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少人在等父母一個道歉?

多少人在等父母一個道歉?

文 / 李清淺 圖 / 網路

1

曾經看過一期令人心酸的尋人節目,一對年邁的父母,他們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的兒子也考上了不錯的大學,然而,23年前,讀大學的兒子卻寄回一封「斷絕關係」的書信,從此再無音信。

當節目組聯繫到這個多年不曾與父母聯絡的兒子時,他卻說,不想見、不願意見、厭惡見到父親。因為兒時父親的教育方式曾深深傷害過他,哪怕他已經四十多歲,依舊不願意選擇原諒。

這個節目,引起了我的朋友小林的深思,因為小林與父母的關係也一直非常糟糕。

小林有一個特點,特別愛買衣服,簡直購衣成癮,他的衣服多到家裡放不下。不用懷疑小林的取向,他只是對舊衣服有一種強烈的憎惡感而已。

偶爾講起往事,他說兒時父母相當節儉,作為家中的老二,他從小就穿哥哥的舊衣服,過年也不例外,他一度為此深深自卑,因此特別羨慕那些有新衣服穿的小孩兒。

他最不理解的是,自己家境明明不錯,父母卻以節儉為由,不肯給他添置衣物,所以經濟獨立後,他才會那麼瘋狂的買買買。

父母很不贊同他這種消費態度,他偏要堅持,因此和父母的關係愈發僵硬。

他說很久之後,才發現內心深處,其實一直在等父母給自己道歉,希望父母和自己說:小時候總讓你穿舊衣服,是我們不對,委屈你了。

這也是他「購衣成癮」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為了刺激父母。豁然開朗的他決定向父母要一個道歉,他把童年的委屈向父母傾訴出來,終於和父母達成了和解。

心理學認為,我們成年後的很多行為,都是童年經歷的折射。而小林的購衣成癮,其實是因為童年時父母傷害過他,他在以這種方式彌補童年父母對他的虧欠。遺憾的是,A的負面不等於擺脫了A,真正的擺脫,是放下與和解。

豆瓣上風行一時的「父母皆禍害」小組,曾流行一句話:父母在等我們道謝,我們卻在等父母道歉。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又要不要把所有的人生錯誤,歸罪為原生家庭?

2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會影響到自己的性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媽媽、躁狂與我(Mom, Mania & Me)》這本書,作者Diane Dweller從小活在對媽媽的恐懼之中:媽媽脾氣很暴躁,總是挑剔她,罵她搞砸了一切。

她六歲時甚至希望媽媽死去,七歲時的生日願望則是:「當我長大,變成媽媽以後,我絕對不要:打我的孩子、對他們大喊大叫、罵他們搞砸了一切。」

為了逃離媽媽造成的陰影,年僅17歲時Diane便嫁人了。

然而,她很快發現,自己嫁的不過是另一個「媽媽」,丈夫並不關心她,還總是不停地指責她、罵她沒用,不幸的婚姻維持了五年後,她離婚了。

她獨自帶著兩個孩子,一邊打工一邊重拾學業,因為壓力巨大,她和孩子們的關係變得非常糟糕:她會對他們吼「你們什麼也做不好」,甚至曾經打過他們。

直到有一天,她猛然意識到自己成為了當年厭惡的那個「媽媽」。Diane不斷提醒自己,雖然媽媽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已是既成事實,但仍然能主動做些什麼,來改善現在和將來的生活。比如,一旦發現自己動怒了,便通過深呼吸讓自己恢復平靜。

後來,Diane遇到新的伴侶,並且擁有了幸福的家庭,可是她發現,她希望能和媽媽和解,因為對媽媽的愛的渴求,並不會因為得到他人的愛而消失。

多年後,Diane帶著第三個孩子回到媽媽家,當媽媽像對待小時候的她那樣批評孩子搞砸了一切時,當媽媽繼續挑剔她的衣著時,她用一種超乎想像的沉著說:「我回到家裡,是希望一家人能夠團圓,能快快樂樂地在一起。而你對Shannon的吼叫、對我的挑剔,都讓我們感到很不開心。如果你再這麼做,我就會帶著Shannon離開。」

最終媽媽嘗試按Diane的方式和她相處,母女二人終於慢慢理解了彼此。

Diane說:我們能夠一定程度上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並且能不讓它傳遞到孩子身上。與媽媽相反,我儘可能溫柔地對待我的孩子。遺憾的是,因為從小感受不到來自家庭的溫暖,我同樣做不到頻繁地對孩子表露愛意。

這段話其實很好的點明了經歷過原生家庭創傷的困境。事實上,和父母不能好好相處的人,不但容易讓父母暴跳如雷,也造成了自身巨大的苦惱。帶著舊傷前行,還會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甚至和同事、朋友也會經常發生一些不愉快。

原生家庭,就是這樣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3

最新一期的《奇葩大會》中有一位選手戚帥,是位身家200億、坐擁航母的富二代。節目中,他就講了原生家庭帶給他的那些問題。

他說「比起現在肩扛『必須聽話』、『必須成功』的壓力,我更希望成為一個『普通人』。」他怕如果突然有一天要面對死亡,自己墓志銘上刻下的是「XX之子」,而不是「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沒有辦法改變現在,所以他對自己孩子最簡單的期望就是過得快樂。

其實,並沒有多少人,能夠像前面講到的Diane一樣,和原生家庭和解。但是,像Diane或者戚帥一樣,認識到自己原生家庭給自己的影響,然後更好地面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面對「家庭關係」,或許暖心康永哥能夠給你想要的答案。我們會明白,真正的和解其實並不需要刻意討好,也不需要得到父母的諒解。

4月2日《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家庭關係」單元現已上線。我們成長中那些過去多年依舊曆歷在目的「傷害」,關於父母我們無法釋懷的情緒,甚至帶有原生家庭印跡而尚不自知,都在這裡找到安放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鯉伴 的精彩文章:

再好的名校,也比不上懂事的父母!這張圖已火爆全國!
敏感的人最善良,也最容易受傷

TAG:鯉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