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潮」來「潮」往 祛除濕氣中醫幫你

「潮」來「潮」往 祛除濕氣中醫幫你

進入清明時節雨水豐富,此時氣候潮濕、陰冷、反覆多變,空氣濕度大,身體難逃濕氣的侵害,如昏昏欲睡、頭重如裹、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等等,都是濕氣重的表現。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主任方泓主任醫師表示,氣虛質、陽虛質、痰濕質、特稟質的患者對潮濕的天氣特別敏感,容易外濕與內濕合而發病,導致身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癥狀。

如何判斷體內濕氣過重

方泓介紹,判斷體內濕氣,首先看外表,一般體型肥胖(小腹明顯)、濕疹、面油、眼腫、舌苔白膩等人群濕氣較重。

其次找癥狀:胸腹脹滿,口淡不渴,不思飲食,或有噁心嘔吐,睏倦嗜睡,身重,下肢水腫,大便溏瀉,小便渾濁,睡覺流口水,關節酸痛、沉重,白帶增多、稠厚等。

根據不同部位,採用最佳的祛濕方法。

大便燥結者 不宜用薏苡仁祛濕

為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泓建議,可以試試山藥芡實薏苡仁粥。山藥、薏米、芡實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各有側重。山藥可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陰,又兼具澀斂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補中有清,以祛濕濁見長。芡實健脾補腎,止瀉止遺,最具收斂固脫之能。建議脾虛痰濕者在中醫師指導下結合個人體質配伍使用,能加強健脾祛濕的作用。但專家提醒,脾虛無濕,大便燥結者及孕婦需慎服。

此外,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是先天脾胃不足或者過食肥甘,缺乏運動。建議通過跑步、游泳、瑜伽、太極等運動微微出汗祛濕,並注重健脾,減少濕邪的生成。

濕氣重常按摩這些穴位

祛除人體濕氣重,日常生活中,還可選擇按摩祛濕穴位助濕氣排出體外。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盛昭園介紹,首先,適當刺激陰陵泉穴可以起到清利濕熱、健脾理氣、通經活絡的作用,還可輔助緩解腹脹、腹瀉、水腫、膝痛等。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按摩時應取舒適的體位、適當力度,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側陰陵泉上,按而揉之,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併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維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對局部肌肉進行左右彈撥。每天用手指按揉這裡,時間不拘,空閑的時候就可以,但要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如果你體內有脾濕,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感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濕在好轉。」

再可按摩三陰交穴以及足三里穴祛濕。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足部的三條陰經交會於此穴。經常按摩此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對祛濕非常有幫助;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按摩此穴能升發胃氣、運化脾濕。陽明經還是多氣多血之經,陽明經氣血充盈,人體的免疫力增強,能夠更好抵禦濕邪的入侵。 據《新民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濕氣 的精彩文章:

濕氣重,身體會有這5個變化,發現1個就要及時調理了
冷+雨,清明冷空氣來襲!溫差大、濕氣重,試試這幾款靚湯譜

TAG: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