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散文《宋種古茶樹走了,古風還在嗎?》

散文《宋種古茶樹走了,古風還在嗎?》

散文《宋種古茶樹走了,古風還在嗎?》

陳漢裕

去年上半年,一棵700多年的宋種古茶樹枯亡了,它生長在潮州市海拔1160米的鳳凰山上,屬於烏崬管區的李仔坪。噩耗傳來,不少人扼腕痛惜!

這棵宋種古茶樹,它的名氣,連武夷山九龍窠景區那三棵350多年的母樹大紅袍都無法媲美。但這棵宋種古茶樹的名氣還遠不如古茶樹「主席茶」的名氣大。

在鳳凰烏崬仙草寅的地方,有一棵150多年的棕蓑挾古茶樹,經過翻身農民文永集的精心栽培,竟成 為出類拔萃的單樅茶,村民們就另取名叫「通天香」。

(通天香茶)

1955年,文永集飲水思源,他精工挑選了兩斤通天香單樅茶,寄給人民領袖毛主席。不久,文永集收到了毛主席委託國務院寄發的來信。信中評價了茶葉質量優良和致謝之語。茶農興高彩烈,歡欣鼓舞,就把通天香的名字改為 「一代天驕」,也有人尊稱它為「主席茶」。

此後,「主席茶」名氣越來越大,成了鳳凰山茶文化的代表!依筆者看,感恩,是翻身農民的樸素感情,這種感恩的茶文化,應該是古風之一吧!

這幾天,親戚家搬了新房,請我們去熱鬧!茶話間說到茶,他拿出珍藏的茶出來請我。當我扶杯飲下後,說了句 :「這是鳳凰山的古茶樹,有古韻」他笑著說 :「是朋友送的通天香,他現在就在鳳凰山上採茶。」

(通天香茶的主人)

然後,他就與我講起與這位朋友的人生緣。他邊說邊沖茶,我邊聽邊品茗。他的故事很動人。這位朋友,原來是汕頭一家茶店的福建籍店員,人很好,在他扶助下,這位店員就開了一家汕頭君臣茶莊。

這位店員開茶莊有了資本後,就上鳳凰茶山包銷茶葉。「 在包銷的茶山上,其中就有一棵通天香古茶樹。每有好茶,這位店員都會送點給我。」 親戚說後,流露出了欣慰。「 哦,又是感恩!」我若有所思地說了一句。

(報紙上介紹通天香茶)

親戚的故事還讓我聽明白這樣的事。鳳凰山上的茶農承包茶山後,有的為解決茶葉銷路問題,就把整片茶樹的茶青都承包給茶葉經銷商。每當採茶時節,茶青承包商就會上山採茶,加工好後就運回本店銷售。形成茶農承包戶,茶山,種植,售青 ;茶青承包承商,采青,加工,銷售的茶葉產銷鏈。

(親戚說著「通天香」茶的來由)

社會就像一條無形的鏈條,把各種關係鏈接在一起。從棕蓑挾到通天香再到主席茶;從茶農到茶山承包戶再到茶青所有者 ;從外地工到茶莊老闆再到茶青承包商 ;構成了一幅鮮活的人際圖!感恩,人情世故,多少交替,多少恩怨,多少思緒與情懷,寫不盡也道不完!

有感恩!古風還會走遠嗎?

筆者忽然想起,史學家司馬遷在貨殖列傳說過的一段話 : 故曰 :「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 ;小人富,以適其力。

(作者陳漢裕,《白浪情之友》群友,原鐵道兵一師四團戰友,廣東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汕頭市人大華僑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副調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烏龍茶篇:白雞冠茶
「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瓷路尋真第五單元李昊老師賞析岳州窯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