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平安:對內賦能業務、對外賦能政企,人工智慧比肩BAT

中國平安:對內賦能業務、對外賦能政企,人工智慧比肩BAT

去年被譽為「人工智慧元年」,伴隨AI風口、熱錢涌動,巨頭紛紛布局,傳統金融機構逐漸滲入,其中不乏顛覆行業、醞釀獨角獸的企圖。而歷經一年的發展,在人工智慧領域動作頻頻的各家企業,又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前不久,由中科院主管的商業媒體《互聯網周刊》和eNet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17年度人工智慧企業百強》榜單。不出意料,榜單以互聯網企業居多,而且呈現多領域開花的特點,涉及無人駕駛、醫療、視覺、語音等眾多行業。

(《2017年度人工智慧企業百強》榜單前十企業示意)

有意思的是,人工智慧領先的企業也多是所在行業的領導者。在第一陣營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分別位列前三,緊跟其後的是通訊霸主華為,值得關注的是,人們印象中傳統金融屬性較強的平安集團,竟然力壓搜狗、科大訊飛等知名科技企業擠入了TOP5。

行業應用爆發在即,人工智慧成企業核心策略

相比概念火爆的區塊鏈,人工智慧才是當下科技企業的主要戰場。谷歌、蘋果、亞馬遜和微軟等國際科技巨頭雖然主營業務各有不同,但都在人工智慧上表現出驚人一致的重視。基礎技術研究、行業和場景應用、搶佔未來市場高點,可謂是步步為營。除了自身積極投入研發外,還不惜重金收購相關創業公司以補齊短板、鞏固優勢。人工智慧在各行各業有著非常明確的良好前景,爆發在即,吸引著越來越多科技巨頭將其作為自己的核心策略。

日前43歲的微軟宣布啟動其史上最激進的重組行動:一方面徹底肢解傳統的現金牛業務Windows,將其併入新成立的體驗與設備事業部;另一方面則全面轉向擁抱人工智慧。微軟不但完整保留了之前的人工智慧及研究事業部,還新組建了雲計算與人工智慧平台。前者專門負責相關技術研發,後者負責業務落地和商用開發服務,下轄微軟雲Azure業務、Windows平台、應用商店、商業AI、MR、AI開發者平台等;二者前後銜接、相互促進。

事實微軟之前就在人工智慧領域確立了地位,被譽為國際四大人工智慧巨頭之一。此次重組意味著微軟更進一步,將人工智慧確定為未來的企業策略,有意將它構建為自己面向未來的長期核心競爭力。在移動時代落後的微軟,顯然希望通過在人工智慧上實現策略轉型,重新回到巔峰。

百度則是向人工智慧轉型最徹底的國內科技企業,它的動作甚至比微軟更早、更徹底。去年7月,百度痛下決心,放棄外賣等非核心業務,喊出「All in Ai」的口號。李彥宏關鍵時刻敢於壯士斷腕果斷作出取捨,其勇氣值得欽佩。

百度主要在語音、圖像、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慧基礎研究上發力,並將技術成果快速轉化、應用在搜索、信息流、移動端等核心業務。目前看來,人工智慧技術在信息流方面的提升作用明顯,活躍用戶數量和用戶使用時長同步增長,同時帶動信息流廣告收入大幅提高至年化10億美元量級。這種積極因素也體現在股價上,李彥宏宣布「All in Ai」策略之後,其股價走出低谷步入上升軌道,甚至一度上漲至270多美元。

在人工智慧領域,平安集團是後來者,但近年來表現非常亮眼。去年12月27日,平安聯合重慶疾控中心宣布,作為首個「人工智慧+大數據」與疾病防控的結合,重慶智能疾病預測與篩查兩大模型在傳染病預測和慢性病危險因素篩查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可提前一周預測傳染病發生情況。

2018年1月, 平安集團人工智慧項目一周內連續兩次在國際權威評比獲得世界第一。先是平安肺結節智能讀片技術獲LUNA評測世界第一,然後是平安AI作曲在世界AI作曲國際大獎賽中奪魁。3月,在國際醫學影像頂級會議ISBI舉辦的IDRiD眼底圖分析競賽中,中國平安集團旗下平安科技的平安穎像平台表現優異,斬獲硬性滲出物(EX)分割任務世界第一,出血(HE)分割任務世界第二,以及微動脈瘤(MA)分割任務世界第三的好成績。

作為「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平安集團將人工智慧排在五大核心技術之首。百度、微軟等側重於面向未來展開研發,而平安則立足於現有業務的改造升級,強化行業應用。各家企業的情況不盡相同,現在和未來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平安改造現有業務同樣可視為意在構建未來市場優勢。


平安比肩BAT:對內賦能業務、對外賦能政企

這次人工智慧百強榜呈現出多行業開花的格局,但在眾多入圍者之中平安是中唯一來自金融行業的企業。出身傳統金融行業,一亮相就排位高居第五,僅次於BAT和華為,平安集團儼然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匹黑馬。

