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校園槍擊案頻發 越來越多學校開始演練「跑、躲、打」

美國校園槍擊案頻發 越來越多學校開始演練「跑、躲、打」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校園槍擊案,越來越多的美國學校開始通過演習、觀看安全教育視頻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自衛能力。

演習鼓勵學生在面對槍手時採取「跑、躲、打」的策略,將手邊的器械作為武器和護具,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但是,也有人擔心,這種演習模式可能會對學生產生心理和道德上的消極影響。

報道稱,美國最近發生多起校園槍擊案,3月24日世界各地爆發大規模抗議遊行,校園安全又一次引起公眾熱切關注。

3月20日,美國馬里蘭州大米爾斯中學發生槍擊事件,一名學生持槍殺死一名學生、打傷另外一名學生。案件發生後,當地警官蒂姆·卡梅倫說了一句話:「『這種事不應該在這裡發生』已不再僅僅是想法了。」

越來越多的美國學校開始通過演習和組織觀看安全教育視頻等方式提高學生在槍擊事件中的生存能力。

對此有人表示擔心:讓學生保護自己並且認為槍擊事件不可避免會讓學生感到學校並不安全。在考慮到演習潛在好處的同時也要仔細衡量其中的消極影響。

「跑、躲、打」的倫理困境

到2013年為止,美國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公立學校組織過封鎖演習,作為應對槍擊事件的預案。演習中,學生們會擠在教室里,等待警察和特警的救援。

但是,校園槍擊案的勢頭並沒有減退。於是教育部開始鼓勵學生和老師準備更加積極的應對預案。現在,學生和老師不能再擠在一起等著警察來,而是要「跑、躲、打」。

封鎖和「跑、躲、打」的演習策略目的在於增強學生和老師在應對槍擊情況時的主動性。但是,有些學校似乎做得太逼真,因而受到了公眾批評。比如,佛羅里達州一所學校的學生父母就感到憤憤不平,因為在學校的演習中,當地警官真的帶著步槍闖入了學校,而學生根本不知道是在演習。

校方希望,通過模擬槍擊事件,學生在面對真實情況時就能夠遵循演習時的策略。但是,相關演習在學生心中注入恐懼,可能因此產生其他消極影響。有研究表明,接觸街頭暴力會影響孩子的認知表現。如果模擬暴力對孩子的認知有相似影響,那槍擊事件演習就有可能影響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

此外,「跑、躲、打」這種演習模式還有其他問題。國土安全部製作的一個視頻中解釋:「跑」的意思是「鼓勵別人和你一起離開,但是不要讓他們拖累你。」

而「躲」,一個老師這麼解釋:「我們會用東西頂住門,這叫路障,我們築起一道路障,這樣就沒人能進來了。」

斯坦福大學製作的演習視頻這麼解釋「打」:「滅火器是一種趁手的武器,也是很好用的化學噴劑,咖啡杯、電腦、書,任何能增加生存幾率的東西都是好東西。」

這種求生策略引導師生去重新審視學習環境。在設計逃生路線時,他們必須把教室和走廊設想為潛在的犯罪場景。他們要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就必須把道德問題拋在腦後,關上門,把槍手和傷員關在一起,自己活下來,置他人生命於不顧。他們要放棄學校是「武器禁區」的定位,並且積極尋找教室里能用於戰鬥的工具。

槍擊演習的社會風險

社會學家認為,無論個人工作與否,自我保護策略都會影響其社會生活。比如,如果一個人攜槍自衛,就算他從不使用,也影響他的政治認同、政治觀點和社會關係。就算從未受過威脅,參加過自衛課程的女性也表示感到自身力量增強。

「跑、躲、打」的模式參照了執法部門的有效經驗,但是這種模式能否奏效還缺乏證據。比如,在最近佛羅里達的槍擊案中,槍手對學校的演習早已瞭然於胸。

無論槍擊演習是否奏效,學生和老師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會受到影響。學校在政治觀點的塑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學生們學會像應對火災、地震、龍捲風一樣應對槍擊事件,這會對他們的政治傾向產生何種影響呢?

他們對公立學校、警察和政府的信任會受到影響嗎?

報道稱,沒人喜歡面對槍手時的無力感,校園槍擊案哪怕只有一個死者,也已經太多了。父母、教育家和學生們自然希望儘可能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但是,主動進行槍擊演習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還有待討論。知識是力量,但是書本也許不該成為武器。在界定槍擊演習是否會對一代年輕人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前,這一問題應該得到充分的公共討論。(編譯/李查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視頻 的精彩文章:

全美都在談控槍時這名16歲少女不樂意了:射擊是一種生活方式
韓國「軍人專用男性化妝品」風靡 男生何以流行塗脂抹粉

TAG:參考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