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起底東芝:從叱吒風雲到倒塌前夜

起底東芝:從叱吒風雲到倒塌前夜

過去一年,對日本人而言,最大的新聞,恐怕便是東芝要倒掉了

142年歷史、19萬員工、日本製造的象徵,這些標籤無不承載著東芝的輝煌。如今,這座昔日大廈正一步步走向崩塌。

曾經,日本製造最耀眼的明珠

創立於1875年的東芝,以做鐘錶起家,由生產燈泡開始壯大,製造了全日本第一台國產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吸塵器、電飯煲等等,培養出了沖電氣、池貝工業、宮田工業等一眾知名企業的創始人。2016年總資產仍有5兆日元,僱員19萬人,在日本製造業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

東芝的科技實力曾經強大到令人恐怖。例如1987年,震驚世界的「東芝」事件。東芝違反禁令,以37億日元天價秘密出口蘇聯4台九軸五聯動數控機床(三十年後的今天,這對中國企業而言仍然是高科技)。這些機床大幅度提高了蘇聯螺旋槳金屬切削工藝水平,以至蘇聯核潛艇噪音水平陡降。蘇聯海軍建設遠遠超出美國想像,甚至在1986年發生了蘇聯和美國核潛艇在直布羅陀海峽相撞事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聯核潛艇過於安靜,以至於美國潛艇聲吶愣是沒有聽出來!

東芝也曾擁有媲美今日蘋果的市場號召力。十年前,東芝的家電、筆記本暢銷全球。在中國,人們以擁有東芝家電為時髦,以擁有東芝的筆記本電腦而自豪。中國的高樓大廈里也隨處可見東芝的電梯。可以說,它曾是一個時代的標籤。

巨虧+造假:走向變賣家當之路

東芝危機的開端,表面看始自2006年的54億美元收購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彼時,東芝意欲大幅提升在核電領域投資,當時的社長黑天厚聰對此項收購甚為滿意,直言這筆高價交易將在長期內帶來回報。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1年日本突發福島核危機,日本國內反核聲音強烈,核電的國際推廣也愈發艱難,甚至有些國家完全放棄發展核電,轉而發展再生能源。東芝核電業務大受影響,據當時報道,東芝損失或高達9000億日元(約合80億美元)。

其後,東芝選擇了財務造假、隱瞞虧空。甚至在缺乏市場情況下,制定了今後15年要拿到64基核電站的豪快目標,而事實是09年以後東芝再沒有任何新的核電訂單。東芝的造假也是全面的,家電、半導體、筆記本等事業部也紛紛造假。從2010年後,東芝銷售額再未實現實質性增長,每年均維持在6萬億日元左右。

2015年,巨額財務造假東窗事發,民眾發現,7年里東芝虛造了1518億日元利潤,而東芝的電腦事業,半導體業,核電站事業也全都陷入危機,財政體制早已惡化。然而7年間,東芝三任社長為了自保沒有一個說出來。

此後,東芝走上了變賣家當、填補虧損的艱難道路。醫療機械子公司賣給了佳能,東芝電梯子公司賣給了資本,白電部門賣給了美的,電視機部分業務銷售給海信,並在全世界範圍內裁員15000人。

為了防止被退市,東芝正在變賣最賺錢的存儲部門。預計以180億美元價格出售給美國貝恩資本領銜的美日韓聯合財團。該財團包括韓國存儲器晶元製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和日本開發銀行,還包括蘋果、戴爾等科技公司,以及金士頓(Kingston)和希捷(Seagate Technology Cor)等固態硬碟生產廠商。

背後根源:日本國家競爭力的下降

東芝的衰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區區54億美元的投資失誤不足以毀掉一家承載日本製造榮光的百年老店。真正的根源,源自日本國家競爭力的整體下降。

自日本「失去的十年」以來,日本在半導體、家電、造船等眾多產業領域紛紛被美、韓、中等國擊敗甚至擊垮。面對強大的外部競爭,日本企業愈發難以拿到國際訂單,而區區1億多人口的本國市場難以支撐起世界頂級企業。同樣從事核電,東芝深陷泥潭,而中國的中核、中廣核則在本國海量市場支撐下高速發展,「華龍一號」正走向全球。

除卻外部競爭,全球的商業環境也早已悄然變化,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註定對技術的執著要讓步於市場需求。日本文化並未對此作出適應。而日本大公司的經營者多數是80年代日本技術力走強時代的見證者,總認為技術力才是正確的,難以適應商業模式的快速變化。而日本低迷的經濟和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也難以有年輕人創業創新彌補大企業的不足。近十年間,日本再未誕生出叫的響的創新企業。而這樣的迅速崛起的巨無霸獨角獸企業,在中國、美國,一抓一大把。

無可奈何的東芝,是個象徵

象徵著日本整體在製造業「最強陣營」的一步步退縮

德國、美國仍在

誰將替換下?

只有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叉叉快評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上躥下跳的背後——還原一個真實的美國產業
這六大巨頭,便是中國集成電路崛起的最大目標和對手

TAG:叉叉快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