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物種消失、土壤退化,人類再不看這份報告就晚了!

物種消失、土壤退化,人類再不看這份報告就晚了!

- 食通社說 -

我們應該不難理解當今世界自然環境的悲劇是如何發生的:在一片公共牧場上,每個使用草場的牧民總想試圖擴大自己的牧群:多要一點草地資源,再多要一點——最終,牧場被過度使用、土壤退化、生態崩潰。現在設想這片公共牧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服務,公地悲劇的發生機制同樣適用。事實上,關於自然環境的危機早已不是假想,然而這麼多年來人類卻缺乏足夠的願力,採取應有的行動。

本周,聯合國框架下的政府間機構IPBES(全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發布了兩篇重量級的關於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土地退化的報告,讓我們再一次清楚地聽到了警笛的鳴聲。報告在指出當前生物多樣性消失、土壤退化的急迫現實的同時,也給出了希望、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及各國的成功經驗。然而如果我們只沉湎於個別積極的案例或是樂觀的表象,而不是直面現實立刻行動,悲劇就必然繼續發生。對於人類而言,拯救居住環境的最好的行動時機也許在很多年前已被錯過;但我們仍有「次好」的行動時機,那就是現在。

- 這是食通社第046篇推送 -

物種消失、土壤退化,人類再不看這份報告就晚了!

編譯 / 孫姍

食通社

作者

孫姍

熱愛自然生態。在研究院所、環境組織、可持續發展領域、非營利組織工作若干年。四年前起開始種地,體驗土地、農耕、食物、生態,以及自給自足(homesteading)的生活。現居渥太華。

在本周發布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學評估報告中,超過100位相關領域的頂尖專家為我們指出可能造成2050年地球上數百萬人遷徙、物種大量消失的主要驅動因素、風險及對策。圖片來源:IPBES

1

生物多樣性下降及土地退化:禍兮福所倚

本周有一則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壞消息和一則同樣重要的好消息,你想先聽哪個?壞消息是:維繫所有生命存在的地球系統正在衰竭。地球上幾乎每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即除了人類之外所有的生命形式的總和——都在持續下降。生命支持系統的衰竭對人類的生存和福祉——包括經濟、生計、糧食安全、生活質量等方方面面都帶來巨大的影響和風險;其中,人類活動造成的日益嚴重的土地退化,尤其威脅著這個世界五分之二的人口,如不改善,將造成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與地區間的衝突。

隨之同行的好消息則是:關於如何恢復和重建生態系統的功能,讓土地恢復活力,減緩退化,我們已經有不少可以採取的有效措施。希望仍在,人類應該明智並快速地採取行動。

以上便是本周一從哥倫比亞一個國際會議上傳回的聲音。

2018年3月26日,聯合國框架下的政府間機構IPBES在哥倫比亞召開第六屆成員國大會,會上通過並發布了兩篇里程碑式的全球綜合評估報告。一篇是關於全球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和自然供給系統(nature』s contribution)的喪失,另一篇則是關於全球的土地退化(land degradation)的趨勢。

哥倫比亞用花朵拼出花壇歡迎各國代表到來。圖片來源:IPBES

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科學評估報告由來自超過100個國家的550多位頂尖科學家家共同撰寫,歷時三年,花費五百萬美元,借鑒了超過一萬篇相關的科學研究論文,收集了來自政府與民間社區的廣泛信息,並最終經過同行評議得出結論。報告評估範圍覆蓋美洲、亞太地區、非洲以及歐洲+中亞四個大區域。除了地球兩極與開放海域,報告評估了陸地、淡水、濱海、海洋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以及人類對於自然系統的依賴。報告發現,除極少數地區之外,在全球範圍內,生物多樣性下降與自然供給系統衰退的趨勢仍然在繼續,這導致全球各個區域的人類生存面臨多重風險與不確定未來。

2018年3月26日,IPBES報告發布頁面。

與此同時,針對土地退化的評估結論則更加令人心焦。這份報告是世界首份綜合循證的土地退化和恢複評估報告,撰寫歷時三年,由45個國家的100多位專家協作完成。報告收集了3000多家科研、政府、原住民和地方組織的信息源,綜合了大量專業評審,和200多個外部審閱人7300多條建議。報告認為,受到土地退化影響的人口高達3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二。農田和牧場的快速擴張及不可持續的管理全球土地退化,造成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的重大損失 ,涉及糧食安全、水凈化、能源供應和其它自然界對人類至關重要的貢獻。報告稱,這一退化的情況在世界許多地區已達到「臨界」的級別,亟需改變。

食通君註: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給服務(如提供食物和水)、調節服務(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務(如精神、娛樂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務(如維持地球生命生存環境的養分循環)。

哥倫比亞總理桑托斯在開幕式上發言。圖片來源:IPBES

2

生物多樣性: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尤其窮人

IPBES的主席,來自英國的科學家羅伯特·沃森爵士(Sir Robert Watson)說:「對很多人來說『生物多樣性』聽上去太學術,和每天的生活離得很遠。這真是本末倒置的想法。生物多樣性為我們提供食物、乾淨的飲水、能源,不僅是人類生存的核心因素,還決定著我們的文化、身份認同,及日常生活的種種愉悅。」

