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金錢和選擇

關於金錢和選擇

暑假的時候看了一本書,叫《金錢的靈魂》。

這是一本封面看起來像是成功學賺錢寶典之類的,實際上卻是在強調心靈的力量的書。

書裡面說到一個故事:在一個非常貧困、原始的地區,那裡的人們常年忍受饑荒,所有人都常年靠外國的資金糧食救助活下來。這本書的作者是負責募集資金的慈善家,她一直以為只要募集更多的資金,就能更大程度地改善那些貧困人民的生活狀況。

然而在她真正去到那個地區之後才發現,那兒的人們生活狀態糟糕,其根本決定因素根本不是金錢。而是當地的人們,不相信自己有改變現狀的能力。他們生活在一片熱帶雨林,有許多資源可以利用,可以生產產品然後銷售到外地,但他們從未想到可以這麼做,因為他們的內心已經認定,他們這個地區就是貧窮得一無所有的地區,只能靠他人的救助勉強度日。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雞湯,不像我會說出來的故事對不對。

今天看完的一本科普經濟學常識的書里又提到類似的故事,忘記是哪一年,美國的政府推出了所謂的「脫貧計劃」,美國政府相信,只要富人願意拿出更多的錢幫助窮人,就能減少社會上的窮人。但事實卻是,得到越多救助的窮人更加沒有努力工作的動力,而被迫拿出更多的富人也不願意賺更多的錢,因為賺的更多就會失去更多。最終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都變糟糕了。

人真的喜歡不勞而獲,搞不懂這是為什麼。

我想說,我真的變了好多。

越是了解這個世界,越覺得,世界真好,很公平。

經濟學裡所謂「看不見的手」我們都在初中的政治課本上見過,供給和需求會達到平衡,價格會穩定在合理的範圍,這些我們都知道,但以前我只覺得它是一個冷冰冰的知識。

但是在經濟學家寫的書中你能讀到,這是一種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協議」,雙方都認為有利可圖,這個商品才會長久地存在於市場中。

經濟學家對經濟學有著強烈的熱情,他們寫的書比課本可愛多了。而且我看的那本是常識經濟學,超好懂。

說起來,學廣告學的日子裡,我也有痛苦的時刻。比如我不能理解有人買大牌包包只是因為它大牌,並不是因為這個包包符合他的審美、或者認可它的品牌理念、崇拜它的設計師之類的原因。

我總覺得我將來作為一個廣告人,就是在幫助無良商家銷售掉很多沒有用處的商業垃圾,牟取暴利,想到這些我就好難受。

但是經濟學家告訴我,這是一個「協議」,產品就是有需求才會被創造出來,生產者不過是在滿足人們的需求,更何況,沒有價值的東西市場會自行淘汰掉。

就連一個企業投資失敗,生產了完全銷售不出的產品導致虧損破產,經濟學家也會說,這樣他就可以將釋放出來的資源用來生產更有價值的產品。

因為市場的規則就是很簡單,有價值就會被認可。

真是冷血又可愛。

我想,既然消費者認可,那我也不必難受。以前我憑什麼高看自己,認為自己有能力幫助商家矇騙消費者。又憑什麼認為,自己心中認定沒有價值的東西對於他人而言沒有價值呢?我真的是個大笨蛋。

消費者真的是非常神聖的一群人。

再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概念。

?《金錢的靈魂》里寫到說,實際上我們是在「運用金錢表明立場。」金錢的流向會顯示出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承載著我們的意願。

?前幾天看完了一本探討自由的書《莊子和沙特——兩種自由的追求》裡面說到,沙特(大陸翻譯是薩特)認為「人就是他行動的總和」「所謂現實就是人類社會共同的選擇」。

?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木偶的靈魂》里說:「古希臘學者認為,倫理不是一套禁忌與指令,而是生活的整體藝術。」

這些話都給了我一定的衝擊力,讓我有勇氣去直視現實。

我不愛搞學術研究,但是心裡的疑惑實在太多,很難受,所以愛看這些有的沒的的書。真的好愛書,表白書!

開篇的時候提到「相信自己有改變現狀的能力」,首尾呼應一下。

想對自己說:寶貝,我們,糟糕是糟糕,不漂亮不聰明不可愛還很喪,可能再怎麼努力也永遠變不成大美女大聰明大開心,但至少還是可以讓現狀變得更好的,不要自怨自艾。

ps:圖片是在台灣完成的第一卷膠捲,與內容無關。

好喜歡傻瓜膠片機,一定要傻,要等待,要期待,要不可預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