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超凡脫俗:發曠古之未有的稀世青花

超凡脫俗:發曠古之未有的稀世青花

明代永、宣兩朝在30多年中燒造的青花瓷被後人譽為「發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其異域風格的造型,超凡脫俗的紋飾,濃重明艷的呈色,在青花燒造史上堪稱稀世珍品。

明宣德 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

明宣德 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 直徑23厘米

魚藻紋雖屬常見中國瓷器飾樣,但如此妙作花口之碗,起伏之間,互映交輝,彷彿水光瀲灧,添繪游魚栩栩如生,實屬陶瓷神品。此魚藻紋,宣德以後續有仿畫,入清以後或也有沿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兩例可資比較,然尺寸皆較小。此碗於2017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以2.29億港元成交。

蘇麻離青的使用

通觀明代瓷器的發展,以明代永樂、宣德時期取得的成就最大,受到的評價亦最高。

永宣時期典型的御窯青花瓷器,被視為明代青花瓷器的典範。這一成就的取得,與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三寶太監鄭和奉命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帶回描繪青花瓷所需青料——「蘇麻離青」有密切關係。

明永樂 青花波濤龍紋爵杯、爵托盤

明永樂 青花波濤龍紋爵杯、爵托盤

明永樂 青花波濤龍紋爵杯、爵托盤

明永樂 青花波濤龍紋爵杯、爵托盤

通高8.1厘米 盤高3.4厘米 底徑15.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爵杯搭配山形托盤首見於明代永樂時期。此爵杯、盤仿青銅爵器型,盤中央突起一座三山形支柱,三山之間略凹並有三孔隙,供瓷爵的腹部及三足歇放,所以也稱「歇爵山盤」。相同的爵杯和托盤組合在景德鎮負責燒造宮廷用器的珠山遺址曾有出土。

瓷爵的燒制始於元代。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談論太廟祭器時,說:「共設酒尊三、金爵八、瓷爵十六於殿東西」,可以看出瓷爵在明初已是重要祭器。明英宗時,禮部尚書蔣守約也曾提到「大祀天地、社稷,舊制皆用瓷爵」,可以推想帶有五爪雲龍紋和海水江崖紋組合的瓷爵和爵盤,應該是永樂時期重要的家國重器。

蘇麻離青燒出的瓷器呈色黑藍,深沉濃艷。並且在線條紋理中常出現自然形成的深沉的氧化鐵結晶斑,俗稱「鐵鏽斑」,在一定光線下有錫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結晶,用手撫摸釉面凹凸不平,這也成為這一時期典型青花瓷器的最重要特徵。

明宣德 青花圖案花紋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明宣德 青花圖案花紋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高25.6厘米 腹徑21.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扁壺器呈葫蘆形,器腹中央有一道明顯接痕,器底帶橢圓形淺圈足,器身上部左右兩側各以綬帶形耳連接肩頸。綬帶耳扁壺是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生產不輟的器型。這類器物主要在行旅往來之時使用,器型可以看到馬木路克王朝(Mamluk Dynasty,1250年至1517年)金屬器及陶器的影響。

明永樂 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

明永樂 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

高42.2厘米 口徑9.3厘米 底徑16.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瓶碩大渾厚,器身環繞威武雄猛的穿蓮三爪行龍,整體氣勢堂皇莊重,是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永樂青花瓷器中的名品。青花艷麗濃重,繪畫線條流暢,展現了此時制瓷的高超工藝。


濃重明艷的特色

永樂、宣德御窯青花瓷器在製作風格上,改變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渾厚凝重風格,而趨於胎體厚薄適度、造型雋秀優美。雖仍有尺寸較大的盤、碗、爐、壺等器,但大小適中及精緻小巧的器物明顯增多,成為主流產品。

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樣,這與當時中西文化交流有密切關係,某些器物可能是按照伊斯蘭國家要求而專門製作的,顯示出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善於吸收優秀外來文化創造嶄新陶瓷藝術品的能力。

明永樂 青花一把蓮盤

明永樂 青花一把蓮盤

高6.3厘米 深5.4厘米 口徑33厘米 足徑24.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全器以青花為飾,口沿下是海水波濤紋,內壁有蓮花、石榴、菊花等各式花朵共13朵,外壁口沿下繪卷草紋,壁面畫纏枝花卉14朵。因為外交往來以及貿易交換等因素,土耳其的托普卡普宮殿博物館以及伊朗的阿德卑爾神廟收藏有大量的15世紀初期青花瓷器,類似這件作品的青花一把蓮盤,在兩大收藏中也都可以見到。