應該說,平安集團在人工智慧方面有一些獨特的內在優勢因素,比如確立轉型策略早、企業經營機制比較先進、擁有大數據資源、資金實力雄厚等。但這些只是成功的基礎條件,並不足以保證獲得成功。平安的難得之處在於:集團把人工智慧提高到策略層面上的重視程度,而不是停留在口號上;為技術研發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在2017年報發布會上,平安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兼首席信息執行官陳心穎表示,過去十年平安投入500億元進行金融科技研發,接下來十年至少投1000億元。

前面有說過,平安集團在科技上的研發方向基本都與其主要業務相關,有著很強的行業應用前景。或者說平安集團在人工智慧研發上採取了實用策略,其相關技術基本上拿來就能用,易於商業化。不少科技企業是先開發技術再去市場賣給企業去應用,而平安則是先有內部業務的需求再來研發,甚至一邊研發一邊在試驗和業務中修正提升。待集團內部試運行檢驗成功後,再適時地向市場推出相關服務。

平安「金融壹賬通」的智能認證產品,結合人臉識別、聲紋識別、微笑表情等生物特徵識別的人工智慧技術,讓用戶身份認證過程變得簡單快捷。據悉,該產品可將用戶的投保時間縮短30倍,既節約了客戶的時間,也大幅提升代理人的生產力。通過內部長達一年的試運用,「金融壹賬通」的智能認證產品向行業開放,在去年的新聞報道中,就已經獲得了國內400多家城市銀行客戶。採用「金融壹賬通」的智能認證產品之後,這些銀行在優化服務流程,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節約了大量人力及時間成本。

此外,平安集團還特別重視政府企業服務市場,不遺餘力地為它們量身定做地開發人工智慧產品。

像平安醫保科技,幾乎專門為政府企業服務市場成立的高科技公司。其宗旨就是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好的科技驅動管理式醫療服務平台,已累計為超過200個城市和8億人口提供醫保、商保管理服務,商保自動化運營網路接入超2,000家醫院,「城市一賬通」APP上線超過26個城市。基於國內首創的疾病分組器Ping An Grouper,結合神經網路先進演算法,醫療總支出預測準確率高達99.7%,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目前,平安醫保科技已完成首次融資,融資規模為11.5億美元,投後估值達88億美元。

能夠成為黑馬比肩BAT,平安集團勝在策略和執行力上。同時緊緊地把握住兩個非常關鍵的價值創造點:對內賦能提升服務效能和用戶體驗,對外賦能提升政府和企業的運營效率。


巨頭策略各有不同,或現交叉競爭

近年來科技發展迅速,新技術、新概念層出無窮,共享經濟、無人駕駛、無人商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相繼問世。判斷一個新生事物是否真正具有價值,莫過於能否商用實現價值。要我說,無法商用創造價值的新技術都是耍流氓。儘管巨頭們在人工智慧技術商用的觀點趨向一致,但國內各個巨頭的策略卻有所不同。


1、百度:技術優先,人工智慧就是產品

技術一向是百度的核心優勢,經過去年的重新定位,百度基本上從互聯網企業轉變為一家技術研發為主的高科技公司。在人工智慧方面,百度同樣是技術優先的策略,我們可以看到特別是在基礎性的通用技術上百度非常捨得投入。它希望通過自己技術的不斷升級進步,來帶動其他開發者共同開拓大市場,繼而為自己獲得更大的營收和利潤。


2、阿里:為場景服務,一切皆工具

阿里的核心競爭力是強大高效的運營,因此其人工智慧策略與百度有很大的不同,它更重視技術如何實現為場景服務。從傳統的電商,到新近的無人零售商店、新零售、交通出行等場景,阿里都希望人工智慧技術能為不同的場景服務,最終實現流量和大數據變現的目標。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其他技術一樣,在阿里看來都是工具,而工具重要的就是順手好用。


3、平安:實現行業應用,技術就是解決方案

與其他企業相比,平安在人工智慧上的落點看似是為具體業務而生,但實際是一個個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無論是平安醫保科技還是金融壹賬通,它們的人工智慧產品都較為成熟,並且是覆蓋全業務流程的解決方案,相關企業或政府部門拿來便能使用。巨頭之中,平安的人工智慧策略可能更接近於目前的企業服務市場,並在產業鏈上的價值更高一些。

未來,市場優勢將向擁有行業應用場景和大數據資源的企業傾斜,BAT和平安等大公司的優勢有望繼續擴大。它們將在人工智慧領域瓜分大塊的市場份額,交叉進入彼此的市場展開競爭。比如,螞蟻金服的人工智慧產品「定損寶」就進入了平安集團「智能閃賠」所在的金融市場;而平安集團的人臉識別技術在金融風險控制、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福利計劃、鐵路設施接駁等高安全性領域外,同樣可以應用於零售、安保等其他場景,未來很可能與BAT展開正面競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虧損15億美元的Spotify要上市了,突出一個尷尬
王石:郁亮並非接班人第一人選;華信回應「葉簡明」被查:沒有事實依據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