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初識女性主義電影——《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初識女性主義電影——《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Todo sobre mi madre》(關於我母親的一切)主要劇情:一位名叫曼妞拉的單身媽媽和17歲的兒子艾斯德班兩人生活在穆德里,17年來曼妞拉一直對兒子隱瞞其身世,並稱其父親在他出生前就已去世(其實他父親在世,卻是個「變性人」,異裝癖、易性癖、人妖這些詞我覺得不夠準確,「變性人」暫且用之)。立志當一名作家的兒子把自己的內心感受隨時隨地地記在了一個筆記本上。本上也記載了多年來一直想知道關於自己父親的強烈心聲。終於在兒子生日這天,母親答應兒子告訴他真實的身世,隨後不幸的事發生了,兒子在追要一個話劇明星的簽名時被不幸撞死,因此他得知自己真實身世的夙願也戛然而止。事發後,媽媽自責自己隱瞞的行為,毅然決定踏上「完成兒子的夙願」和「救贖自己」的征途。

曼妞拉回到了和兒子父親(父親叫羅拉,變性前名叫艾斯德班,曼妞拉給兒子也起名叫艾斯德班)相愛的共同的家鄉——巴塞羅那,在老家遇到了當年他們共同的好友阿悅(一個幽默的「變性人 」由男變女)。曼妞拉從阿悅得知了關於羅拉吸毒、偷竊的一些事。曼妞拉經阿悅認識了修女露莎,露莎卻懷上了羅拉的孩子並染上了艾滋病,曼妞拉接受了露莎並精心照顧露莎。露莎因宮外孕刨腹產生下一個男嬰後離世,在手術之前露莎將腹中的孩子託付於曼妞拉,並給他起名為艾斯德班。

在露莎下葬那天,男主羅拉出現在現場。羅拉和曼妞拉時隔17年之久再次相見,羅拉說自己放蕩不羈大限已到回來看一眼他們的「回憶」和露莎的孩子以了卻牽掛,曼妞拉告訴了羅羅拉他們也有一個17歲的帥哥但因車禍身亡了。一無所知的羅拉百感交集,涕泗橫流。

影片結尾——在曼妞拉的努力下,她把露莎的「艾斯德班」的艾滋病菌奇蹟般治癒。

一、捋完主要劇情,談下這部影片帶給我當前的感覺和思考。

(一)心裡感覺

初次在藝術評論課上邂逅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的女性主義電影《關於我母親的一切》有點陌生。看完影片內心感覺——「憋得慌」;「濕氣太重」;缺少「陽光的乾燥」和「火焰的熾熱」。如果打個比方,之前看過的影片像火鍋,有葷有素,有辣有清湯;那《關於我母親的一切》像不放任何調料的「白水煮菜」。這裡沒有厚此薄彼,也不含以偏概全之意,只是就本片來純感性地言說。私下完整看了下,愈加發現是部好片兒。

(二)對器官移植的思考。

片中曼妞拉同意把18歲兒子(生日之後就18歲了)的器官移植給他人並偷偷追尋兒子的心臟到拉科魯尼亞時,導演直接讓鏡頭闖入這顆18歲的心臟, 下一鏡頭的聲音是兒子的在筆記中記錄到他去世之前最後的文字的畫外音,從此科刻以後的劇情便銜接上生前兒子日記最後內容,整部電影其實是這個肉身已支離破碎的「心靈」在講訴關於我母親的一切。在感嘆電影「生與死」完美隔空對話的功能和導演巧奪天工的技術的同時,讓我對器官移植引發思考。在我國傳統文化里「心」有著言說不盡的多方位含義,中醫就有心藏「神」的說法,也聽說過一些器官移植的接受者會受到來自這些移植器官原有信息的「干擾」的傳聞,當然目前還沒有得到科學的證實。沒有得到科學臨床的證實並不能對這種現象的存在加以否定,比如患肢痛這個病症任未破解但不能否定患者感受的真實性。我認為無論心臟等其他器官是一塊生物學上的「肉」,還是一個帶有特殊信息的藏腑,器官的供者在得到器官受者經濟補償的同時更應得到那份珍貴的虔誠的敬重之情。

