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導師,不是老闆

我是導師,不是老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研究生開始把自己的導師稱作「老闆」,有的導師確實也很樂意學生這樣稱呼。所以在每年與新生的第一次見面會上,我都會認真地說:「我是你們的導師,我不是老闆。你們不是來為我打工的,你們是來這裡學習、發展自己的。」這句話聽上去莊重嚴肅,像是辯論賽中一辯表明立場的開篇陳詞。

然而,「導師」這個詞在當下也被濫用了。網上有一條關於「研究生和導師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的問題,下面有很多網友的匿名回答。有網友竟然說 「感覺已經要變成仇人關係了,不是不共戴天的那種大仇,而是期望畢業以後再也不要有任何交集那種。」看完這些回答,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有要求,也多鼓勵

「正德以修身,博學以致長。」我的理想是和學生建立起一種亦師亦友、共同提升、探尋真理的師生關係。

現在的本科生,在專業學習方面多滿足於考試時讀讀背背,得個不錯的分數,在理論素養和學術訓練方面是很欠缺的。有的學生做的是畢業設計,直到本科畢業也沒有寫過一篇完整的學術論文,進入研究生階段,每次談到選題、框架、邏輯、觀點,都會感到茫然無所適從。所以每年9月新生進校後,我都會組織所有的研究生在一起開會,明確研究生階段在人生和治學方面的要求,根據不同的年級制定相應的學習研究計劃。以後,每兩周開一次讀書交流會,聽取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上的意見。

小杜從外省的一所傳媒學院考過來,是個勤奮上進的學生。在得知自己入圍研究生複試時,她就在微博上找到我,向我請教各種問題,還給我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表達了想跟隨我學習的願望。「積極主動,熱情向上」,這是小杜留給我的深刻印象。入學之後,研究生和導師們見面進行雙選時,我便優先選擇了小杜。「主動人生成大器」,我喜歡對待學習和人生都有積極主動態度的人。

小杜原來的專業是電視編導,屬於藝術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後,她第一次寫論文,從題目到框架甚至主要觀點都被我推翻了。每次,她拿著修改過的論文小心翼翼地走進我的辦公室,看著我用紅筆在論文上寫滿批註,指出論文這裡或那裡的問題時,她都會站在我身邊,努力剋制著自己沮喪的情緒。有一次,她流淚了,委屈地說:「老師,我真的儘力了,但我總寫不好,很著急,辜負了您的期望。」我突然意識到,雖說導師對學生嚴格要求是對的,但對於一個剛入研究生門的學生來說,從無到有要寫好一篇論文,的確是個不小的挑戰。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導師不僅要提要求,還應該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於是我柔聲說道:「姑娘,你的論文每修改一次,都有很大的進步。老師之所以提出修改意見,是希望你能寫得更好。通過不斷修改論文這個過程,你才能慢慢掌握研究的思維和方法,你要對自己有信心,老師也對你有信心。」聽了我這番話,小杜的神情明顯放鬆了。她的這篇論文,前前後後修改了十幾稿,到最後定稿時,相比初稿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了。後來這篇論文投給一個學報,編輯很欣賞這篇文章,把它安排在了那一期的第一篇。從這以後,小杜在專業學習和研究方面都獲得了很大的信心,再寫文章時,就順暢了很多。

我要求所有的研究生,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不管是對待學習還是工作,這是一種敬業精神。學生們交給老師的作品或論文,從形式到內容、從語句到標點符號都要反覆斟酌,盡量不出差錯。「你提交的每一個作品都代表著你的形象,需要用心維護。」在指導學生治學的同時,我也傳遞了耐心、專註、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優秀的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這種特質的培養,依賴於師生之間真誠無私的情感交流和導師言傳身教的感染。

