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越南是怎麼坐上蘇聯這條船的?

越南是怎麼坐上蘇聯這條船的?

原標題:越南是怎麼坐上蘇聯這條船的?


1978年11月3日,蘇聯和越南兩國在莫斯科簽訂了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這標誌著越南徹底倒向蘇聯,蘇越同盟正式形成。蘇聯之所以會選擇越南作為其在亞洲的代理人,同莫斯科企圖染指東南亞的南下戰略息息相關。


東南亞貫通太平洋與印度洋,聯結亞洲與大洋洲,所處地位極其重要。東南亞地區除了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之外,還包括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和菲律賓等國,總面積約448萬平方公里,人口達3.3億,是從波斯灣經印度洋到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其中的馬六甲海峽,更是這條航道必經之地。

據統計,日本所進口的石油,約有90%必須路經馬六甲海峽。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西歐國家所需的許多資源,同樣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運輸。東南亞地區還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錫的儲量和產量,均位居世界之首位。而天然橡膠的產量,則佔全世界產量的80左右。


當時美國所需的天然橡膠和錫,從東盟五國(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進口的,就分別佔90%和75%。日本從東盟進口的原料,約佔從亞洲進口原料總數的80%。其中橡膠佔98%,錫佔90%。因此東南亞經濟地位十分重要,它與美、日、西歐等國的經濟發展休戚相關。


此外,從軍事上看,東南亞還有諸多天然良港,除了新加坡是東南亞最大的海港之外,越南的金蘭灣更是世界上可以用作海、空軍基地的第一流海港。正因為如此,東南亞是蘇聯爭奪世界霸權的熱點地區之一。蘇聯要稱霸全球,當然就不能不插足東南亞。


為了實現南下戰略,從1969年開始,蘇聯就向亞洲一些國家推銷所謂「亞洲集休安全休系」,企圖建立一個囊括中東、南亞、東南亞在內的勢力範圍,以便使其勢力從遠東經東南亞,一直延伸至中東、南非,連成一條弧形地帶,從而威脅中國,包圍歐洲,與美國抗衡。

特別是70年代中期美國從印度支那半島敗退,被迫在亞洲實施戰略收縮之後,蘇聯更是抓住機會乘虛而入,企圖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首先拉攏越南,接著利用越南控制寮國、柬埔寨,然後以印支三國作為向東南亞以及亞太地區擴張的軍事基地。這就構成了蘇聯南下戰略的基本內容。


顯而易見,蘇聯的南下戰略,也正好符合河內當局推行地區霸權主義的政治需要。抗美救國戰爭結束後,黎筍集團被一時的軍事勝利沖昏了頭腦,再加上有蘇聯的撐腰鼓勁,建立印度支那聯邦的政治野心極度膨脹起來。


越南南北統一之後,河內當局不但沒有複員軍隊,發展經濟,反而進一步擴軍備戰,窮兵黷武,企圖利用其手中的戰爭機器,控制寮國、柬埔寨,實現印支聯邦,作為其向東南亞擴張的重要部署。


綜上所述,蘇聯推行南下戰略,需要越南作為其馬前卒;越南推行地區霸權主義,需要蘇聯作為其靠山。彼此之間核心利益的交匯,終於使越南和蘇聯坐到了一條船上。

流氓強拆打傷老人,不料其子是退伍的特種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疆烽煙正十年 的精彩文章:

對越反擊戰,張萬年指揮鐵軍師四戰四捷,被譽為「新一代最可愛的人」
大戰在即,許世友和政委鬧矛盾,究竟所為何事?

TAG:南疆烽煙正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