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率先實現全球領先的5級完全自動駕駛功能,Yallacompare利用區塊鏈及3D列印技術造車

率先實現全球領先的5級完全自動駕駛功能,Yallacompare利用區塊鏈及3D列印技術造車

根據蓋世汽車,近日,金融產品比較網站——Yallacompare宣布,公司計劃利用3D列印及基於區塊鏈的製造技術,研發新款電動車,這在全球屬於首創。

3D列印不僅用於車身

還有電池組

Yallacar將成為一款具有未來主義的雙門小轎車,擁有完全自動駕駛功能及增強現實功能,計劃在阿聯酋、巴林(Bahrain)、科威特、阿曼及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各國推廣。

預計該款Yallacar車型將於2019年中期實現量產,並於2020年完成首批客戶車輛交付。該公司在聲明中宣稱,隨著業務的擴張,其造車計劃可謂水到渠成。

該款車型的所有部件,乃至於電機的螺母、螺栓也才採用了3D列印技術。據Yallacompare透露,公司將在各個車輪配置兩部電機,總動力輸出高達932 bhp。

由於採用了輕量化材料及3D列印技術,整部車的車重僅為1噸,這意味著動力重量比( power-to-weight ratio)高達932 bhp/t。在增強現實模擬測試中,Yallacar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1.8秒,最高車速為380 km/h。

該款電池組的製造也採用了3D列印技術,是全球首款採用塑料部件存儲電能的蓄電池組,可藉助複雜的區塊鏈演算法實現其動力輸出。據估計,該款車的續航里程數約為900 km。

Yallacompare表示,公司還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車輛的自動駕駛功能中。據該公司稱,基於完全去中心化的製圖能力,該款車輛的自動駕駛模式將率先實現5級完全自動駕駛功能,居於全球領先位置。

------3D科學谷Review

互聯網

Yallacompare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進軍造車領域,隨之而來的一個疑問就來了,互聯網造車為哪般?互聯網造車與傳統汽車企業造車相比優勢在哪裡?

就在不久前,位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的Techniplas還推出了其專有的設計服務製造平台Techniplas Prime,該平台利用其核心工程專業知識和生產設施以及數十家合格的生產合作夥伴,以及新的3D列印增材製造技術,以執行其全球化的訂單。 不僅如此,Techniplas Prime提供自動輕量化解決方案、增材製造選項、即時報價和本地化製造服務。

這讓人覺得,造車的製造部分都可以交給專業的工廠來完成。這就像蘋果的iPhone手機一樣,蘋果本身並不生產手機,而是外包給富士康這樣的生產型企業,但這並不影響蘋果手機的發展和研發活力。

而如果說互聯網企業造車可以將製造部分外包,或者說通過挖角製造業人才自行搭建這塊短板。那麼互聯網企業本身具備的對於圖像識別演算法、人工智慧和網路相關技術的掌握使得這些企業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介於汽車正在走向智能互聯的趨勢,這一優勢或許會成為互聯網造車彎道超車的助推器。

當然,傳統汽車製造企業也不是吃素的,在這方面,早先豐田汽車就與MIT(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以及5家公司共同對區塊鏈技術與自動駕駛汽車的結合進行研究。傳統造車企業缺乏互聯基因,可以通過尋找合作夥伴來補充。而一家總部位於柏林的創業公司BigchainDB,研發了一種靈活的、規模化的區塊鏈技術,這種技術在幫助豐田構建駕駛行為數據和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數據的共享交換機制。

區塊鏈

而關於區塊鏈技術在汽車製造方面的應用,3D科學谷所能想到的是區塊鏈技術對於汽車設計者作品IP的保護作用,並且更加容易的允許汽車消費者參與到汽車的設計初期與設計師共同打造符合其個人品味的汽車設計風格。此外,區塊鏈技術可以使得汽車與其他智能設備交換數據,還可以決定最佳的充電策略,不僅可以保護智能互聯過程中的個人隱私還可以提供最佳的個性化服務。

而根據德勤的研究報告,區塊鏈與3D列印結合的幾大契合點包括:分散式自動化組織特點,接近實時(near real time),防數字侵權,不可磨滅和可追溯性。更多信息請參考3D科學谷發表的《區塊鏈,或許是打開3D列印進入大規模產業化空間的密碼匙》

在3D科學谷看來,今天的3D列印企業,在面向將3D列印用於產業化的生產應用的時候,數字線程和區塊鏈將是必備功課。一個行業共識是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使得平台企業的角色慢慢從生產資料的管理者、生產過程的組織者,生產產品的分銷者,以及生產收益的分配者,退到了價值網路的後面。企業角色變成定義價值,設計協議的機構,但是又獲得超額的收益,這個收益在於價值網路的定義權。

