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97年小夥子·我和這個世界談談話

1997年小夥子·我和這個世界談談話

知行合一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是基於生活的從0到1的創造。

在自我超越這條路上,來自真正的的專註力和意志力。

那些你很冒險的夢

 學不會

林俊傑 

00:00/04:05

這15天學習型組織深度匯談下來,從精神上受益良多。

每天早上六點準時起床所以基本十二點左右就休息了,我以前兩三點前都沒睡過,每天沒精神,工作沒狀態就是玩手機,但現在我自己都感覺有一種種子破殼而出,清醒的狀態。

有點開始找到一點點自己未來暫時怎麼走下去的苗頭,特別是寫作上,我開始逼迫自己靜下心來去慢慢寫點東西,開始真的很難,怎麼開始要寫什麼,毫無頭緒。

昨天晚下班看了《共享經濟》,本來寫讀後感悟真的兩手無措,寫了幾段之後越寫越起勁,開始將書中的和自己的現實去契合,想法多了很多,這種感覺真的不錯。

寫這篇文章說是蓄謀已久,也可以說是突發奇想,靈感所致,今天早上和大家深度匯談了家庭生活變化的體驗感,本來自我以為這和自己是不相干、不搭邊的。

但每個人對這個理解的方向以及層次激發了我,還有就是上午工作,一位阿姨的感嘆讓我更加堅定,要寫點什麼來記錄或者留住這一刻的感動!

男性角度

站在我的角度,我的家庭,迄今為止還是我的父母給我的,而我的家庭生活變化也來自我的父母。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我認為最偉大、最堅強的女人,一定是我的母親,從小到大,我對媽媽的印象大部分來自家裡伯伯、伯母們的隻言片語以及我小時候的片面印象。

外婆家受經濟環境影響,老媽小學二年級就輟學了,可以說是大字不識一個,我小時候父母都要外出打工賺錢,而我和姐姐就一直在寄宿學校,媽媽剛開始是學接電的,雖然需要的文化程度並不高,但對於她來說需要去付出努力去認字,去學習關於電類的知識,困難程度就像讓我們現在去學英語一樣。

但為了家庭老媽從沒放棄過,她屬於那種悶聲做事的人,什麼苦都自己憋著不說,如果說老爸教會了我責任,那麼我性格的堅韌則來源於母親。

在我記憶深處父母曾經也出現過感情上矛盾與挫折,但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她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與隱忍,這種大我精神我一直銘記,也是我性格一直平穩的一個來源,讓我知道犧牲有時候並不是一種損失,而在於你內心做決定是否問心無愧,小時候老媽就說吃虧是福,做人做事一定不能小人之心,我們管不了別人,但自己一定要嚴以律己。

站在現在的角度看以前都有點可笑的感覺。

和父母鬧矛盾,發脾氣,但這何嘗不是一種成長的過程。

現在來說更多的是接受,父母都不希望自己成為孩子的累贅,所以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建議什麼,都希望得到孩子的重視,這樣最起碼對於父母來說幫助到了孩子,年紀越大越是如此。

我們家庭自從搬到縣城住,和爺爺奶奶就分開了,小時候每次回家都不願吃奶奶做的飯,因為畢竟年紀大了從衛生和味道可能都感覺不如意。

不知從哪一刻開始,我突然站在了他們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他們的初衷太簡單了,就是相要對兒孫好一點,可能我們認為微不足道的關愛就是他們全部的愛,而我們的某些無意識的決定可能踐踏了他們對我們的愛,而去接受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認可。

能讓他們把愛釋放出來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自以為是的孝敬最愚蠢,愛永遠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感謝在我懵懂無知的年紀給我關懷與愛的家人,是你們鑄就了此刻的我!

女性角度

一個女人最幸福美麗的大概就是穿上婚紗步入殿堂那一刻。

偶然一個朋友馬上要結婚了,對於一個將愛情走到婚姻家庭她而言,一個足夠幸福美滿的生活兩個人要做到【將心比心】,這一刻我明白她已經完全做好了為人妻的準備,也做好了承擔家庭責任的重擔,家庭永遠是兩個人的事情,不是嗎!

今後,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富有還是貧窮,無論健康還是疾病,無論青春還是年老,你都願意愛護她,保護她,你願意嗎!此刻愛情蛻變兩個人組成了家庭。

不同的人對愛情和家庭有不同的理解,但千變萬化只為相濡以沫。

一位朋友剛『升職』做了媽媽,現在主要在家照顧孩子,從她的言語間感受到孩子對於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重要性。

最苦天下媽媽心啊,用心經營的家庭會回報給你不一樣的幸福

家庭是需要兩個人去共同經營的,而單身女性的愛情觀則又有所不同。

不同的年紀,我們對生活和愛情有著不同的理解力。

年輕時,愛是擁有,生活是一首詩。

中年時,愛是包容,生活是柴米油鹽。

年老時,愛是不離不棄,生活是純釀的酒。

生活在流逝 對於愛不要再說下一次。

經歷過才會去銘記,去成長!

每個人都有對愛情不同的憧憬,是轟轟烈烈,還是最細心的陪伴,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對於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個問題。我相信每個人都想過,而且每天都在想我也一樣,但隨著時間的改變,自己得到的與失去的,包括物質與精神的影響,我想要的生活也發生了變化。

工作上我慢慢的去喜歡追求技術上的東西。我想要去把一件事去做到極致,這個過程使我滿足。

而生活上無非就是物質與感情。

我不喜歡物質的影響,但不得不接受它。

群體的力量也會影響個體。

個體的聲音容易在群體中泯滅。

從角度上如果掌控不好個體最初加入群體的初心,也容易消失或同化。

從力量上來說肯定會大很多,也會好許多。

感情生活一直是困擾我的一個問題所在,我不了解,但不害怕去了解,我的內心告訴我,愛情永遠是美好的,不管是得到與失去,我從不畏懼。

補充: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97年、美髮專業的小夥子。

基於內心真實的想法,他之前也寫過兩篇文章,如下:

-原創圖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行者 的精彩文章:

與認知重新相遇的100天
像行者一樣去探索·像學者一樣去思考

TAG:知識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