從全球的角度看,自然供給系統的衰減,是由不可持續的資源消耗造成的——包括毀林、農業的擴張、還有污染、氣候變化、以及外來物種的入侵。沃森在採訪中強調:「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但是貧窮的人口首當其衝。」在這份綜合報告中,不同區域收集到的證據紛紛指向惟一結論:我們必須停止和逆轉對自然不可持續的開發,否則人類現有的生活方式無以為繼,未來將充滿風險。

羅伯特·沃森爵士。圖片來源:news4europe

3

土地退化:與氣候變化交織發力

生物多樣性和土地退化,與氣候變化有著相互影響的協同關係。IPBES報告指出,土地退化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而氣候變化又往往視為生物多樣性損耗的重要驅動因素(同時起作用的還有作物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2000年至2009年間,土地退化造成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44億噸——這樣大規模的土壤碳釋放是氣候變化的另一個主要原因。考慮到土壤有著重要的碳吸收和儲存功能,到2030年,為了將全球變暖的控制目標鎖定在2°C以下,避免、減少和扭轉土地退化便成為至關重要的、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減排活動。恢復和逆轉退化的土地也關係到糧食和水安全,減少和避免因此帶來的衝突和人口移徙。

除了戰爭,生態環境惡化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往往也會引發大規模人群的遷移。圖為希臘邊境流離失所的難民。圖片來源:IPBES/Ververidis Vasilis/Shutterstock.com

報告同時指出,土地退化的根本驅動因素是發達經濟體的高消費生活方式,以及發展中和新興經濟體消費的增加。由於世界許多地區人口持續增長,加之人均消費量的增長,會導致農業擴張、自然資源和礦物開採,以及進一步城市化,這些趨勢都會帶來更大程度的土地退化。

買買買扔扔扔的現代消費習慣留下的疤痕。垃圾為歐洲的喀爾巴阡山脈帶來生態災難。圖片來源:IPBES/Roman Mikhailiuk/Shutterstock.com

「從現在起的30多年內,估計有40億人將生活在乾旱地區,」斯科爾斯教授(Prof. Scholes)說。「屆時,土地退化可能與氣候變化交織發力,迫使5千萬至7億人口遷徙。土地生產力的下降也使得社會更容易受到社會不穩定的影響——特別是在乾旱地區,在降雨量極低的年份,暴力衝突的增長率高達45%。」

人類帶來的全球暖化,導致乾旱少雨。埃爾尼諾現象另泰國開墾的農地乾燥開裂。圖片來源:IPBES + Blanscape/Shutterstock.com

4

看數據,讀懂亞太地區生物樣態

亞太地區有45億人都受益於這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包括食物、水源、能源和健康,以及文化與精神和心靈的滋養;

如果不加控制,到2048年,亞太地區的自然水域中的商業性捕魚無以為繼;

2050年,即使在最保守的氣候變化模擬條件下,亞太地區90%的珊瑚礁將嚴重退化;

東南亞低地森林中24%的哺乳動物和29%的鳥類面臨滅絕風險。這裡是毀林開墾種植油棕樹的重災區;

如果情況不加改變,亞太地區將有高達45%的物種與棲息地在2050年喪失。

更加頻發的極端氣候事件。雅加達水災之後的道路,騎車的人們擠在沒有被淹的車道上。圖片來源:IPBES/dani daniar/Shutterstock.com

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從1990年到2010年平均年度GDP增長達7.6%,令超過45億人受益。而這種增長,也對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系統帶來影響,影響程度可謂前所未有:從極端天氣事件到海水上升、從入侵物種到農業擴張,從垃圾圍城到污染泛濫。當環境成為瓶頸,很多國家難以完成預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與此同時,亞太地區也是全球不多的好消息來源。過去25年當中,亞太地區的海洋保護區增加了幾乎14%,陸地保護區增加了0.3%,森林覆蓋率上升了2.5%。然而,這些好消息還不足以讓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系統的衰退趨勢減緩。比如,如果繼續沿用現在的捕魚方式,到2048年將出現無魚可捕的狀況。氣候變化為這些大尺度的變化增加更多不確定性。到2050年,對於人類的生存和安全極其重要的珊瑚礁生態系統,90%都將面臨嚴重退化的危機。

亞太地區的城市每年以2-3%的速度擴張,是全世界最快的地區。香港廣州深圳快軌的施工現場。圖片來源:IPBES/estherpoon/Shutterstock.com

5

逆轉的希望:綜合措施 + 多國聯合

雖說現狀並不樂觀,報告還是給出了希望的信號:採取適當的政策措施,重建生物多樣性、恢復退化土地,這在一些地區和國家已被證明有效。

這樣的政策措施包括,把對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護的考量,與經濟發展和區域政策結合。比如生態系統服務付費制度,比如資源的生態認證系統等。行為的改變、技術的改良、研究、適當的投資、通過教育和增進公眾認知帶來的態度改變……這些措施需要綜合起來應用,便有可能會讓趨勢逆轉。

