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條有關健康的傳言,你聽過幾條?

6條有關健康的傳言,你聽過幾條?

如今每天每個人都會有大量的信息獲取,因為身處的領域千差萬別,我們沒法逐一查證這些謠傳的真實性。即使是擁有好的教育背景的的人也不免會相信別人分享的一些錯誤的理念。因此我們在這裡整理了六條關於健康的傳言,並證實它們的錯誤。

傳言一:兒童疫苗會導致自閉症

傳言:

1998年英國腸胃病專家Andrew Wakefield 在《柳葉刀》雜誌發表了一篇學術研究文章稱自閉症與兒童時期接種的麻風腮三聯疫苗存在著聯繫。這一發現讓許多父母感到恐慌。截止到2015年cnn調查顯示仍有57%的父母因擔心孩子會成為自閉症而拒絕給孩子接種三聯疫苗。

事實:

2010年《柳葉刀》雜誌撤掉了Andrew Wakefield 的研究文章,並聲明此為沒有證實的科學。經查明Wakefield因收受一起疫苗案件的律師所給的好處而偽造了數據,這使他犯下欺詐罪,並被吊銷了醫療執照。美國兒童科學會還列出20頁的研究結果證明兒童接種這種疫苗和自閉症沒有直接關係。研究人員還發出警告說在2-11歲間的兒童群組即使僅有5%拒絕接種疫苗,也會導致麻疹病例在這個年齡組麻疹的發病率增加兩倍,從而徒增了醫療費用的支出。

傳言二:低脂飲食可以預防心臟病

傳言:

20世紀40年代心臟病成為美國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為了找出病因,美國啟動了多項研究,其中包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弗雷明翰心臟研究」和「七國心臟研究」。在「七國心臟研究」中人們根據俄不同地域的飲食習慣鎖定了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並倡導低脂飲食有利於心臟的健康。自此這樣的說法在各個國家都廣為流傳。

事實:

其實恰恰相反,即使「七國心臟研究」耗資數億美元,但發行範圍跨五洲十八個國家的《柳葉刀》雜誌在去年十一月發出聲明:「脂肪總量和類型都不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成因」更尷尬的是,低脂飲食反而會增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由於低脂肪食物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會從中增加糖分。而每天多攝入高糖分的人心臟病的發病率是攝入低於10%的糖的人的兩倍,這無關年齡、性別和體重。

傳言三:PSA篩查要趁早

傳言:

PSA(prostate-specific-antigen)是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僅次於肺癌。1994年FDA批准了無癥狀男性的常規psa篩查。由於方法簡單且無創檢測,所以有大批的人每年都進行PSA檢測。

事實:

事實上大規模的psa篩查弊大於利,2010年美國稱psa為「利潤驅動的公共醫療災難」

2012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部門建議不要進行常規檢測,理由是有證據證明80%的結果是假陽性。據估計每1000名接受前列腺癌手術的男性中,有5人在一個月內死亡,每1000名接受過放療和手術治療的男性中,至少有200人會出現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和/或腸道問題等併發症。美國泌尿協會不再建議55歲以下的男性進行常規PSA檢查,除非他們有危險因素(如吸煙、超重或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傳說4:鮮牛奶比巴氏殺菌牛奶更健康

傳言:

不知道從何時何地開始有這個傳聞,但鮮牛奶產業確實勢頭正猛。現在美國有12個州允許在商店銷售生奶,另外13個州允許在其生產的農場出售生奶。鮮牛奶支持者聲稱巴氏殺菌牛奶在殺死有害細菌的同時也會減少重要的營養物質,而且巴氏滅菌乳製品會引起過敏反應和乳糖不耐症的癥狀。

事實:

FDA說沒有證據表明生奶比巴氏滅菌法更有益。事實正好相反: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雖然未經高溫消毒的奶製品(如牛奶和乳酪)只消耗了3%多一點的人口,但96%的疾病源自受污染的奶製品。這比巴氏滅菌乳製品多出了840倍的疾病和45倍的住院率。生奶中有害細菌的感染(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李斯特菌)會導致器官衰竭、流產、癱瘓或死亡。

傳說5:對於腰背部疼痛,脊柱融合術是最好的

傳言:

脊椎骨內的椎骨由減震盤緩衝。隨著時間的推移,椎間盤損傷會導致輕微移動,從而引發疼痛。同時,脊神經也會被擠壓,從而導致腿部的疼痛。在x光片、CT掃描或MRI上,椎骨之間的空間縮小通常被解釋為椎間盤退變和疼痛的來源。這樣看來,融合椎骨和(或)切除骨會限制微孔,為神經提供空間,緩解疼痛,這似乎是合乎邏輯的。從2001年到2011年,這種想法導致此類手術的數量激增了70%。每年約有40萬人參加。

事實: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接受過背部手術的人中,有多達40%的人之後會繼續有明顯的疼痛。此外,此類手術的併發症發生率有些危及生命。事實上,即使醫學煩躁至今,找到腰痛的原因也是非常困難的。大約85%是「非特異性」型,手術通常不是這些病例的最佳選擇。在2017年,美國醫師學會發布了新的指導方針,建議醫生選擇非藥理學、非手術的選擇,如運動、物理治療和認知行為療法,其實是更好的選擇。

傳說6:電擊療法導致腦損傷

傳言:

電擊療法(ECT)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暴力的治療手抖。在20世紀50年代的精神病院,電休克療法(ECT)被用來「治療」同性戀等「不規矩」行為。而這些觀點依然存在:在英國的一項調查中,約2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拒絕接受ECT治療,因為擔心會導致死亡。

事實:

事實上電擊療法(ECT)用來治療抑鬱症確實要比藥物治療成功率高20%-30%。研究表明電擊療法(ECT)是一種安全且高度有效的抗抑鬱治療,ECT治療僅需要1-2周就可以看到顯著的改善,且還可以避免藥物治療帶來的體重增加、性慾改變、睡眠障礙等一系列的副作用。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MH 的精彩文章:

王凱遇見「老朋友」,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如何擺脫草莓鼻,請往這裡看

TAG:GoM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