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票補是中國電影毒瘤?馮小剛又說了別人不敢說的話

票補是中國電影毒瘤?馮小剛又說了別人不敢說的話

馮小剛又開炮了,這次他將炮口對準了電影行業的「票補」現象。

他直言電影行業被「票補」綁架,因此他要和各行大佬聊一聊「票補」對於中國電影到底是促進還是破壞?

Tips

票補:比如一張電影票的票面原價是30元,而觀眾通過互聯網票務平台購票只需19.9元,這其中的差價由電影製片方和票務平台自己補錢進去,以促進觀影人次上漲,進而撬動市場,贏得更大的票房數字。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海南)電影投資高峰論壇上,由於「小鋼炮」馮小剛的參與,令論壇開場省去了不少客套環節,他一開口便直奔主題——票補!

馮小剛認為:如今電影行業的票補現象和電影宣傳費加一起,動輒上億元,甚至都超過了電影製作費本身,這樣的惡性循環讓年輕導演、公司、小片難以生存。

他說:「現在大家被票補綁架了,下不來了。為什麼好萊塢沒有搞票補,為什麼所有事一到中國就變味了,包括買收視率,什麼都不真實,就比誰有錢。電影應該比的是作品,而不是誰有錢可以砸。有沒有可能今後沒有票補了,這個市場就變成一個真正的市場了?」

票補到底是怎麼回事?

據知,2017年559億元的電影票總額中,至少有20億元是票補所為。

論壇上,淘票票總裁李捷的發言印證這一事實:「最初,票補是票務平台競爭的武器,為拉動、爭搶觀眾份額。從2015年開始,平台票補成為了片方競爭的手段。但在去年,票補的模式發生了大的轉移,票務平台已經不再是主體,因為片方投入(12億元左右)已高於票務平台(8、9億元)了。」

數據顯示:2015年票補元年高達40億元,投入主體是平台。2016年票補規模15億元,平台和片方持平。2017年票補超過20億元,投入主體變成了片方。

其實,票補的誕生跟互聯網公司分不開,而且票補產生在購票從線下往線上轉型的時期。之所以票務平台不再是票補主投?也是因為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用戶從線下到線上購票的轉型。這個拉動已經結束了,現在92%(最高峰)的觀眾的購票習慣已從線下的櫃檯轉變為票務平台購票。單從數據來看,這是世界上少有的。

那麼,片方為什麼要這麼做?

華誼兄弟副董事長王中磊也在論壇上給出了很好的解釋:在惡性的競爭環境下,如果你不掏,就只能眼看著掏了錢的片方搶走你的市場份額。如果你不補,電影院就不給你排場。

即便是品質高、口碑好的電影也會遭遇這樣的問題。

王中磊發言稱:「像《老炮兒》、《芳華》這樣的片子也同樣會有這樣的問題。《老炮兒》最開始給投資人的預算是4千萬,但我們結算時加上宣發、票補就變成了7千萬。很多投資方不理解,還會質疑你們華誼是不是有黑幕,我們只能不斷解釋,票補這3千萬讓我們掏了。」

大公司、大製作都如此,其他可想而知。

面對這樣的現象,

新麗電影總裁李寧表示:「票補現在變成了給我們設的圈套。」

樂創文娛董事長張昭稱:「票補是中國電影的毒藥,會讓電影越來越沒有尊嚴。」

王中磊則坦言:「我們確實被票補綁架了。」

票補行為沒有被管理嗎?

