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鍊與修道的區別及12個修鍊內容

修鍊與修道的區別及12個修鍊內容

關於修鍊和修道,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很容易忽視的問題。往往在這個問題上的一點點認識上的偏差,就會造成幾十年的荒廢和迷途,可以說是必須明了的事情。

當然,每個人的渴求不一樣,有些人修鍊不是為了修道,有些人修道卻不修鍊,這都是跟每個人的覺悟和人生選擇有關係。無論怎麼選擇,都是每個人的自由,但要明白這些區別,才能做出正確於自己心愿的選擇。

修鍊和修道區別非常大,但它們也有很深的聯繫。修鍊(包括氣功)是對身體的鍛煉,和對人體潛在能力的挖掘,是這個世界潛在規則的外在體現。而修道,則對生活、工作、社會、修鍊、善的、惡的……一視同仁,並不分別,通過在這些過程中,對世界種種規則的觀察驗證,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脫離於這個世界的規則。

修鍊是規則的應用。是對規則的研究、開發、實踐、利用,它的方式,如同世俗的一門「技術」一樣,是需要師徒的傳幫帶的,只有通過這種聯繫,才能掌握技巧,達到規範和標準。它跟世俗的生活工作一樣,是分別比較清楚的,雖然可以融入生活中修鍊,但修鍊的方法方式和生活還是有明顯分野。而且修鍊的效果,是可以用世俗的方法檢驗的,能被大家共同接受,如同體操運動,很多高難動作被訓練出來,就會被大家所認同。其實大多數人,思想上、行為上都是在修鍊的範疇裡面轉圈子。

修道雖然也研究規則,但不是為了應用規則,而是為了了解規則的根源。一旦規則的根源被發現,規則就會消失,對自己的束縛就會消失,煩惱就解脫了。這就是為什麼得道的人說「世界如夢幻」--因為他們發現世界的規則本來很虛幻,痛苦來源於規則,規則來源於無明執取。修道的人在不斷地觀察實踐中,突破種種世俗規則,最後發現世界虛幻如夢,於是在自己內在世界打破了所有的規則,獲得全然的自由解脫。這種人外在基本看不出來,偶爾表現神跡,或者象濟公一樣瘋瘋癲癲,或者象莊子一樣洒脫,但他們是無法用世俗的成果來檢驗的,他們成就的是自己,成就的是內心。

在早期道家修鍊功法的內容主要有心齋、坐忘、導引、吐納、聽息、踵息、守靜、存想、守一、辟穀、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內丹等等,下面作以簡明介紹。

一、心齋

心齋,「齋」即清心之義,心齋指內心清虛寧靜。最早出自《莊子·人間世》:「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意思是說:大道至虛至靜,因此人心應當清虛寧靜,以合大道。所以道家所講的真正齋法,不是外表吃素謂之齋,乃指內在的心裡乾淨,這也是道家修養的高妙義諦之所在。

二、坐忘

坐忘,即靜坐忘身。見《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意思是說:肢體廢去不動,聰明免去不用,離開形體去掉思慮,心同於無所不通之大道,就叫做坐忘。道家這時的坐法,不是後來佛教的盤腿打坐法,而是坐於杌上或席地而坐。

三、導引

導引,即導行肢體,以通經絡。《莊子。刻意》云:「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說:象熊一樣攀援樹木而自懸,如鳥一樣展翅而伸腿,這是為了長壽的需要,是導引鍛煉、保養身體,象彭祖長壽的這一類人的愛好。在三國時華陀所傳之五禽戲,即屬道家之導引法。

四、吐納

吐納,指吸進清炁,而呼出濁氣。《莊子。刻意》云:「吹噓呼吸,吐故納新。」意思是說:用呼吸之法,吐出濁氣,而吸人清炁。這就是道家修鍊的調息之法。後文築基煉炁之吐納法,即淵源於此。

