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節到了,孔子又是如何看待祭祖的呢?

清明節到了,孔子又是如何看待祭祖的呢?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祭祖掃墓,追憶先人的日子。那麼孔子是如何看待祭祖儀式呢?

第一,對待祭祀祖宗和祈禱儀式時的規則,孔子是這麼說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當我們祭祀祖宗的時候,要以「如在」眼前的誠心,猶如祖宗就在面前一樣誠敬。要表裡如一,情感虔誠。孔子又說:如果因為沒有時間,沒有親自參與祭祀,而是讓別人代為祭祀,這樣就等於不祭,又何必故作排場呢?所以,祭祀祖先,一定親力親為,發自內心的誠敬。

第二,如果沒有誠心,只有形式,那也是沒有意義的。《論語.八佾第三》中,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禘禮」,是古代皇帝代表全民的一次祭祀大典,儀式非常隆重。孔子說,禘禮開始以後,主祭者端上一爵奉獻給神袛的酒以後,心裡就想著趕快要走了,接著的祈禱等隆重儀式,其實都是應付了事。孔子看到這種情況就感慨的說:我實在看不下去了!為什麼不想看?就是認為何必勉強作假,而喪失了祭祀的真實精神呢!

第三,沒有形式,有時候精神也是很空洞的。《論語.八佾第三》中,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告朔,是古代非常慎重的祭典之一,從前祭祀時,一定要殺羊,後來社會風氣慢慢衰敗,這些禮儀的精神也慢慢衰落變化了。祭祀用的羊稍稍蒸一下,還沒有炊熟就放在供桌上,免得到時候腐臭,這就是餼羊。所以子貢當時就準備去掉祭祀用的這個餼羊,這樣就可以省下一隻羊來。孔子告訴子貢說,你的這個主張也對,不管為了經濟上節省不用羊也好,還是為了表示誠懇而不必用羊也好,不過我不主張去掉,不是為了這隻羊要不要省,而是因為他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誠敬。固然內心誠懇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現在的人,真正誠懇的心很難發出來,就必須要有一件象徵性的東西才能維繫的住,所以你子貢愛的是這隻羊,我更看重的是禮儀和精神。

所以,綜合孔子的言論就可以看出,孔子對待祭祖這件事上,不僅重視內心的虔誠,也很注重禮儀和形式,兩者缺一不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語雜談 的精彩文章:

TAG:論語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