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職場上手心手背都是肉,寬容並不是一種軟弱!

職場上手心手背都是肉,寬容並不是一種軟弱!

寬容不是軟弱

寬容,對人對自己都可成為一種毋需投資便能獲得的「精 神補品」。學會寬容不僅有益於身心健康,而且對贏得友誼、 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事業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 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子女、對配偶、對老人、對學生 對領導、對同事、對顧客、對病人……都要有一顆寬容的愛 心。寬容,它往往折射出待人處世的經驗、待人的藝術、良好 的涵養。

學會寬容,需要自己吸取多方面的「營養」,需要自 己時常把視線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結構和心理素質上。 當然,寬容決不是無原則的寬大無邊,而是建立在自信、 助人和有益於社會基礎上的適度寬大,必須遵循法制和道德規 范。

對於絕大多數可以教育好的人,宜採取寬恕和約束相結合 的方法;而對那些蠻橫無理、屢教不改的人,則不應手軟。從 這一意義上說「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乃是應取的態度。 處處寬容別人,決不是軟弱,決不是面對現實的無可奈 何。在短暫的生命里程中,學會寬容,意味著你的人生更加快樂。

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這樣的一句 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 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的話雖然浪漫,但很有現實意義。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看見牆角邊有一 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 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 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 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 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 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 穿一件衣服。

老禪師寬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有人說寬容是軟弱的象徵,其實不然,有軟弱之嫌的寬容 種需要 根本稱不上真正的寬容。

寬容是人生難得的佳境 操練、需要修行才能達到的境界。 寬容,首先包括對自己的寬容。只有對自己寬容的人,才 有可能對別人也寬容。人的煩惱主要來源於自己,即所謂畫地 為牢、作繭自縛。

電視劇《成長的煩惱》講的都是煩惱之事, 但是他們對兒女、鄰居的寬容,最終都把煩惱化為了捧腹的笑 聲 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爭強好勝容易失去做人的 樂趣。只有承認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揚長避短,才能不因 嫉妒之火吞滅心中的靈光。 寬容地對待自己,就是心平氣和地工作、生活。這種心境 是充實自己的良好狀態。充實自己很重要,只有有準備的人, 才能在機遇到來之時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遺憾。

知雄守雌、淡泊人生是耐住寂寞的良方。轟轟烈烈固然是進取的寫照,但成大 器者,絕非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輩。 三國時,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稱之為「如魚得水」,而 關、張兄弟卻未然。在曹兵突然來犯時,兄弟倆便「魚」呀 「水」呀地對諸葛亮冷嘲熱諷,諸葛亮胸懷全局,毫不在意, 仍然重用他們。結果新野一戰大獲全勝,使關、張兄弟佩服得 五體投地。如果諸葛亮當初跟他們一般見識,爭論糾纏,勢必 造成將帥不和,人心分離,哪能有新野一戰和以後更多的勝利 呢 唐朝諫議大夫魏徵,常常犯顏苦諫,屢逆龍鱗,可唐太宗 以寬容為懷,把魏徵看作是照見自己得失的「鏡子」,終於開 創了史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如果一語齟齬,便遭打擊;一事唐突,便種下禍根;一個 壞印象,便一輩子倒霉,這就說不上寬容,就會被百姓稱為 母雞胸懷」。真正的寬容,應該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 長。寬容的過程也是「互補」的過程。別人有此過失,若能予 以正視,並以適當的方法給予批評和幫助,便可避免大錯。自已有了過失,亦不必灰心喪氣,一蹶不振、同樣也應該吸取教 訓、引以為戒,重新揚起工作和生活的風帆。

只要你具備了真 正的寬容,必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受益匪淺。

手心手背都是肉

作為上司,如何調解下屬之間發生的糾紛,實在是個非常 棘手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一且公事變成私人恩怨,恐怕日 後在工作中就會成為難解開的結。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 難防。」其實在官場上,如果有人向你發一支明箭,也足以叫 你頭痛的了。如果對下屬間的矛盾處理不當的話,極有可能埋 下一顆定時炸彈。比如,某個下屬,平時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你對他印象平平。

