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活在記憶里的東華里

活在記憶里的東華里

「以前咧,呢度系一片舊屋,我婆婆曾經住過系呢度,細細個嘅時候會坐系藤椅度同我講古仔,講呢條街嘅故事,以前距成日話......」

「咁我哋去邊度食中午飯啊?」

「吳系啦,就系前面冇幾遠。」

當我還小的時候,嶺南新天地以東一帶,還是一片青磚屋,他有一個名字叫東華里。100多年前的清朝,它還伍楊街,系佛山城當時的第一街,乾隆時更名叫東華里。小時候,每次踏入東華里,都會見到凹凹凸凸的青磚路,密密麻麻的大屋和趟櫳門,有時候透過趟櫳門,會見到一面泛黃的屏風,一個木櫃,櫃面上擺著一部收音機,時不時還會聽到縫紉機的聲音:「傑仔,摞件衫過黎俾我補補。」舊時候,我婆婆經常會和我說,以前會睡在藤椅上,拿著蒲扇,聽著收音機乘涼,隔離街坊,有帶小孩的,有種花養花的,有玩鳥的,見到面打個招呼,聊聊家常,這是我以前從婆婆里的口中聽的舊古仔。

當我還是個細蚊仔的時候,我就離開了東華里,搬入了新家。十數年間,眼睜睜看著東華里從一片舊街區經歷紳士化成功改造成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佛山體育館也在一聲巨響中變成了如今的馬哥孛羅酒店,很多人或事都隨著腳手架和鋼筋水泥的澆灌而離開,現在想起我也大概是忘卻了大部分,但還有一些,始終和東華里三個字連在一起,仍未捨得忘記。

舊時在門口邊貼的「五好家庭」

一.

對於現代人,彷彿聖誕不唱一句「誰又騎著那鹿車飛過」就是時代的棄子。當時我還是大人口中的細蚊仔,對於外來的聖誕節自然是充滿著憧憬和期待,在那個還是摩托車盛行的時代,每天下午放學自動自覺地在校門口東張西望祈求快點盼來媽媽,然後騎上摩托車雙手緊抱著媽媽回家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家常飯,那是最幸福的日常。可惜我媽媽剛好是老師,每天放學之後還要等全部學生離開完學校之後,再來我學校接最後一個沒離開的學生,因此我從小就學會了很自然地說再見,每天看著別的同學仔有婆婆奶奶外公爺爺來接,早早的回家,心裡頭總是羨慕而又心知肚明得不到的。

那天是聖誕節。大家都在學校分享今天早上起來床頭多了什麼禮物,有的同學仔得到了心心念念的鐵臂阿童木公仔,有的同學仔得到了一整套的水彩筆(那時候一套水彩筆是真的奢侈品),還有的同學仔拿著搖搖回學校顯擺,總之都是開心而又收穫頗豐的。而我對於聖誕,最大的期待還是一頓和爸爸媽媽一起吃的晚餐。簡單而不易達到。

那天下午放學,我又站在了學校門口,等待著。.媽媽或者是爸爸的出現。直到天色完完全全暗了下來、保安也換完班之後,一盞車燈才在遠處出現,到學校門口停下,還是我媽媽,摘下頭盔停下車子,走向了保安室,一邊和保安說著謝謝,一邊一手拎起我的書包一手拉起我的手走出了校門口。

坐在摩托車的后座,最後停在了人民路大家樂的門口。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母子兩個人,在大家樂點了一份燒春雞、一份一哥豬扒焗飯、一份雲吞面。雖然爸爸並沒有陪著我度過這個聖誕節,但是這卻是我記憶里最深刻的一個聖誕節。

飯後,媽咪帶著我走進了東華里片區,慢慢地說這個地方從小到大的故事。從一扇扇趟櫳門到每一塊青磚,從以前的廣州荔灣講到佛山的東華里,東山少爺西關小姐,再到「月光光,照地堂」「落雨大,水浸街」。現在大個仔再回想起,才明白那是一種無意識地對於自己身份的認同和傳承,對於自己地方性文化的認同和保護。

儘管我媽咪確實也因為這樣子鬧出過很多笑話,比如在北京坐飛機回來的時候用粵語對著櫃檯航司工作人員說了一大堆話才意識到自己在北京,但也因為如此,有一次在檳城的時候無意中哼起「月光光照地堂」的時候聽過老華人的感慨和鄉愁。於我,於我爸媽,這片土地是我們認同依賴的,也是我們一直熱愛的。

仁安里

二.

我以前也是打過乒乓球的人。

小時候寒暑假,爸媽要上班,放我一個人在家又放心不下,所以他們把我送到了一個教小朋友打乒乓球的阿伯家裡,每天跟著阿伯打打乒乓球,既可以鍛煉身體又比較放心。阿伯叫什麼,因為實在年代久遠,現在也記不起了。

阿伯家就在東華里,一個人獨居,典型的西關大屋,穿過門廳和大廳到天井,然後再到頭房。經過了改造之後,門廳的屏風也被撤下,放下了一張乒乓球桌和幾張木椅。

阿伯是一個開朗的人,老頑童,雖然已經度過了精力最旺盛的黃金年齡,但還是和我們一班鬼馬仔做各種乒乓球的遊戲,然後陪著我們氣喘吁吁,中間休息的時候還會帶我們去旁邊的小賣部請我們吃東西(小時候諸如唐僧肉和衛龍之類的零食)。有時候恰逢休息,就會拉上一個小夥伴,偷偷溜去天井後面的一間空房子,青磚牆上布滿了爬牆虎和青苔,悄悄推開一扇硃紅色的舊木門,裡面有一張迷你的乒乓球桌,直到阿伯突然發現找不到我們,才進來把我們拎出來。

記憶最深的,還是阿伯的乒乓球室,四面牆上貼滿了各種報紙報道他的新聞:佛山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那時候每天滿腦子裡面想的都是,哇阿伯猴賽雷啊。

可惜因為東華里片區的改造,後來就斷了與阿伯的聯繫,十年沒有音訊,也不知道老人家也是否安好,現在大個再想起,甚是懷念。

三.

數一數,東華里也已經離開我們數年了。

還記得當時同時期的恩寧路炒得沸沸揚揚,最後恩寧路被保護下來,東華里還是不可避免的開發了。儘管通過了更新改造提供了更現代化的設施和更宜居的居住環境,但是以前橫街窄巷的那一種樂趣卻是消失了很久。讀中學的時候常常會經過仁安里,到今天寒假再回去看的時候,早已人去樓空,縱使是貼著文物標牌的大屋,也是中年大門緊鎖,不見人煙。

在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拾起了很多即將遺忘的事情,也重新走了一趟,看看現在東華里片區的新活力。不知道現在的00後10後又有沒有這種幸運,再去了解到這個街區曾經的故事,那種在樹蔭乘涼街坊鄰里聊天的生活咧。

季華路

(由於東華里片區改造時沒來得及拿起相機去記錄他的樣貌,因此圖片並非出自東華里,圖片拍攝於2017年1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爺WillianWong 的精彩文章:

TAG:水爺WillianW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