另外,永宣御窯瓷器中有很多與藏傳佛教有關的造型或裝飾題材,釉層肥腴、釉色白中閃青,也是永樂、宣德青花瓷器的時代特徵之一。在圖案紋飾方面,永樂、宣德御窯青花瓷器改變了元代青花瓷器紋飾布局繁密的風格,以裝飾疏朗見長,規矩中富於變化,取材範圍也比較廣闊。而在燒造數量上,永宣官窯青花也是空前的,但宣德朝數量要遠遠超過永樂朝。僅景德鎮御窯廠的瓷窯在宣德年間就增至58座,產品不僅供宮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為商品大量行銷海外,以及對國外入貢者的答贈,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明永樂 青花朵蓮梵文勺

明永樂 青花朵蓮梵文勺

明永樂 青花朵蓮梵文勺

長33.5厘米 寬8.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傳世惟一一件永樂時期的瓷質大勺。器身內外滿釉,只有勺緣露胎,可以推測勺子是覆燒而成。器內滿書青花梵文種子字,器外散點式分布24朵蓮花。乾隆皇帝為了這件大勺特別配置了一個鵝形紫檀木座,托座內並刻「乾隆御玩」一行四字楷書以及「≡」及「隆」兩枚印文,顯示乾隆皇對其的珍視。


永宣不分家之說

由於永宣兩朝中間相隔的洪熙朝只有一年時間,所以以往曾有「永、宣不分」之說和「無款皆永樂」的說法。實際不然。永宣青花既有其共同點,也有許多區別之處。概括起來,永樂青花胎體較輕,釉層更為肥厚、瑩潤,青花十分濃重帶有暈散,顏色稍深於宣德青花,造型圓潤靈巧,許多器物尺寸不是很大,梅瓶下部近底處要比宣德梅瓶略顯肥胖豐滿,紋飾清新秀麗,筆道細,無桔皮紋,繪人物的極少,僅見青花胡人舞樂雙耳扁壺。大多無款,僅見於纏枝蓮紋壓手杯的杯心寫「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

明宣德 青花海水雲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

明宣德 青花海水雲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

直徑15.2厘米 通體青花紋飾,淡描海水為地,碗外壁繪兩條矯健五爪龍張牙舞爪、互相追逐,高足脛部再畫四峰海水紋。碗內壁暗花飾兩條五爪游龍,碗心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此碗於201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6886萬港元成交。

而宣德御窯青花瓷器則胎體略顯厚重,造型樸拙,釉面白中泛青且橘皮紋較重,青花濃淡相間,多帶有黑色結晶斑點,器型更加豐富,尺寸比永樂大,紋飾畫法筆道較粗,講究布局、層次,布局較繁密,繪畫技巧更為成熟,用筆很有氣勢,大多寫有年款。

明宣德 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

明宣德 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

直徑48.5厘米 這件青花大罐,造型規整,大氣端莊。與這件雲龍紋大罐相似的器物全球目前僅存3件,其餘兩件分別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東京出光美術館,上繪紋飾均為正向的三爪雲龍,此件則為回首的五爪雲龍,更顯獨特。此罐於201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1.58億港元成交。

明代永樂時期御窯青花瓷器的款識不多,僅見於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里心篆書「永樂年制」四字款,它是迄今為止所見傳世和出土永樂御窯青花瓷器中,惟一一種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與明代文獻記載相互印證。在永樂御窯青花瓷器的鑒定中,這種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的重要性在於它是我們可以依靠的標準器。

明永樂 青花人物紋如意耳扁壺

明永樂 青花人物紋如意耳扁壺

高29.7厘米 口徑3.6厘米 足長12厘米 足寬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如意耳扁壺的器型受到中西亞陶器及玻璃器的影響。全器以青花為飾。人物的姿態與組合和14世紀伊斯蘭祈求乾涸泉水再度流動的畫作相當近似。以人物作為裝飾主題的如意耳扁壺存世目前所知僅有兩件,除此件外,另一件收藏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托普卡比宮博物館,十分可貴。

而宣德青花款識則曾有滿器身的說法,根據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頸、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書寫。但主要還是以器物足內中心的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其次是四字款、橫款,一般寫在口沿及器物肩部,高足碗的款識一般是在碗心,多為雙圈六字。字體結構布局都很規矩,字與字之間距離適中,模仿晉唐小楷的筆法,筆畫粗細適中,筆法遒勁有力,字體清晰。

(註:本文標註「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藏品圖片由該館提供。)

原文作者:許劍鋒

文章來源:《中國收藏》2018年3月刊《永宣盛世——那一抹動人的青色》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中國收藏》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世間僅五十餘件 | 商周青銅卣精品賞析(下)
香港蘇富比藝術周——你會遇到哪些稀世珍寶?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