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蜂毒療法和蜂毒針刺療法現狀分析(上)

蜂毒療法和蜂毒針刺療法現狀分析(上)

近年來,蜂毒療法已日益引起世界各國生物醫藥界的關注。現將《美國蜜蜂雜誌》近期刊載的德國吉森大學的科學家Karsten Munstedt以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普利茅斯大學的科學家KatJa Schmidt等有關蜂毒療法和蜂毒針刺療法現狀的論述,譯介於下。

引 言

蜂螫療法是民間醫學寶庫中一種很古老的醫術,其應用肇始於埃及和中國古代。據稱,古希臘人曾經利用蜂螫術來治療戰後士兵的肌肉疲勞;享有「醫學之父」的美譽的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460~377年〉,曾經利用蜂毒來治療關節炎和其他關節病。

現代的蜂毒療法是由奧地利醫師PhiIIipTerc首次建立的,並於1888年發表了一個有關蜂螫與風濕病的特異關係的報告。此外,美國佛蒙特州米德爾斯伯里市的養蜂家CharIes Mraz曾經對蜂毒療法進行了長達約60年的推廣工作。現今,世界各國的專業的和非專業的醫師,都把蜂毒療法看作蜂療法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由於無法獲得純凈的蜂毒,當時採取了傳統的施用蜂毒的方法,即首先把蜂蜜塗抹在人體的有關部位,來招引蜜蜂。等到有足夠數量的蜜蜂停落在該處采蜜時,再用布把它們蒙住,迫使其在該處螫刺。也可以應用其他方法,例如用鑷子從蜂巢或蜂罐中夾取蜜蜂,將其放置於人體的有關部位,直至其螫刺。

現今已有可能利用特殊的設備來採集純凈的蜂毒,並利用注射器把一定劑量的蜂毒注射入人體的精確部位。施行蜂螫的次數、部位和頻率決定於疾病的狀況。例如,治療腱鞘炎時,可對病人總共進行2~5個時段的螫刺,每個時段螫刺2~3次;治療慢性疾病諸如關節炎時,可每周螫刺2~3個時段,每個時段螫刺數次,連續螫刺1~3個月;治療多發性硬化病時,需要對病人進行每周2~3個時段的螫刺,

每個時段螫刺多次,連續螫刺6個月。特別是蜂毒療法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方面的廣泛應用,具有獨特療效,否則,病人也不會甘願承受治療時的疼痛,以及冒並發過敏性休克的危險。但這些心理和風俗習慣上的阻力都有可能妨礙蜂毒療法科學試驗的進行。鑒於蜂辦療法有可能引起一些危險的毒副作用,例如變態反應和過敏反應。因此,人們常把蜂毒療法僅僅看作里用於救治那些傳統療法無能為力的病人的最後一招或孤注一擲。

雖然多數人認為蜂毒療法主要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但也有一些蜂毒療法的倡導者,例如美國蜂療學會的專家們認為蜂毒不僅可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以用於治療一系列的疾病。根據不完全統計,利用蜂毒可治療的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類,包括:高血壓、心律失常、動脈粥樣硬化和靜脈曲張;內分泌失調疾病類,包括:經前期綜合征、經期痛性痙孿,經期不規則;病毒和細菌感染疾病類,包括:單純皰疹1和2、疣、乳腺炎和喉炎;心理障礙疾病類,例如:抑鬱症;風濕性疾病類,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滑囊炎;皮膚疾病類,包括:濕疹和銀屑病(牛皮癬),表面潰瘍;其他不明原因的疾病類,例如:多發性硬化(MS)等。

迄今利用蜂毒治療多發性硬化已十分普遍,很多報告都指出這種療法具有良好的療效。目前,除了已將蜂毒直接用於治療外,還將其用於順勢療法,例如將稀釋的蜂毒或草藥和煎劑的蒸餾液的純化萃取物聯合施用於針刺穴位,使其對機體產生刺激作用。有關蜂毒的治療作用,有以下3種學說: (1)蜂毒可通過對垂體-皮層軸的作用,從而刺激腎上腺皮質(但目前還缺乏這一學說的實驗數據);(2)在針刺穴位螫刺,可以把局部的刺激作用與針刺的作用結合起來;(3)蜂毒的局部刺激作用,對於關節病和肌肉病,可發揮最佳的治療效果。

此外,也有人利用蜜蜂的整個螫針,在針刺穴位進行螫刺,並稱之為蜂毒針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人生贏家的葵花寶典
馬斯克怒踩Facebook 扎克伯格後悔沒聽喬布斯的警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