五、守靜

守靜,即收心求靜以守之。源出《道德經》:「歸根日靜,靜日復命。」意思是說:歸到生命的根本,就是人靜,入靜之後,生命可以得到回復。成為後世道家修鍊學的重要義理。《太平經》云:「求道之法靜為根。」

六、存想

存想,又稱存思、存神。即內聚精神,不使外游。《天隱子》日:「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存想的意思,原來是存想自己身上的神靈。因為道家認為人身各處,都有神靈統領,存想這些神靈,就能使其守在自己身上,從而可使生命牢固,做到長生久視。道家最早的主要修鍊經典《黃庭經》,其中所述即為存神法。

七、守一

守一,即守心一處,或守一於道。《莊子·在宥》云:「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意思是說:我守心一處,而處於身內陰陽二炁的和諧之中。守心一處,或可大之而守於道,或可小之而守於竅。後世道家修鍊之中的守規中法、守丹田法、守祖竅法、守會陰法等等,即來自於此。

八、辟穀

辟穀,又稱斷谷、絕谷、斷食、辟糧、絕粒、休糧、斷糧等。辟穀約可分為五種類型:1.不食五穀雜糧,即米面之類。2.不食人間煙火,即不吃熟食。3.不食油鹽,中華道家又稱為「上清齋」。4.禁絕一切食物,專門服炁。5.服用藥物,代替食物。辟穀的目的,一是為了清潔內臟,從而達到凈化內炁的效果。一是為了休息腸胃,從而達到治癒身體某些疾病的效果。一是為了解決住山修鍊之時,避免斷糧之後造成困境。

九、房中

房中,古代又稱房內、房中術、御女術、黃赤之道、閨闈之道等。其術源於遠古時期的生殖崇拜。房中原是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禁忌和卻病延年之衛生術。道家不講禁慾,而講寡慾。《漢書·藝文志》日:「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抱朴子》日:「其大要在於還精補腦之一事耳。」道諺日:「若要不老,還精補腦。」後世因為此術易遭毀謗,道教遂而不傳。但是許多古代道家關於房內的書籍,今日還有保留。值得一提的是,道家人元丹法,絕非等同於房中術,有人大肆宣揚房中為人元修鍊,是屬偽道。

十、行炁

行炁,亦稱引炁、運炁、通炁、逼炁、閉炁等。指調動體內真炁,以通經脈。《抱朴子內篇》說:「初學行炁,鼻中引炁而閉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出入之聲,常令人多出少。」意思是說,開始學習行炁的方法,從鼻孔引炁閉住,然後引入身體內部,但是都不要讓耳朵聽到呼吸出入的聲音,經常要做到進炁多而出少。這裡也是閉炁的一種方法。

十一、胎息

胎息,即如胎兒般以肚臍呼吸,直至用毛孔呼吸。高層次丹道的胎息,指與天地同其呼吸。《雲芨七簽》日:「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內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意思是說:人能按照嬰兒在母親腹中時的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內炁,攥拳握固(如嬰兒一般以餘四指攥住大拇指,叫做握固),守心一處,這種方法名為胎息。胎息是道家內呼吸的重要目標,最後精炁神歸於丹田一處,即可結丹。

十二、內丹

內丹,指以人身三寶精、炁、神作為藥物,在體內修鍊成丹。筆者認為,內丹的修鍊方法應當早於外丹,試看《莊子》所載廣成子教導軒轅黃帝的一席話,即屬高層次的內丹法。但其名稱,乃與內丹相對而言,在隋朝時羅浮煉士蘇元朗昭示之,見《羅浮山志》:「(元朗)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推測內丹開始流傳較為隱秘,由蘇元朗著書始才顯露於世。至唐末出現鍾離權、呂洞賓所倡之「鍾呂金丹道」,內丹學說遂逐漸形成完整系統,自後流傳久遠,成為道家修鍊法之主流。

道家修鍊學,就是在以上眾多修鍊方術的基礎之上,經過歷代修鍊家的不斷發展完善,終於形成博大精深的完整體系,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既已光輝於遠古,亦必照耀於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山道學應用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龍山道學應用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