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腦卒中後肩手綜合征的康復治療及個人鍛煉

腦卒中後肩手綜合征的康復治療及個人鍛煉

腦卒中後肩手綜合征的康復治療及個人鍛煉

《修園實習通訊錄》第16期

宋素彩(2012修園班)

肩手綜合征是指腦卒中後,患側肩部、手指、腕關節疼痛,其關節活動受限、皮膚髮紅、溫度增高,嚴重者可出現關節僵直、皮膚及肌肉萎縮或痙攣; 患者因疼痛而怯於活動患肢,又因其固定肩關節的肌肉鬆弛,從而易使肩關節處於半脫位狀態,嚴重影響了患者癱瘓上肢的功能及獨立生活能力,將會對患者個人及家庭造成不良影響,增加社會負擔。

肩手綜合征常並發於急性腦卒中、心肌梗死和骨折等病症,已成為腦卒中後僅次於跌倒、精神錯亂的第三大併發症。肩手綜合征的治療與康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由於其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治療亦沒有特效療法,也沒有統一的療效判斷標準,目前對肩手綜合征的治療應採取早期治療的方法,盡量綜合採用各種療法可能會取得更好療效。因此,研究探討出一套對肩手綜合征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醫學和社會意義。

臨床上治療肩手綜合征的方法較多。西醫的主要治療方法有:運動療法、理療、冰療、以及西藥治療。中醫傳統的湯藥內服、外用,效果不夠理想,傳統的針灸治療有一定的療效,電針、毫針深刺、閃罐或針罐結合、艾灸、穴位注射等治療,可減輕患肢疼痛,腫脹及上肢運動功能,但存在著科研設計嚴謹不夠,缺乏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學原則的不足,可重複性不高。

目前,國內大多數醫院的康復醫學科多採用神經肌肉促進技術,治療腦卒中後肩手綜合征。先用標準的康復量表如Brunnstrom和Barthel指數對偏癱患者進行康複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運用促進技術進行康復治療,療程結束後再應用量表進行療效評估,以確下一步的康復措施。目前腦卒中後肩手綜合征採用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其中以西藥為主,以中醫中藥、針灸為輔。肩手綜合征在腦卒中病人中的發病率和致殘率較高,其病因可能在於腦卒中後的神經損傷及伴隨肢體活動障礙所帶來的錯誤姿勢誘發的肩部、腕部關節的累積性損傷。

因此,腦卒中後,以預防肩手綜合征為目的的康復治療勢在必行。但是,出於經濟、交通、就診時間的種種不便,不少患者總是耽誤了及時的康復治療,從而導致了之後工作生活中不可挽回的傷害。那麼,除了在康復治療師的幫助下完成有技術性的康復治療方案外,患者在社區、家庭中也應當積極進行力所能及的康復治療活動。

治療肩手綜合征的要點在於消除水腫、恢復神經功能、緩解病人疼痛及癥狀、改善病人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合理的綜合康復訓練內容包括運動再學習、姿勢矯正建立、恢復功能活動、精細動作練習、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建立等方法,需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量及治療方式。對於在家庭、社區中康復不理想的病人,也應該適當調整康復計劃,延長康復訓練時程,以增加上肢功能改善的幾率。在自我訓練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單次訓練的時間,注意承受能力,可以交叉使用不同的康復方法,在力量訓練中要注意對病人造成的額外損傷。

合理的綜合康復訓練可以改善病人患肢的功能恢復,降低致殘率,且康復訓練方法簡單設備要求不高,在社區醫院及基層醫院均可開展,有利於合理利用醫用資源,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文字:宋素彩

文編:楊瀾

糾錯:許瑩瑩、陳婷婷、黃偉恆、吳禕然、黃建輝、黃晨

編輯:唐詩嘉

指導老師:王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修園 的精彩文章:

TAG:杏林修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