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莽的三個代表

王莽的三個代表

提起王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竊國大盜,篡漢奸賊。這個標籤讓王莽背了兩千年,可謂永世不得翻身。然而,很少人知道,王莽其實是一個飽讀詩書的謙謙君子,當世的道德楷模,偉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所追求的理想國,讓今人都為之感嘆,更是他其後千年以來的古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關於對王莽的評論,自古至今不絕於案,不再論述。說他偉大也好,說他卑劣也好,結果都一樣,只是視角不一樣而已。我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王莽為什麼能夠不流一滴血,順利受禪登基改朝換代?又為什麼在幾乎全民擁戴的情況下,迅速國破家亡,身死名裂?

要搞清楚這件事,就得了解西漢末年的政治形勢。西漢末年,經歷昭宣兩朝短暫復興後,從元帝開始又走下坡路了,尤其成哀兩朝,政治腐敗,民生凋零,社會動蕩加劇,各種妖魔鬼怪層出不窮。這不是我迷信,仔細看一下,任何一個封建王朝滅亡前,都會有一些沒法解釋的「靈異」事件,白蛇出洞、天書出現、莫名其妙的大爆炸、天災不斷、靈異人物......我們承認這些絕大多數是偽造或謠傳,亦或是巧合。不過,時人相信了,那就是人心向背。

西漢末年的除了所謂的符讖以外,我覺得最大的「靈異」事件就是居然有人直接對皇帝說:漢朝氣數盡了,趕緊禪位吧!而且說這話的不止一人。漢武帝時,董仲舒就有「漢家堯後,有傳國之運,宜為天下求賢人,傳以帝位」的言論,漢昭帝時的眭弘、漢宣帝時的蓋寬饒、漢成帝時的甘忠可、漢哀帝時的夏賀良李尋郭昌等,都勸過皇帝禪位讓賢。以至於嚇得漢哀帝劉欣把自己的稱呼都改了:陳聖劉太平皇帝!朕不是漢朝皇帝了,改朝換代了。誰要是說這事還不夠靈異,就拿這話跟劉邦朱元璋們說說看。

這種大背景下,面對日暮西山的大漢王朝,很多朝臣都意識到,改朝換代避免不了了,只是大家不敢說,不能說,也極不願意,畢竟這涉及他們的既得利益。有沒有一個辦法,既能實現改朝換代,又不影響他們的既得利益呢?有!讓漢皇禪位給王莽!

為什麼他們會想到王莽呢?說白了,就是他們認為王莽可以代表他們的利益,用他和平替代漢朝,既可以改變王朝覆滅時的殺戮,又可以保證他們的利益不受損失,於國於民於己,皆大歡喜。於是王莽「被代表」了。

首先,王莽被代表的是朝中宗親貴戚的利益。

王莽本是外戚,王氏外戚的利益自不必說,即使劉氏皇室宗親,跟王莽的關係很長好,只要這些皇室宗親們對他表示擁戴,王莽沒有理由傷害他們。其他外戚們,以王莽寬和仁義的本性,也會善待。起碼的一條底線是,總比被義軍抄家殺頭好一萬倍吧。事實上,王莽剛即位的舉措,讓他們慶幸自己選對了「代表」。

其次,王莽被代表是儒生的治國理想。

西漢末年,儒學早已深入人心,按照孔夫子給儒生們指出的路線,他們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復古的理想國,這個理想的復古國就是西周周公輔政時期的西周國家。這也是王莽本人一生所追求的目標。所以,王莽才能在朝中結交如此眾多的朋友,他們都是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負的君子,都是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從這個角度說,王莽是心甘情願做他們的代表的。

最後,王莽還被代表了廣大底層農民的利益。

在王莽的心底,有一種原始的「天下大公」的意識,這可能來自於更早的三皇五帝時期的思想影響。西漢末年土地兼并達到了瘋狂地步,大量失地的農民變成了流民或者私奴。以農業為根基的中國封建社會,哪一次的社會動蕩跟土地無關,跟農民無關?千萬不能小看最沒有權勢的農民,他們才是封建王國的根。

王莽為什麼跟農民有親近感不太好說,大概跟他幼年生活有關。幼年時,作為王家比較另類的一支,他父親王曼專於修鍊隱居,王莽自幼也很少跟他的叔伯兄弟們廝混,他們家的生活有的說很窮(我個人分析很窮不至於,緊巴巴的時期是有過的)。這使得王莽對底層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同時,社會嚴重的弊端使他清醒認識到土地和農民問題再不解決,國家將頻臨破產。這就是王莽代表農民利益的兩條原因。

從王莽的身份和個人追求來看,他確實是一個理想的三個代表者,倘若他真的能夠有效融合三大類人群的利益,中國的歷史恐怕都要重寫。

在這三類人群的推動下,王莽書寫了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奇觀,動輒幾十萬人的遊行請願、萬民書。一步一步把王莽推上了安漢公、宰衡、攝皇帝、假皇帝,直至受禪登基,建立新朝。

我一直認為,王莽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禪讓者,他真的是被推上皇位的,而不是主動謀取。甚至我猜想,王莽在他決定受禪前,經歷了痛苦的長時間的思索,這種痛苦是別人無法理解的煉獄式的。所以對他篡國者陰謀者的說法是令人不齒的。

假如王莽不受禪,不那麼有擔當,始終以「周公」的身份去輔政,可以想像,於國家而言可能變化不大,該倒還得倒,至少他本人不會那麼悲慘吧。

王莽的錯,他就不該「被代表」,他無法代表他們。

首先,既得利益者才是這個國家腐朽的根源,跟他的理想本來背道而馳,所以矛盾不可能有辦法和解。當這些既得利益者發現王莽不能保證他們時,決裂是必然的,揮刀相向是必然的。

第二類人的利益他也不能代表。歷史從來不能開倒車,周公治下的社會無論多完美,那只是當時社會條件的產物。不顧社會環境的變遷,一味復古,只能是泥古不化,畫虎類犬。人是用來學的,不是用來模仿的,社會也是如此。況且,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希望王莽扮演的是周公,而不是後來的曹公。

第三類人的利益本來他是可以代表的,後來的劉秀就是這麼做的,他成功了。可惜的是,王莽的具體操作手段出現了重大問題,導致好的政策完全變形,加之天災,所有矛盾集中爆發,一切無可挽回。

這是一段奇幻的歷史,沉重的歷史,各色人等粉墨登場,各懷心思,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也各有歸屬。他們把一個理想遠大,情懷高尚的讀書人,變成了一個千年唾罵的陰險小人、獨夫民賊,唉!

歷史像老子口中的天,無知無情,不偏不倚,它緩緩前行,不急不緩,它留下的車轍里,滿是蒼傷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根拜祖 的精彩文章:

漢末新朝史事考——揚雄

TAG:尋根拜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