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塞甘先生的山羊》有感

讀《塞甘先生的山羊》有感

讀《塞甘先生的山羊》有感

李富強

《塞甘先生的山羊》

都德的《磨坊信札》(Lettres de mon moulin)描繪了普羅旺斯一帶的風土人情,都德滿懷著對故鄉的眷戀和柔情,用簡約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畫卷。梭羅在瓦爾登湖畔思考人生哲理,重塑自我,而都德有他的磨坊,他就在磨坊里寫下一篇篇簡約質樸的文章,使讀者浮躁的心沉寂下來,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清新迷人的世界。而其中最令我感慨的便是《塞甘先生的山羊》(La chèvre de M. Seguin),那隻頑皮的小羊引起了我對「自由」無盡的思考。通過對「自由」的思考,我們將更加懂得思辨的人生,更加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自由,更加懂得如何追求自由。

《磨坊信札》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i]塞甘先生的小羊們正是為了自由而搭上了自己的生命。「Ni les caresses de leur ma?tre, ni la peur du loup, rien ne les retenait. C』était, para?t-il, des chèvres indépendantes, voulant à tout prix le grand air et la liberté.」[ii]不惜一切代價,寧願放棄優渥安全的環境,也要追尋自由,不願被樹樁和繩索束縛。當如願以償獲得自由時,我彷彿能想像到小羊們得意洋洋的畫面。「La chèvre blanche, à moitié so?le, se vautrait là-dedans les jambes en l』air et roulait le long des talus, pêle-mêle avec les feuilles tombées et les chataignes... Puis, tout à coup, elle se redressait d』un bond sur ses pattes. Hop ! La voilà partie, la tête en avant, à travers les maquis et les buissières, tant?t sur un pic, tant?t au fond d』un ravin, là-haut, en bas, partout...On aurait dit qu』il y avait dix chèvres de M. Seguin dans la montagne」[iii].在感嘆作者生動細膩筆觸的同時,不禁也為小羊捏了一把汗,殊不知自由是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後來,小羊在夜晚來臨的時候遇見了狼,在與狼搏鬥一晚後永遠倒下了:「Oh, pourvu que je tienne jusqu』à l』aube...」[iv]黎明將至,小羊也傷痕纍纍,奄奄一息。

作者將這篇小羊的故事獻給了一位法國的抒情詩人皮埃爾·格蘭戈爾(Pierre Gringoire),他一生追尋高尚的理想,不願受世俗羈絆,一生顛沛流離,十分貧困。這不禁令我想到了詩仙李白,放浪形骸,一生清貧,唯有與詩歌和酒作伴,可他仍追尋自由,蔑視權貴。我們在讚歎他們高尚品格的同時,也唏噓不已,他們在精神和肉體上都得到了自由,可也換來了無數磨難。他們追求著絕對的自由,卻總被生活的窘迫所困擾。

我更願意相信作者是在警醒世人,世上從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都是相對的,正如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所言「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v]。有了「枷鎖」就有了保障,這樣的自由才能長久安全。對小羊來說,「枷鎖」就是籬笆,在籬笆內,它可以享受安全的自由;對詩人來說,「枷鎖」就是柴米油鹽,追求自由的前提是填飽肚子;對現代公民來說,「枷鎖」就是法律和道德,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人權宣言》中將「自由」定義為「自由即有權做任何無害於他人的一切事情」[vi],無害於他人是自由的前提,自由是法律賦予每個人的權利,可也要受到道德的約束,在追尋自身自由的同時不能損害他人利益。

