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跑步的益處,80歲以後依然看得見

跑步的益處,80歲以後依然看得見

都說跑步是最簡單的運動,大家也知道運動是可以終身堅持的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元素。那,運動究竟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改變?

當我們老了,不能動了,年輕時運動積累的益處會如何體現呢?

曾經有一項通過MRI(核磁共振)檢測的對比研究,結果顯示:鐵人三項運動員在40周歲和70周歲時,骨骼肌的結構並未發生太大變化;

而在70多歲,以久坐少動生活方式為主的普通老年人和同年齡段的鐵人三項運動員相比,骨骼肌橫斷面中已經被大量的脂肪組織所包圍。

這是我們常說的,如果隨著年齡的增加不進行適量的運動的話,我們的骨骼肌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廢用性萎縮

事實上,情況比我們看到的幾張圖要複雜得多,除了丟失蛋白質以外,還包括神經對骨骼肌的失支配。

那麼我們就先來說一下神經對骨骼肌的支配。一個神經元及其支配的肌纖維構成了一個最基本的肌肉收縮單位,我們將其稱為運動單位。

當然,運動單位當中包含的肌纖維數目不是完全相同的,一個神經元支配的肌纖維越多,在收縮時產生的力量越大,但是靈活性差(想想進行力量訓練發展最快最明顯的四肢吧);而支配的肌纖維少,靈活性就高,但力量較小(類似於我們豐富的眼部表動作就是因為眼部肌群支配的神經非常少)。

在相同運動單位中,肌纖維的收縮是同步的,而同一肌肉中的不同肌纖維的活動則不一定是同步的。好了,基礎知識鋪墊完畢。

最新有研究從年齡和運動單位著手,認為我們從30歲開始,丟失的不僅僅是肌肉,也包括了運動單位。但是不用太擔心,這些肌纖維並不會群龍無首,而是會有其它神經接手,建立新的連接,起到代償作用。

雖然我們的運動單位數量變少了,但是可以控制的肌纖維數量並沒有減少太多,因此,在60歲之前,這種代償機制有助於維持我們的肌肉力量和緩解肌肉丟失程度下降。然而,之後卻發現肌肉力量大幅下降,骨骼肌丟失程度加劇,可能的原因是隨著年齡增加,這些神經的支配效率越來越低,當大量運動神經元失去功能後,我們骨骼肌的形態和力量都會發生較大變化。

也有研究發現,優秀長跑運動員在他們60多歲時和年輕運動員的運動單位數量沒有區別,數據顯示:觀察的肌肉中,65歲左右的運動員擁有140個運動單位,對照組25歲的年輕人擁有的運動單位是150個,而同樣是對照組的65歲左右以靜坐少動生活方式為主的老年人擁有的運動單位是91個。

那麼,當人步入70-80歲後,運動單位的丟失會給我們造成什麼更嚴重的影響呢?

最新的這項研究將14名世界級優秀跑步運動員列為研究對象,包括了短跑和馬拉松項目,平均年齡為80歲,同時,將跟他們同齡的老年人列為對照組。儘管這些80歲左右的世界級運動員看上去不再像25歲的年輕人一樣,但是總體來說他們的狀態非常好,相較於同齡健康老年人而言,他們的肌肉力量高出25%,不過,他們的肌肉質量卻只比同齡人高出14%。

這就提示我們,肌肉力量不完全取決於肌肉質量的大小,也就應證了維持良好的肌肉力量,不僅僅要求我們努力提高肌肉質量,也應維持良好的神經控制,保證足夠的運動單位的數目。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並沒有告訴我們保持終身運動是否就是這些世界級運動員保持這些運動單位數目的主要原因,還是他們的優秀基因使然。希望以後有研究者會從事長期的縱向研究會告訴我們確切的答案。

不過,這項研究的結論讓我們更堅信了一點:儘可能保持慢跑的良好習慣,並終身堅持,你將終身獲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吧 的精彩文章:

看完這些圖片的人,全都徹底瘦下來了!

TAG:跑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