恢復退化土地的做法也有很多。無論是農地,畜牧業或者林業用地,濕地或者城市土地,每個生態系統都有成功的土地恢復示例,為今後的工作提供參考。現有的多邊環境國際公約為避免、減少和扭轉土地退化和促進恢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行動平台,但是,國家和地方各級需要作出更大的承諾和更有效的合作,以實現遏制土地退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人類福祉。

鳥瞰農地,原來的森林生態系統大面積被改造成農地。圖片來源:IPBES/Popsuievych/Shutterstock.com

報告總結出在世界各地成功逆轉土地退化的嘗試,包括:

針對草原生態系統:

土地承載力的評估和監測;

放牧壓力管理;草場與牧草管理;

林草複合系統管理;

雜草與害蟲管理;

傳統牧區和林區的管理;

土地退化對策、入侵物種監測等。

針對土地退化與礦區恢復:

在地管理礦渣;

尾礦與礦坑的恢復;

表層土補充與保護;

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技術 - 包括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

由於開採石礦留下的黃土梯地。圖片來源:IPBES/Petr Baumann/Shutterstock.com

針對濕地退化:

定點防治污染源;

綜合水體與陸地措施;

恢復濕地水文、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的措施;

布拉馬普特拉河(在中國境內稱雅魯藏布江)在孟加拉國的境內,由於洪水導致的河岸侵蝕。圖片來源:IPBES/Sangib Kumar Barman/Shutterstock.com

沃森爵士表示:「土地退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是同一個核心挑戰的三個不同面向:我們無法單獨處理這三種威脅中的任何一方面——它們各自都應該享有最高的政策優先權,並且必須協同解決。沒有一個可以統一使用的高招,應對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系統的危機,無論在全球哪個區域,一致的結論是,好的國家和地方的治理,在決策制定的方方面面都應納入生物多樣性的考量,以及人的意識和行為的轉變——綜合互動,方能見效。尤其要強調的是:本土知識、當地的智慧,對於如何應對危機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生物多樣性無國界,所以其保護也更加依賴跨國界的合作。

6

過度的自然開發:受益者對受害者「眼不見心不煩」

固體廢棄物流散到河道中,是亞太地區最棘手的環境問題之一。圖為一菲律賓男子在漂浮的垃圾中尋找塑料。對於很多富裕地區的消費者而言,這樣的生活場景由於離自己太遠,難以帶來改變的願望和行動。圖片來源:IPBES/aldarinho/Shutterstock.com

土地退化報告對於破壞自然的代價、恢復自然的成本、以及相關解決方案的經濟前景,給出了一組意味深長的數字。

土地退化帶來的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服務喪失的代價,相當於全球各國GDP總和的10%;

來自亞洲和非洲的案例說明,治理土地退化的花費,只有不治理而遭受損失的1/3;

修復生態系統的益處轉換成金錢,比修復費用本身高十倍!這些益處包括增加就業、商業投資、教育、生計改善和性別平等。

此外,報告中還給出了兩條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結論:

因為消費者和生態系統地理距離遙遠,因此食物和商品背後的生態代價,難以為人感知。只有通過合作,讓這種聯繫清晰地展示在人們面前,才有可能讓人們有所意識和理解,從而可能帶來改變;

從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中受益的人,往往並不是這些開發活動後果的直接受害者。眼不見心不煩——指望他們主動採取行動是非常難的。

針對兩份報告的發布,IPBES執行秘書長安·拉里戈德里(Anne Larigauderie)博士說:「這輪評估的最大價值在於它為政府、商界、學術界甚至當地社區的決策者提供了證據。藉由更好的信息,得到世界頂尖專家的共識支持,我們可以為更有效的行動做出更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生物多樣性報告發布地址 https://www.ipbes.net/news/media-release-biodiversity-nature%E2%80%99s-contributions-continue-%C2%A0dangerous-decline-scientists-warn

[2] 報告原文與四個區域報告的政策建議,相關照片的鏈接:https://www.dropbox.com/sh/9cu6sv14gik0k9m/AADIAYeijq2MlSvI-9GGelR_a?dl=0

[3] 生物多樣性報告的全文尚未發表,但是針對政策制定者的關鍵建議,已經在此次會議上形成。可以前往 https://goo.gl/oJ4DRq 下載。

[4] 土地退化報告發布地址:https://www.ipbes.net/news/media-release-worsening-worldwide-land-degradation-now-%E2%80%98critical%E2%80%99-undermining-well-being-32

[5] 針對政策制定者的建議:https://goo.gl/ERXLNr。土地退化報告全文將於2018年底發表。

-這些文章也許你會感興趣-

食通社尊重創作

所有原創作者均有稿費

歡迎讀者給小編打賞買貓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通社KnowYourFood 的精彩文章:

小調查:你家的三餐是何如解決的?

TAG:食通社KnowYourF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