塞甘先生的小羊為何一定要掙脫束縛,追尋自由?是環境不夠舒適嗎?還是草不夠鮮美呢?我想都不是的,它只是不喜歡那種生活方式。當暮色降臨時,小羊曾想過回去,它也懷念棚舍的安全舒適:「Blanquette eut envie de revenir, mais en se rappelant le pieu, la corde, la haie du clos, elle pensa que maintenant elle ne pouvait plus se faire à cette vie, et qu』il valait mieux rester.」[vii]可它最終還是不願回去,不願過被奴役的生活,不願一輩子被繩子拴在樹樁上,一想到這裡,它寧願面對森林中未知的危險。沒有人想要被奴役的生活,小羊想要的自由也是不受奴役,能夠做自己,所以它在林間蹦跳的時候才會如此歡愉,並奮不顧身地墜入了愛河:「Les deux amoureux s』égarèrent parmi le bois une heure ou deux, et si tu veux savoir ce qu』ils se dirent, va le demander aux sources bavardes qui courent invisibles dans la mousse.」[viii]因為那一刻它是自由的,它不隸屬於任何人。

自由即不受奴役,中國曾用了100多年的時間去爭取去實踐。在被奴役的歷史中,中國人民倍受苦難。到了中國真正得到自由的那一刻,即使付出了血的代價,所有的中華兒女仍歡欣鼓舞——這是所有中國人翹首以盼的自由。只有得到真正的自由,才能舒展手腳,才能重振泱泱大國的雄風。而如今中國更是將「自由」寫入了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足以看出國家對於自由的重視,永遠不受奴役,這是國家對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


塞甘先生的小羊以生命為代價換來了一天的自由,我們難以評判這樣的犧牲是否值得,待在塞甘先生的籬笆里一輩子衣食無憂,更不會命喪狼口,可是在一天的自由中,小羊也得到了很多,它可以在溪谷中跳躍,大快朵頤,如此多美味的草:「De grandes campanules bleues, des digitales de pourpre à longs calices, toute une forêt de fleurs sauvages débordant de sucs capiteux!」[ix]。小羊懂得的是,自由是美好的,小羊不懂得的是,自由也有界限。籬笆就是那道界限,在界限內是安全有限制的自由,在界限外是危險無限制的自由。越過了籬笆,就意味著要承擔風險,要為自由付出代價。

法國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的國家格言「Liberté, Egalité, Fraternité」,自由位於首位,可見法國對自由的嚮往。而發生在法國巴黎的「《查理周刊》事件」,卻不得不令我們重新思考對於自由的定義。報刊擁有言論自由權,因此就可以隨意諷刺抨擊任何人、任何宗教而不受任何限制嗎?然而這樣的自由權卻給他們招來了殺身之禍,一向標榜「自由」的法國卻成為恐怖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這與他們奉行的「自由」信條有一定的關係。

報刊和普通公民具有言論自由權,這一點無可非議,可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特點,每個宗教有每個宗教的信仰,肆意評判其他國家宗教,顯然是不妥的,這樣的自由勢必要付出代價。而報刊作為媒介,應當謹言慎行,以免誤導公眾。這並不是說限制了自由,而是在保全自己的情況下懂得適可而止,並且不要隨意干涉他人的自由。因為自由是有界限的,並非所有的法無禁止都是自由,每一個心中都應當有一條紅線,不可逾越,就如小羊的籬笆,紅線以內,是安全的自由,紅線以外的自由就要付出代價。

每個人對於自由的理解不盡相同,可我們都不得不承認,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真正的自由是一種相對的自由,並且自由有界限,一旦逾越,便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同時,不管對國家還是對人民來說,自由即意味著不受奴役,不受奴役才能展示真正的自我,才能獲得真正的發展。只有懂得真正的自由,才能夠追尋自由,而追尋自由的前提,就是不能妨害他人的利益。

參考文獻:

Alphonse Daudet.Lettres de mon moulin. Paris: Nelson, Editeurs, 1869.

本公眾號所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立場。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

李富強,河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大二學生

[i]裴多菲.《自由與愛情》. 1847年。

[ii]Alphonse Daudet.Lettres de mon moulin. Paris :Nelson, Editeurs, 1869, p. 48.

[iii]Ibid.p.52.

[iv]Ibid.p.56.

[v]Jean-Jacques Rousseau.Du contrat social. 1762.

[vi]《人權宣言》第四條,1789年。

[vii]Alphonse Daudet.op. cit.p.55.

[viii]Ibid.p.54.

[ix]Ibid.p.5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外法語學習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北外法語學習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