可就是他,在某一天竟向你的頂頭上司提出 對你的不滿,尤其是指出你工作分配不均。 發生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由於你平時對下屬間的糾紛處置 不當造成的。中國歷代官場都流行窩裡斗的惡習,同事之間為 了爭權奪利明爭暗鬥。如果掌權者能夠巧妙地加以利用和操 縱,便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個能夠控制住局勢的掌權 者,總是善於在派系林立、派系紛爭的局面中尋求平衡。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就是一個精於此道的高手。華盛頓在 組閣時,一方面讓起草過《獨立宣言》、精通國際關係、深受國民敬慕的傑斐遜任國務聊,同時又讓具有卓越的法律、行政 才能的漢密爾頓任財政部長。

但是,傑斐遜和漢密爾頓卻像是 「一根木樁上的兩頭驢子」,相互使蹄子踹對方。俗話說:「一 根木樁上拴不住兩頭叫驢。」華盛頓反其道而行之自有其道理。 傑斐遜和漢密爾頓分別代表了北方的工商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的 種植園主,由於雙方利益不同,在制定政策時分歧迭出。政府 的權力分配又加劇了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漢密爾頓為財政部 長,實權卻相當於「首相」,並插手外交事務;在外交上漢密 爾頓親近英國,而傑斐遜親近於法國。英、法兩強之間又是矛 盾重重。

他們之間的巨大分歧,使兩人像兩隻好鬥的公雞天天 在內閣里打架,後來竟發展到在報刊上相互攻擊。華盛頓這個 「頭兒」,就夾在這「兩頭驢子」的中間,還要有效地驅使他們沒有一點用人的點子談何容易! 華盛頓的點子是:在對立與不和中尋求「中間通道」。用 他們兩人目標的相同點來消除他們手段上的差異,始終把內閣 維持在一個統一體中而不致於破裂。

華盛頓就是這樣把兩個第一流的人物團結在他的身邊,使 內閣的力量始終不減第一流水平。 這就是「拴驢子」的用人點子吧。 無獨有偶,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也是位精於此道的高手。 他把和珅、劉羅鍋兩頭「叫驢」「拴」在自己的身邊,使他們 兩人經常鬧些矛盾,雙方相互踢咬,防止兩人聯合起來對付自 已;同時,又以「和事佬」的身份出現,使兩人圍在自己的身 邊團團轉。 據說,有一天乾隆在新任宰相和珅和劉羅鍋的陪同下,游 山賞景。乾隆隨口問了一句:「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 么西?」飽有學識的劉羅鍋隨口即應:「君子高,臣子低,文在 東來武在西!」和珅與劉羅鍋素來不和,兩人明爭暗鬥已非一日,此時他見劉羅鍋搶在自己前面,十分不快,隨即相譏: 「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東來流(劉)在西!」因為當時 的皇家禮儀中,上首為東,下首為西,此話暗示:你劉羅鍋再 老再有能耐,還在我和珅的下首。

劉羅鍋當然知道和珅的用心,心裡也極為不滿。當三人來 到橋上,乾隆要他們各自以水為題,拆一個字,說一句俗話, 做成一首詩。劉羅鍋張口即來:「有水念溪,無水也念奚,單 奚落鳥變為雞(繁體為『鷃』)。得食的狐狸歡如虎,落坡的風 凰不如雞。」和珅一聽,好呀,老傢伙罵我是雞!豈能饒過他, 「有水念湘,無水還念相,雨落相上便為霜,各人自掃門前雪, 休管他人瓦上霜!」告誡劉羅鍋,給我當心點兒!乾隆聽出了 人不和的弦外之音,二相不和,有損大清事業!於是,他一 手拉一人,而對湖水中映出的三人影說道:「二位愛卿聽著, 孤家也對上一首:有水念清,無水也念青,愛卿共協力,心中 便有清。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二人聽罷,心 中為之一震,深為乾隆的如此循循善誘而不降罪的龍恩所感 動。和珅和劉羅鍋立刻拜謝乾隆,當著皇上的面握手言和了。 如果兩位下屬發生了矛盾,很可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 婆有理」。對上司來說「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不便指明誰 是誰非。於是就「和」起了「稀泥」,矛盾往往就這樣給「不 明不白」地解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郝說娛樂 的精彩文章:

職場上都是以利相聚,同一營壘的人可能也會成為對手!

TAG:小郝說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