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您解讀清明習俗,帶你品味儒家傳承文化

為您解讀清明習俗,帶你品味儒家傳承文化

清明從節氣已經演化成一種文化。現在,大家過清明,一定是掃墓祭祖。一些觀念傳統的人,還要燒紙,祭祀過世的親人,表達一種懷念的情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清明節已經成為一種家庭傳統教育的習俗,記得小的時候,母親領著我給姥爺掃墓。那時候自然要燒些紙錢,我當時是被騙去的,母親為了讓我聽話,不要亂跑,許諾了下一次小飯館。

看著母親叨叨咕咕的在那裡和姥爺的墓碑說話,多是一些想念和報告家裡一切平安勿念等等。我很不耐煩,至少我是懷疑,在這個世界燒一大捆紙,那個世界能否接到,這個世界的貨幣在那個世界怎麼兌換?就有些不耐煩,「媽媽,姥爺能接到嗎?」

母親顯然不知道怎麼回答我的疑問,就開玩笑的說了一句「爹,如果你能夠收到,就表示一下,要不下回我就不給你燒紙了。」讓我沒想到的是,真的颳了一陣風。我馬上老實了,一直安靜到紙全部燒完。從那個時候起,每次清明掃墓,我都很安靜的在一旁等待。

逐漸張大了,覺得應該是紙張燃燒,空氣對流,才會出現這種現象。可是,對清明的理解我更加深刻了,這就是一種家族儀式,表達一種緬懷和寄託,如果上升到文化層面,就是對家族的認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儒家學說,對祭祀和文化傳承非常的重視,這跟儒家的原始職業是分不開的,在孔子的時代,儒是一種職業,幾乎就是神官,專門處理婚喪嫁娶的禮儀問題。孔子本身就是一個儒,但這並沒有阻礙孔子的人生進步,他的學說一直在影響著世界文明的發展歷程。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幾乎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進程。對人格標準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和規範。

清明節一開始並不是祭祀的時間段,只是一個節氣,大家在這個節氣,要外出踏青,送走了冬天,迎來了春天!應該是從宮廷的行為發展出來的,百姓紛紛效仿。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時代在發展,漸漸的清明節被賦予了懷念和追思的文化內涵。這與儒家的主流文化意識是不可分開的,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演變,才有了今天的清明節!

唐朝時期的清明節是這樣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這首詩里,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家族和文化傳統的重視。在這個時候,大多數家庭成員都會聚集,一起掃墓祭祀。可是,詩人卻不得不離開家鄉,做一個孤獨的旅人。為了消減內心的愧疚感,只能借酒消愁。

本文為您解讀清明習俗,帶你品味儒家傳承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碧海真空 的精彩文章:

世界科學史上的巔峰高手,牛頓為何終身未娶,沒有家庭的人生幸福嗎
四季輪迴,是大自然最美妙的饋贈

TAG:碧海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