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兒皇帝石敬瑭擁立明宗

兒皇帝石敬瑭擁立明宗

石敬瑭不僅在戰場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難題時又是他為李嗣源分析局勢,指點迷津。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勸李嗣源順應時勢,在兵亂時追求帝位。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在趙在禮兵變魏博時,朝廷派遣元行欽去招降而未成功,大家議論紛紛,認為非李嗣源不能招降趙在禮,李存勖於是任李嗣源為統帥,派去鎮壓,但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北)時,自己的軍隊也發生了兵變,請求李嗣源在河北稱帝。李嗣源對李存勖沒有二心,接受了霍彥威的勸諫,這時就想隻身回去向李存勖言明真情。石敬瑭極力反對他這種不明智的做法,他說:「豈有在外領兵,軍隊發生兵變後,其主將卻沒事的道理?況且猶豫不決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勢迅速南下。我願領騎兵三百先去攻下汴州,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處。得之則大事可成。」李嗣源這才醒悟過來,立即派他領兵先行,自己隨後跟進。石敬瑭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渡過黃河,佔領汴州。等到李嗣源進入汴城,庄宗也親自率領軍隊到達離汴城五里路的西北部,庄宗登上高城嘆息說:「我不能成就大事了!」因此跟隨庄宗的士兵大量潰散,前來歸順李嗣源。李嗣源馬上派遣石敬瑭率領士兵擔任前鋒,奔赴汜水關,不多久,庄宗遇內亂而亡。同月,李嗣源進入了洛陽,嘉獎石敬瑭的功勞,由總管府都校提拔為陝州府兵馬留後。最後終於李嗣源像石敬瑭預料的那樣登上帝位。

石敬瑭也因功被加封光祿大夫、檢校司徒,授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保義軍節度使,還賜號「竭忠建策興復功臣」,後唐天成二年(927年)二月,加封檢校太傅兼六軍諸衛副使,進爵位封為開國伯。十月,任御營使,快速地平定汴州節度使朱守殷的叛亂。因功擢升宣武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總指揮使兼六軍諸衛副使,加封爵位為開國公,賜「耀忠匡定保節功臣」名號。後唐天成三年(928年),加封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唐尹、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又加封駙馬都尉。後唐長興元年(930),加封檢校太尉。九月,東川節度使董璋叛亂,石敬瑭任東川行營都招討使,兼理東川行府事務。次年,因蜀道險要艱難,糧食運輸不能供上,明宗下令班師回朝。四月,又兼任六軍諸衛副使。六月,改任河陽節度使,仍兼握兵權。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秦王李從榮上奏北方契丹、吐渾、突厥犯邊,需要一名大將統帥邊軍,眾臣認為只有石敬瑭和康義誠能夠擔當。石敬瑭本來就不願做禁軍副帥,自願北上。十一月四日,石敬瑭加封兼任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另兼職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地軍隊蕃漢馬步軍總管,改賜「竭忠匡運寧國功臣」名號,掌握了河東這塊後唐起源地區的軍政大權。第二天,在中興殿宴飲,石敬瑭捧杯為明宗祝壽,趁便上奏說「:我雖微小怯懦,想到邊陲大事,豈能不竭力盡忠,只是我遠離京都,長久見不到皇上,不能隨時申報。」石敬瑭再拜告辭,明宗流淚打濕了衣襟,左右近臣奇怪皇上過度悲傷,後來果然從此與石敬瑭永訣,沒能再度相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皇帝問宰相自己該傳位給誰,宰相只說了四個字,皇帝大喜
西域高僧千里傳信:高麗國王邀請後晉同時出兵,共破契丹!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