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嚴校規帶來的思考

最嚴校規帶來的思考

近日,某重點大學出了最嚴校規,引來爭議。最嚴校規中包括一些在中學階段較為常見的措施,比如要求上早、晚自習,不允許上課帶手機或者放入手機袋中,甚至要求在宿舍也必須學習到晚九點······

最嚴校規一出,即遭到學生的吐槽:學生強調大學應該是多元化的,要允許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發展方向,甚至有學生調侃道這彷彿是「夢回高中」。但是也有一部分老師和家長覺得在學風下滑的情況下,學校確實應該嚴加學生管理,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採訪視頻中這所高校的一位教師也提到目前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容樂觀,學校應該加強學風建設,但出台的措施欠妥,應該鼓勵學生多方面發展。

其實這些措施並非首創,也並不新鮮,一些本專科院校早已有之,這次引人關注的原因是重點大學都開始加入了這一行列。究其原因,也是為了加強學風建設。目前,學生沉迷於網路社交、在手游上熬夜「廝殺」、閑逛於各類直播平台、擱淺在愛情的港灣等現象確實存在且並非少數。某些重點大學也開始為學風感到憂慮。針對這種現象,學校出台措施加以管理也無可厚非。畢竟學生保證完成學習任務才是發展的基礎。但是,這些措施是否合適、是否有效就值得商榷了。

大學加強學風建設,不能只在學生管理上做文章,要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真要認真地在「供給側」下功夫。大學在注意到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時,是否也在關注教學質量如何: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吸引力抵不過一台手機,那麼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教學手段和方法?把教學內容有效地傳遞給學生難道不是教師應該做到的嗎?教師對於學生的過程性考核是否重視?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另外,學校在學生「出口」上的把握也直接關係到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考試的難易程度是否符合教學要求?對於學生考試違紀又是否都能嚴肅處理?如果「出口」守不住,那麼難免會使一部分學生抱有僥倖心理,學生的培養質量也就得不到保證。而且,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學風。

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不強,除了施加外力管理外,進行有效地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開展學科競賽、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大力樹立優秀典型等方式或許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總之,學校的初衷是好的,也許出台「最嚴校規」是權宜之舉。希望大學能夠通過多方面配合,逐步推進更讓學生更能接受也更加有效的舉措,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使教育回歸本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拙樸淺作 的精彩文章:

TAG:拙樸淺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