二、影片帶給我的收穫

雖然這部影拍攝於1999年,但該片的主題、劇情的編排和鏡頭語言我想當時的製作人員們應該損耗了大量的「腦精」,而這些「腦精聚合體」可以禁得住時空無情「剝蝕」。也許精品的誕生就是用「腦精」與時空作「交易」的結果吧。

(一)合情合理的劇情。片中的每個情節的設定都「情有可原」,曼妞拉兒子被撞死與兒子的性格及平時過馬路的習慣不無關係;曼妞拉懷孕出走的原因在她和羅拉生活的環境、他們各自的性格以及曼妞拉在醫院對露莎講述的那個事情等都有理可循;羅拉、露莎、阿悅、女明星嫣迷、妮娜等角色的行為都合乎情理。給觀眾留下有據可尋的想像的空間也是一種合情合理。羅拉和修女露莎沒有用一個鏡頭交代他倆的故事,但劇中阿悅的「……那些修女最愛幫助妓女和人妖……」和影片結尾羅拉的「……我自己放蕩不羈……」都樹立了他們的角色性格進而給他們的行為作了寶貴的鋪墊。

(二)無巧不成書。劇中許多的「巧合」如同一個個「拉鏈」把每個一片片情節鏈接在一起。比如,曼妞拉兒子不被巧合的撞死就沒有曼妞拉救贖之路也就沒有後面的一切劇情。如何讓這些「拉鏈」合乎情理,如何使這些巧合變得自然是需要費一番心思的。過多的巧合會是觀眾感到劇情的「假」以及被愚弄而對影片產生憎惡感。但不可否認是優秀的影片都是無巧不成書。

(三)導演「電影如生活,生活就是電影」富有哲理、精心設計、「果斷乾淨」的鏡頭。

1、片頭身為護士的曼妞拉還在為他人聯繫器官移植的工作,而沒多久她就在兒子器官移植意見書上簽字。曼妞拉和兒子在觀看「慾望號街車」時,她就曾飾演過戲中的史提拉,而且曼妞拉的遭際和史提拉又相同。片頭曼妞拉和兒子看電視,導演直接把電視里的劇情銜接,而作為我們的觀眾又在看曼妞拉和兒子他們的故事。(想到一句話——電影的發明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因為我們在裡面獲得了至少兩倍不同的人生經驗,出自台灣電影《一一》)

2、片中幾個鏡頭打破常規並且受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曼妞拉兒子被撞後從他的視角來看目前的反應,片尾兩條來回的軌道,從垃圾桶到隧道的銜接等等。此外,片頭曼妞拉兒子看電視,電視里出現了許多穿尿不濕的小寶寶,片尾當曼妞拉抱著露莎的孩子和羅拉見面時,曼妞拉把自己兒子的照片和那本筆記給了羅拉並讓羅拉讀下去,羅拉看著照片讀筆記時,有個鏡頭切到了露莎兒子的頭上,這和片頭形成深刻的呼應,其意義深刻令人嘆服導演的功力。

3、導演在鏡頭切換上之「乾淨」「果斷」令人誠服,每個鏡頭要表達的內容和時長都精鍊到極致,不給觀眾留下一秒無用的信息和冗長的情感。

(四)立場鮮明的男性角色設定。片中的角色大部分都是命運坎坷但又樂觀努力生活的女性,導演立場鮮明的對僅有的幾個男性角色進行了「抹黑」:被撞死的曼妞拉兒子、的膽心的藥店男人、計程車司機、老年痴呆和狗為伴的露莎的爸爸、毆打阿悅的男人等。

(五)走近「ta們」。無論是「變性人」、異裝癖、易性癖、人妖、偽娘還是同性戀者,我認為極少數是由於他們自己心理或性格可能存在的問題而引發的,更多的是現代社會資本主義以及後現在主義文化等對人的異化而造成的。片子里阿悅正中「ta們」要害如是說:「人們叫我阿悅,為什麼?因為我以取悅大眾為己任,……看看我的曲線,全部量身打造,杏眼——8萬,鼻——20萬……磨下巴——7萬5,6萬脫毛一次……正如我說,增加本錢自然要多花銀子,太吝嗇是不行的,你增加本錢…就愈接近你的理想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藝J源X生 的精彩文章:

TAG:Z藝J源X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