近幾年,有關部門對影視行業的規範管理制度不斷加強,票補這樣有爭議的現象自然逃不過被管理。

今年開始,電影局命令禁止出現低票價票務競爭,並規定單張票價不得低於19.9元。這也就是前不久票房炸裂的春節檔沒有出現9.9元、8.8元、6.6元這樣超低票價的原因。

在減少票補,票價相對提升的情況下,今年春節檔6部影中的《紅海行動》和《唐人街探案2》依然取得了超高的票房成績,紛紛躍進內地影史前三名,分獲第二和第三。

《芳華》憑藉自己的優質內容,甚至帶動了平時走進電影院比例最少的中老年觀眾自願為其買單,這多多少少說明了票房已不需要用低票價拉動了,票補並不是獲取票房的唯一手段,作品還是要靠內容說話。

樂創文娛董事長張昭表示:「電影的本質是價值,如果在價格上面打轉,就把電影行業往下拉了。壞都壞在競爭二字,票補這個事,跟排片有關,跟上座率有關,中國電影沒有必要這樣競爭。 」

新麗電影總裁李寧認為:「票補就得強行取消,只有不允許票補出現,無論平台方還是製片方,我們要把更多的錢投入創作、宣傳、發行當中。」

上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堅決擁護,票價不能低於19.9元,「今年春節檔的高票房也有它的功勞。」

今年春節檔雖然未出現低票價競爭,但據華誼兄弟副董事長王中磊了解:「很多片方用了別的招:拿真金白銀買票鎖場!」

「確實,內容提供商有的時候被這些新的商業模式給綁架了,有的時候會左右創作的初衷,甚至有的時候迷信『電影拍得好不好不重要,開畫之初的票補功課下足了就能夠辦成事』。」所以,他也支持取消票補,避免惡性循環。

Tips

電影鎖場:

1.是粉絲或片方為了避免電影因票房慘淡而被電影院線下線或換片,而每一場都只買一兩張電影票,來保證院線即使剩下的票全部沒有售出,也必須上映該片。楊洋的粉絲就被曝光過利用電影網路售票平台預售系統,為電影版《三生三世》進行了提前買票「鎖場」的策略。

2.製造「幽靈場」的假象。比如,明明是同一影廳影廳播放,但是15分鐘放一場;再比如,票務平台顯示午夜場依舊滿座,但實際沒有人看。《捉妖記》、《港囧》等都被曝使用過該手段,令其高票房成績蒙塵。

票補應不應該取消?

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淘票票總裁李捷也反對票補,但他同時認為,票補不能完全消失。

他說:「今年三月份開始,片方和平台投入的票補,大大少於去年的同期。這個事肯定在改變,這近的數據已經證明了片方票補的意願大大減少,這個是很好的勢頭,但是票價降低還是最有效的拉動老百姓看電影的手段。」

在他看來,票補絕對不能成為電影競爭唯一武器,但在短期內沒有辦法消失。據其分析:「主要的原因還是電影院的上座率比較低,因為院線還要靠相對較低的票價拉動上座率。大部分的電影院經營並不好,只有20%—30%電影院處在盈利狀態,70%—80%的電影院屬於持平或者虧損狀態。我們不能忽視影院的利益,因為影院是整個電影鏈條裡面最重要的端。只要有影院經營困難的問題,票補就不會退出。票補不管怎麼樣,光明正大把錢補用戶了,靠票價拉動用戶。線下鎖場這個不控制,可能下一階段片方的票補停了,公開的宣發競爭就變成了完全暗箱操作的競爭,這個更加麻煩,這對於電影傷害更大。」

作為今年春節檔受益一方的《唐人街探案2》導演陳思誠認為:「可以制定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階梯性的票價限定,比如說重點檔期像國慶、春節可以票價定得比較高,因為這個時候看電影是一種剛需,比較冷的檔可以票價定得稍微低一點。」

對此,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給出了兩點建議:

一是反對不正當競爭,但相關法律有表述卻沒細則,將來可以通過行業協會,找到一個大家共識的比例,單日排片不能超過35%或者40%,這樣票補的有限性就出來了,你要霸屏鎖住80%的影院就有問題,這個是可以操作研究的。

二是票補對於中國電影進入三四線城市確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大城市不太有感覺,但是中小城市票價的敏感性非常強。考慮不同的區域工資,制定不同的最低票價的限制政策,或者不同區域靈活度的百分比,需要制定具體的方案並嚴格執行,光靠道德呼喚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敢拍敢上映,年度最佳電影真不該少了它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