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煙台大學:校城融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煙台大學:校城融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本報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王曉剛 陳穎)「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微球製劑產品注射用利培酮已完成美國FDA和我國CFDA全部臨床研究,並獲批提交新葯上市申請(NDA);全球首個治療帕金森病緩釋微球製劑注射用羅替戈汀已完成美國FDA和我國CFDA臨床Ⅰ期研究……」近日,煙台大學校長郭善利告訴記者,煙台大學教師和研究生參與的綠葉製藥新葯研發工作近年來多次取得重大突破,一大批校企、校地合作項目成果湧現出來。

為什麼能有這麼多的成果集中湧現?原來,煙台大學藥學院是由煙台大學和綠葉製藥集團有限公司各出資50%於2000年建立的,十多年來,藥學院已實現了企業與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的一體化,成為校企合作的典範。

「雙方人員組成『聯合辦學管理委員會』,學院根據『聯合辦學管理委員會』的決策方向,以行業需求為出發點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藥學院三分之二的教師在綠葉製藥集團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兼職,負責或參與企業牽頭的『重大新葯創製』科技重大專項和公司新葯產品研發。企業資深專家也被學院選聘為雙師型導師,負責為研究生開設『藥品知識產權』『藥品生產質量管理工程』『藥物製劑工藝與工程』等實戰型課程。」煙台大學藥學院院長傅風華介紹。

「煙台大學是煙台的一張城市名片,對推動煙台轉型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立足煙台、融入煙台、服務煙台,反哺社會,既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煙台大學黨委書記張偉說。在煙台大學和綠葉製藥集團成功合作模式的引領推動下,煙台大學先後與浪潮集團、中興通訊等諸多企業聯合開展了軟體工程、會計學等8個本科專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工作。與煙台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東方海洋集團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單位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將校企合作平台打造成育人、科研、服務的綜合性平台。

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中,該校創造性實施的「雙薪雙體制」模式,成為高端人才引進的有力支撐。這一政策允許高端人才引進後,既享有煙台大學教師編製及相應工資待遇,同時也享有綠葉製藥集團為其提供的國際化薪酬。在這一模式的有力支撐下,該校師資隊伍層次不斷提高,科研實力也上了一個新台階,學校走出一條產學研結合的新路,也取得了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實現了互利共贏。

煙台是一座因港而立、因工而強、因開放而興、因仙境海岸而聞名和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煙台大學任萬忠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從事碳四分離技術研發十餘年來,設計碳四處理能力近700萬噸/年,技術已轉讓國內外39家石化企業。郭忠教授帶領的海洋石油鑽井平台樁腿熱壓模具科研團隊,自2006年起承擔了煙台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平台「M2模具項目」的研製,每生產一根半弦管產值約13萬元,相比進口能節約資金6萬元,每建造一座海洋石油鑽井平台,創造產值近億元,節約資金3600萬元,有力推動了鑽井平台關鍵技術的國產化進程,提高了我國海洋石油裝備的國際競爭力。李又欣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與綠葉製藥集團合作研發的利培酮長效微球項目,成為在美國通過FDA審核的首個真正意義上中國研發的新葯,填補了我國尚無高端製劑產品進入歐美髮達國家的空白。

高校服務地方,地方扶持高校。近日,煙台市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意見,推出了一攬子重磅政策鼓勵創新、支持人才,頂尖人才團隊最高可獲億元資助,為煙台大學等高校引進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強化學科產業對接、共建協同創新平台、攜手打造新型智庫,學校將不斷深化校所城產融合聯動,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學科優勢,加快項目開發、成果轉化,不斷提高校企、校地合作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郭善利說。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03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同學,新雅書院是什麼專業啊?
篤定站立的燈塔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