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信銀行首談戰略規劃要做一家智能銀行

百信銀行首談戰略規劃要做一家智能銀行

證券時報記者 王瑩

籌建一年、開業三個多月的百信銀行一直頗為低調,近期,百信銀行因獲中信銀行與百度增資,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該行亦首度公開三階段戰略規劃。2018年正處於第一階段,該行的戰略試錯期,股東雙方給予了很強的包容度。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短期實現盈利並不是百信銀行的首要目標,創新探索才是這個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使命。

戰略規劃的三個階段

百信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寇冠表示,「百信銀行的戰略規劃分為三個階段,科技金融、場景金融以及智能銀行。」

據記者了解,2018年是百信銀行起步的第一個階段,中信銀行和百度下達了非常明確的要求:在戰略試錯期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構建差異化核心能力,與此同時,快速打好金融科技的基礎。

在第二個階段,需要進一步聚焦業務,逐步探索,最終實現智能銀行的戰略目標。

百信銀行賦予了自身四個屬性,一家銀行、一家互聯網企業、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以及一家做創新的孵化器。

此外,百信銀行未來也將計劃向同業輸出標準化的技術應用。

39個系統全上雲

目前,百信銀行有一個信息技術部;四個事業制部門,包括消費金融事業部、財富管理事業部、平台金融事業部、支付創新事業部,百信銀行給每個事業部配備了一個IT團隊,IT雙線化治理是該行一大特點。

具體而言,信息技術部負責架構搭建,提供底層技術基礎支撐;IT團隊則歸屬於事業部,績效考核和事業部捆綁在一起,IT團隊的主體考核在事業部。

寇冠表示,「對於新技術、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的設計等,主體由技術部承擔;事業部IT團隊則可以通過銀行內部的開源社區貢獻公共基礎服務,但不作為主業。」

據記者了解,百信銀行在IT建設上有幾個重大的能力體現,一是與百度雲共同打造百信的私有雲基礎設施,這個基礎設施順利通過了監管驗收;二是39個業務系統都實現了分散式改造,且初步形成了互聯網比較推崇的微服務的治理框架;三是在大數據方面,充分利用開源技術自研流式計算平台,這個平台在消費信貸業務上,對業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並在策略干預上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此外,在人工智慧方面,百信銀行最先落地的應用將會有兩個。一是智能客服,寇冠表示,「希望它不僅是幫客戶解決問題的窗口,同時可以通過互動深入了解客戶,進而和客戶形成更深層次的業務往來;另一個應用是語音交互功能,以此來了解客戶需求,並設計出更懂得客戶的應用和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百信銀行在區塊鏈技術方面也有試水,百信銀行首席架構師於浩瀚表示,「區塊鏈熱有市場的因素,也有技術本身的優勢。但一項新技術一定要在場景中去磨練和驗證,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他認為,對於銀行業而言,並沒有急需區塊鏈來解決問題,但大家都在跟蹤,同時積累技術、經驗和團隊,不能掉隊。

另據了解,目前百信銀行員工人數接近300人,其中,純科技員工達到一半,如果加上大數據團隊的話,科技人員將達到60%~70%。

(證券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圖2017年營收超45億元 互聯網業務變現加速
中國華融去年凈賺219.93億

TAG:證券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