)。我當時在縣政府任民政科科長,奉令以「清鄉委員會」秘書身份參與了這次「清鄉」活動。

「清鄉」開始的先一天,我和巡官黃國璽奉命趕到蓮峰鎮接待「清鄉」隊伍(一團人,團長黎英)。我們首先協同長安、居義、蓮峰3鄉鎮,籌備軍需草料,安排「清鄉」隊伍住宿。第二天,丁璽和段澤民、方城騎馬趕到蓮峰鎮,與黎團長會面,並策劃「清鄉」具體事宜。

當天下年,由各鄉鎮公所人員及保、甲長引路,「清鄉」隊分撲各村,挨門逐戶進行搜捕審訊。不分男女老少,稍有嫌疑者即行拘捕。晚間,蓮峰鎮大街小巷,擠滿了被「清鄉」隊驅趕待審的人群,老弱婦孺痛哭流泣,就連即將分娩的孕婦和呱呱喚乳的嬰兒也未免罹難,經過初步「審訊」,對部分根本不曉得起義一事者,由保、甲長認領回家,嫌疑較大的關在房間,經過了兩晝夜的清查審訊後,丁璽決定:把張尕彥、景海山、張崇德、焦春生、柳桂林、蘇鵬程等9個人(據楊友柏著《鏖戰隴右》,尚有張志厚、謝得才ー一編者注)押送首陽鎮,設公堂嚴刑審訊。在嚴刑面前,張尕彥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幾經昏厥,甦醒後猶大罵丁璽。審訊結束後,由丁璽親手起草「罪狀」,居義鄉鄉長周榮卿及首陽鎮鎮長李星橋繕寫。在廣場召開的大會上,由黎團長曆述了張尕彥等人的「罪狀」。會後,押解9人遊街示眾。示眾一畢,即押到首陽鎮堡壕邊,由「清鄉」部隊的鄧副團長監斬,9名義軍全部殉難。他們還責令首陽鎮自衛隊,將張尕彥、景海山、張崇德3人的頭顱割下,當夜送往縣城,懸掛在西城門口,十餘日後還無人敢來問津。

這次「清鄉」,偽縣長丁筆好像不多殺人不足以泄憤。我記得起義者中有個叫蒲芬的,大號蒲司令。此人在「清鄉」前,不知怎麼和丁璽掛上鉤,背叛了起義軍,被丁璽收編到警察局安置為「額外巡官」。審訊張尕彥時,張罵不絕口:「丁璽!蒲芬是我們的司令,他給了你大煙,給了你白洋、手槍,你就包庇他……」丁璽在公堂上暴跳如雷,矢口否認,對張尕彥加以重刑。另外,柳桂林、蘇鵬程兩個曾在偽軍中干過,都稱連副(不知是那個軍營的),也投向農民起義軍,「清鄉」開始後,由王殿壁領來交了槍馬。但丁璽收了槍馬又怕放了有隱患,一直押在監獄裡。以後借「清鄉」之機,把他們都殺害了,王殿壁也關了好多日子才保釋(據隴西縣《民國檔案》審訊柳桂林、蘇鵬程、王殿壁筆錄及楊友柏著《鏖戰隴右》:柳桂林,臨洮人,38歲,民國30年在國民黨第8戰區165師駐武都的騎兵營當過連副;蘇鵬程,臨洮人,36歲,民國29年在國民黨165師騎兵營當過連副、連長。1943年,兩人均隨該營營長張英傑參加了甘南農民起軍。失敗後,兩人通過王殿壁繳長槍23支。但王從中隱4支,只上交19支,被丁璽察覺一一編者注)。張崇德當時是長安鄉的一個保長,「清鄉」中還領路在農村搜查。不知為什麼觸怒丁璽,也被捆起來槍殺了。

那時我剛離開學校,初涉社會。這次參與「清鄉」,在我思想上激起了久久不平的浪花,在靈魂深處受到很大刺激。便於1943年底申請回家了。

1988年5月5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隴西故事 的精彩文章:

朱家坪上看古堡 河那坡里買新蔥

TAG:隴西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