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節奏的生活,為何讓我們得魚忘筌?

快節奏的生活,為何讓我們得魚忘筌?

清晨,我站在陽台上,望著遠處淺淺的藍灰色的海。

海邊的日出

視線的東邊是一家遊艇俱樂部。昨夜燈火輝煌的氣派景象就像十二點後的灰姑娘一樣,又是一片平淡無奇。

雲像星羅棋布的小島被霞光映成淡淡的橙金色。又有幾條曲曲折折的長雲,像被點亮的光環罩在霧靄中的海面上。一眨眼的功夫,雲環下方,露出小半個太陽,令人竊喜。進房間取一杯水的功夫,海上映出一條橙光之路,像一個巨型的手電筒照在海面上的透視圖。我不由嘆道:「這輪滾圓的紅日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這樣的早晨,在這樣一座飛速發展的城市,是不是所有人都準備好了呢?

這是我來到廈門以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它源自一天傍晚,出租司機阿其和我說的話。當大兒子問他:「老爸,怎麼好久不帶我們出去玩?作文都不會寫了。」

「說實話我聽了心裡酸酸的。哪裡有時間,還不是要掙錢還房貸……我老婆一個月才3000多塊,只夠貼補家用。」阿其絮絮地說。

廈門雖然氣候宜人,但物價不低。尤其是房價,島內的房子要五六七萬,島外也要兩萬多。和帝都比,廈門的房價是「小巫」,可對於工薪階層的人,誰會管他們是否準備好迎接這飛速發展帶來的沉重負擔?

邂逅漁市

細思極恐,我阻止飛揚的思緒,愣愣地跑到樓下,蹬上一輛單車,沿著海邊騎行。

馬路左側是都是櫛比林立的現代化摩天大廈,清一色的玻璃窗包裹著每棟高樓,與藍天相映,不可否認,廈門是一座現代得不能再現代的城市了。

路兩旁高高的椰樹,一直向北延伸,間或種著香柚、黃花風鈴木、木棉,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兒的綠植。

我向右一瞥,景色由兩隻浮在水上的雛鳥變為水痕交錯的灘涂。它是深灰色的,像和了很久的水泥塘,娟娟細流潺潺蠕動,旁邊還有方形的魚籠。

「是誰把它丟在這兒的呢?」是「得魚忘筌」?還是「守株待兔」呢?

再向北看,灘涂被一個魚鉤形狀的高壑攏著,裡面停泊了數十隻漁船,有藍色,也有紅色的船。溝壑上立著一個牌子,上面的紅字寫著——何厝漁船停泊區。

在閩南語里,「厝」是老宅子的意思。通常它前面會加上一個姓氏,而這裡就是何氏村莊。廈門島內還有一處旅遊街——曾厝垵,「曾」也是姓氏。過去的小漁村搖身一變成了別具特色的「旅遊勝地」,俗稱小吃一條街。

橋下,有一對夫妻坐在簡易的遮陽棚下,桌子上海蠣堆積如山,他們熟練地用小刀撬開海蠣殼,把鮮嫩、黑白相間的海蠣肉扔到盆里,男人身下的泡沫箱已盛滿了海蠣殼。

剎那間,我憶起了于勒叔叔(莫泊桑短篇小說的《我的叔叔于勒》的人物)。「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開牡蠣,遞給兩位先生,再由他們遞給兩位太太。她們的吃法很文雅……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雖然是很久以前學過的課文,這一畫面就像刻刀刻在腦中一般,遇到相同的場景,它就自動被調取出來。

「這些海蠣肉就是做海蠣煎或者做海蠣湯的食材了吧!」我一邊猜,一邊把目光投向一個戴著紅色摩托帽的中年女子,她指著水盆里不知名的魚,用閩南語和賣魚人討價還價。

驀地,從海邊飛來一直白鷺,落在闌幹上,注視著魚市裡的人和盆里的魚。

我下意識地扭頭瞥了一眼馬路對面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這兩幅畫面僅隔著一條寬廣的馬路,卻是那麼具有視覺衝擊力。

待我轉過頭,發現那隻白鷺還停留在闌幹上,只是它已轉過身體,面朝大海。後來又飛來兩隻白鷺,撲棱著翅膀,落在彩色的漁船上。

這一刻,我有些釋然,也許生活就在別處。

在鱗次櫛比的高樓旁,漁民們依然過著幾百年來一直延續的生活——賣掉辛苦捕來的魚。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里,我們依然會被淳樸的生活所打動。它時刻提醒著我們去思考:我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經濟》——見證與思考的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中國經濟——消費經濟論壇」成功召開

TAG:經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