所以,互聯網造車,正在攜帶更強大的攻勢,包括3D列印,區塊鏈技術成為一種新常態。

3D列印

而關於3D列印技術在造車領域的應用,這個市場不僅僅是對於互聯網造車企業存在極大的想像空間,對於傳統造車企業亦然,從李書福的吉利汽車對新能源汽車投入1000億進行戰略布局到比亞迪如火如荼的投放新型電動汽車,這裡面都醞釀著對於3D列印應用來說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而對於電動汽車行業來說,減重是最重要的話題。這也是3D列印技術在實現複合材料增材製造、輕量化、結構一體化所具備的獨特優勢可以發揮的結合點。

雖然,國內目前所掌握的3D列印技術,還並未應用到3D列印電池組這樣的層面,然而針對當前國內的現實情況,關於3D列印技術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應用,還是存在不少的落腳點。

--3D列印車身

目前的3D列印車身包括兩種思路,一種是複合塑料材料,另一種是金屬與複合塑料材料的結合。

塑料方面,像Local Motors這樣,通過BAAM技術直接列印碳纖維增強塑料材料。在這方面,藉助3D列印技術以及3D建模軟體,Local Motors已經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動態」造車方式。如果想要對車輛(如Olli)做出改變,只需用軟體修改相應的3D數字模型,再將其輸入3D印表機列印出實體即可 — 這既容易操作,又不會耗費太多時間,更重要的是,還能節省大量不必要的開支。

而不僅僅是碳纖維複合材料,國內Polymaker還通過開發3D列印車身以及內飾產品證明了自己的3D列印材料性能已經可以直接投入工業生產製造之中。Polymaker材料列印的一體化零件有足夠的強度,並且滿足電動車車在城市中日常駕駛出行的一切要求。

金屬與複合材料結合方面,以Divergent的跑車通過3D列印鋁製的「節點」結構,然後通過現成的碳纖維管材將其連在一起為代表。3D列印鋁製的「節點」結構為跑車實現個性定製化帶來了空間。而這個方向的應用,李嘉誠是十分看好的。繼2016年獲得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領投的共計2300萬美元(約1.79億港元)的A輪融資後。Divergent又獲得了李嘉誠B輪6500萬美金的融資。

--3D列印砂模/精密模具用於快速鑄造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應對正在爆發的電動車市場,國際上主流企業在中國布局了一系列的電機生產線。而拿其中的電機殼體來說,3D列印砂模或者3D列印精密鑄造模具在用於電機殼體的鑄造方面具備明顯的應用優勢。3D列印砂模用於快速鑄造方面,國內東風公司還建立了自己的汽車輕量化鋁合金低壓鑄造研究中心。

--3D列印隨形冷卻模具

隨形冷卻是複雜模具設計的首選方式,冷卻通道可以被設計成複雜的異形,管道直徑可以不斷變化,根據冷卻要求,橫截面也可以是橢圓形或者方形。使用正確的計算和冷卻分析可以極大地優化模具冷卻方式,從而縮短模具周期,提高部件質量,特別是在易失真和變形區域。

關於3D列印砂型隨形冷卻模具的更多學問,請參考3D科學谷發表過的《3D列印模具白皮書》

--3D列印金屬零件

而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獲得融資共達到2.12億美元的Desktop Metal正在發力汽車領域的不鏽鋼3D列印。而這或許將進一步助推3D列印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應用。

英國Metalysis正在開發一種粉末生產工藝,該工藝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來生產合金粉末。而創新英國(Innovate UK)資助的快速鍛造(FAST-forge)計劃旨在開發一種更便宜和更豐富的鈦粉製造工藝。這些部件具有與鍛造產品相當的機械性能,對於鈦合金,快速鍛造(FAST-forge)可以提供組件成本的一個階躍性變化,這將帶來鈦金屬更廣泛的應用,包括可以用於汽車的動力系統和懸架系統等。

當然,還有一些更加前沿的應用也具備非常大的應用潛力,包括3D列印熱交換器,3D列印一體化結構,3D列印石墨烯,3D列印電子結構件,3D列印輪胎模具及3D列印輪胎等等,而國內目前具備此項技術優勢的企業寥寥,但無疑在汽車領域,領先優勢是非常重要的優勢,相信只有抓住這一歷史性的巨大機遇的3D列印企業才能迅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長壯大。

歡迎轉載,如需長期轉載授權請直接在本文下方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D科學谷 的精彩文章:

黑格科技不僅會打造爆款耳機,交夥伴和進行產業布局的水平也不一般
英國國防部宣布顛覆性的鈦金屬3D列印計劃,Metalysis獲得更多投資

TAG:3D科學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