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應用FRAX評價2型糖尿病對老年男性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的影響

應用FRAX評價2型糖尿病對老年男性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的影響

文章來源:《中國骨質疏鬆雜誌》2018年第2期

作者:宋曉飛* 尹銳峰 張長成 李志安 李振武

南陽市中心醫院骨二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骨質疏鬆症是由於骨微結構破壞、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導致骨脆性增加,其最嚴重的併發症是骨折。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病率逐年升高,如何預防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骨折風險因子評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FRAX)是一種由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應用臨床危險因素來評估個體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的工具。這是一種不需要複雜昂貴的儀器設備,就可以幫助臨床醫生做出治療決策的簡易方法,是大量循證醫學的證據產物。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型糖尿病患者骨量減少和骨質疏鬆發病率為48%~72%。對於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升高導致骨密度增高、降低或沒有改變的結果國內外文獻均可見報道。而T2DM對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的影響也尚有爭議。本研究以老年男性T2M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應用FRAX工具來評價其對骨折風險的影響。

一、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門診以及我院收治的138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60歲以上老年男性,平均年齡(71.32±8.12)歲;②依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診斷及分型標準確診T2DM患者,且T2DM病史>3年;③思維、言語表達能力正常,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病及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②病理性、複發性、創傷性骨折,風濕性疾病患者;③厭食症、胃炎或胃切除術後、甲狀腺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疾病者及營養、代謝吸收障礙的其他病症;④服用影響骨代謝的抗癲癇葯、抗凝葯、激素類藥物;⑤肝腎功能不全,或合併嚴重的慢性病及腫瘤等基礎疾病。140例血糖檢測正常的年齡60歲以上老年男性作為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2、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受檢者進行問卷調查,記錄入選人群的一般臨床資料、糖尿病史等。採集入選人群骨折風險因子(clinical risk factors,CRFs)數據並記錄。登錄網站:http://www.shef.ac.uk/FRAX/在右上角點擊「select a language」欄,選擇「Chinese」,在隨後出現的界面上方點擊「計算工具」欄,在出現的許多國家名中選擇「中國」,在信息欄中填入當前患者的各項信息,就可以計算出該患者10年發生主要骨質疏鬆骨折的概率和髖部骨折的概率。骨密度的測量採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GE Lunar DPX),記錄L1~4及股骨頸的骨密度,通常用T值表示,T值介於-(1~2.5)標準差之間為骨量低下;降低程度≥2.5個標準差為骨質疏鬆;低於-2.5並且有骨折及骨折病史為嚴重骨質疏鬆。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BMD、10年發生主要骨質疏鬆骨折的概率、10年發生髖部骨折概率,並分析T2DM對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的影響。

3、統計方法

採用SPSS 19.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描述採用率和構成比,統計檢驗採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描述採用均值±標準差表示,統計檢驗採用t檢驗;檢驗水平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 果

1、一般資料

一共278名研究對象,其中糖尿病組138例,對照組140例。兩組在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吸煙、飲酒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組平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後兩小時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BG)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兩組間骨質疏鬆患病率及骨密度比較

糖尿病組骨質疏鬆比例為30.4%,明顯高於對照組(P<0.05),見表2。糖尿病組腰椎L2~4 BMD、股骨頸BMD顯著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兩組間骨折風險的比較

糖尿病組10年發生主要骨質疏鬆骨折的概率(包含和不包含骨密度的計算值)和10年發生髖部骨折的概率(包含和不包含骨密度的計算值)均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 論

隨著人口與預期壽命的增加,骨質疏鬆及其併發症骨折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對老年群體的危害性甚至超過了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全身代謝性疾病,血糖的升高可引起全身各臟器的急慢性併發症。1型糖尿病患者骨量減少及骨質疏鬆的風險明顯增加,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缺乏、血糖升高引起成骨細胞活性減低、成熟障礙或凋亡增加等而導致骨形成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結果國內外文獻多不一致,可能與性別、年齡、種族、糖尿病病程以及骨密度的測量方法不同有關。本研究選取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FRAX探討評價2型糖尿病對老年男性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的影響。

本研究中糖尿病組與對照組在年齡、BMI、吸煙、飲酒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高於對照組,說明即使在用藥控制血糖的情況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水平仍高於正常人。

本研究顯示糖尿病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及股骨頸骨密度均明顯低於對照組,其骨質疏鬆的發病率也明顯高於對照組。高血糖導致的骨量丟失可能機制有:①骨基質中的骨膠原與葡萄糖發生反應後形成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AGEs)使骨基質發生變化,影響骨的質量,增加骨的脆性。②AGEs作用於破骨細胞表面的相應受體,促進破骨細胞成熟,提高破骨細胞活性,加速骨吸收。③高血糖導致滲透性利尿,腎臟鈣、磷排泄增加,血鈣濃度降低,刺激甲狀旁腺激素分泌,溶骨作用加強,骨吸收增加。故對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仍是減少骨量丟失的關鍵。

本研究顯示,經FRAX評估糖尿病組10年發生主要骨質疏鬆骨折的概率和10年發生髖部骨折的概率均明顯高於對照組。而且使用或不使用BMD時其FRAX預測出的骨折概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提示當沒有條件測量BMD時仍可以使用FRAX工具進行骨折風險評估,有助於在臨床中直接通過FRAX評估結果判斷患者是否需要給予抗骨質疏鬆治療。同時T2DM顯著增加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無論是髖部骨折還是其他部位的骨折,且這種風險不亞於既往骨折史、高齡的影響。

另外,T2DM對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增加發生幾率,而且T2DM患者一旦發生骨折,機體慢性病狀況會延後骨折的癒合,增加患者的致殘率。所以建議T2DM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要加強對於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評估。無論在有無骨密度檢測的醫療機構都可應用FRAX進行評估,對於高危患者抗骨質疏鬆治療,以防止骨折的發生,改善預後。

FRAX在骨質疏鬆及脆性骨折領域的應用越加廣泛及重要。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學會在2016年9月給出的關於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診斷和治療的臨床指南中推薦將FRAX在當地的干預閾值可作為骨質疏鬆的輔助診斷。目前世界上有美國、英國、日本、瑞士等國家通過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及臨床研究制定出符合該國國情的FRAX干預閾值,而我國尚無這方面的相關研究,相信這也是今後幾年骨質疏鬆領域的研究熱點。

詳見《中國骨質疏鬆雜誌》2018年第2期文章,參考文獻和表略。歡迎分享,原文轉發應保留作者姓名,註明出處。其他微信公眾號轉載須經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老年痴呆原來是腦袋中的「垃圾」太多
柳岩現身機場,墨綠大衣土得掉渣全靠顏值死撐,腳上老年布鞋成功搶鏡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