讀書行路,苦樂同當

我在讀研究生時,導師經常會帶著我們出去參加學術會議,到南大、復旦、山大等高校去遊學。在這個既讀書又行路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學術界很多前輩的指導,拓展了視野,增強了對於學術的興趣。我自己做了導師後,也繼承了老師指導學生「讀書行路」的優良傳統。我用自己的科研經費,帶他們到南京、蘇州、上海、北京等地參加學術會議、觀摩文藝演出,鼓勵他們在專業上不斷探索和創新。

我所在的新聞與傳媒學院,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每年暑假,我都會策劃一個主題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南闖北,採訪各地的風土人情。2014年暑假,我策划了「沿著范長江的足跡——新聞學子『重走西北角』」採訪實踐活動。7月12日,我的本科生碩士生一行12人,從揚州出發到西安,再轉車到甘肅平涼。從揚州到西安只有普快,全程近20個小時。為了節省一半的車費,我和學生一樣,買的都是硬座票。剛上車,學生們新奇勁兒十足,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分享美食。新鮮感過去後,學生們進入疲累狀態,要麼在睡覺,要麼玩手機、聽音樂、看電影。

「大家注意了,布置一個小作業。請仔細觀察車廂里的人,看看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另外,主動和1個陌生人交談,然後把他們的故事告訴我。」我臨時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觀察採訪作業。團隊不少成員開始興奮起來,迅速找到合適的採訪對象,熱烈地交談起來。小潘性格內向,平時不善言辭。這個看似簡單的採訪任務,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

小潘看著車廂里的人,眼光掃過來掃過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採訪對象。

「不好意思開口?」我問。

「不知道說什麼。」小潘有點不好意思。

「主動問好,真誠微笑地看著對方,注意觀察細節,尋找共同的興趣點。」我鼓勵他。

在我的鼓勵下,小潘終於打破了僵局,主動地和陌生人交流起來。他在採訪手記中寫道:「總認為自己只適合動手而不適合說話。其實和陌生人之間也可以有很好的交流。我們往往都在等待別人先開口,為何不能自己積極主動些?」這次小採訪,對小潘來說是個小突破。

有了這次歷練,在接下來的採訪活動中,小潘表現出極高的採訪熱情。在甘肅平涼,我們遇到了真誠熱情的鄉村教師馬老師,小潘很快和馬老師10歲的兒子打成一片。一天,我們要到平涼市崆峒區峽門鄉關梁小學姚樹灣教學點採訪,小潘事先細心地做了準備,到超市裡買了一些文具和零食。姚樹灣教學點地理位置很偏僻,要走很長的山路。教學點只有1個老師,7個孩子。孩子們都是留守兒童,平時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很少接觸陌生人。一下子看到這麼多陌生人,孩子們顯得很拘謹,只是用怯生生的眼神看著大家,對於任何問題,一概抿嘴、搖頭。

「來來來,吃點東西吧!」小潘熱情地拿出零食給孩子們。

「不!」

「會唱歌不?」小潘繼續尋找話題。

「不!」

「要不,我們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吧?」

「嗯!」聽到遊戲,孩子們的眼神里放出了光芒!

小潘跑前跑後,當起老鷹和孩子們遊戲起來。同學們的鏡頭中記錄下一張張小潘和孩子們奔跑、快樂的身影。

「重走西北角」採訪活動結束後,小潘寫了一系列稿子。他寫道:「教育是愛的事業。我們來到這裡,只帶給他們一些學慣用品是不夠的,必須要給他們真誠持久的關愛。」「他們正學著成長,如何做自己的英雄,而我們,不應報以憐憫,而是應該給予鼓勵,溫柔地對待他們,讓英雄的信念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如果可以,盡綿薄之力助他們前行。」

當下,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從技術層面來看,傳媒之「術」可以很快習得,但傳媒之「道」,卻需要引導和培育。

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 一個優秀的老師,

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於授業、解惑,

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

來源:大學生雜誌

閱讀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子先導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美女教授,她有怎樣的魔力讓學生擠爆教室?
因為我兒子的誠信,教授給了他滿分

TAG:桂子先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