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癱 艾艾貼面癱艾灸調理方法

面癱 艾艾貼面癱艾灸調理方法

面癱是以口、眼向一側歪斜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又稱「口眼喝斜」。

面癱的發生常與勞作過度、止氣不足、風寒或風熱乘虛而入等因素有關。本病病位在面部,與少陽、陽明經筋相關。艾艾貼艾灸機理是氣血痹阻,經筋功能失調。

西醫學中,本病多指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最常見於貝爾麻痹。

【為艾團隊辨證要點】

主症以口眼喝斜為主要特點。突然出現一側面部肌肉板滯、麻木、癱瘓,額紋消失,眼裂變大,露睛流淚,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歪向健側,病側不能皺眉、蹙額、閉目、露齒、鼓頰;部分患者初起時有耳後疼痛,還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症。病程日久,可因癱瘓肌肉出現攣縮,口角反牽向患側,甚則出現患側面肌痙攣,形成「倒錯」現象。

風寒外襲:見於發病初期,面部有受涼史。舌淡,苔薄白,脈浮緊。

風熱侵襲:見於發病初期,伴有發熱,咽痛,耳後乳突部疼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氣血不足:多見於恢復期或病程較長的患者,兼見肢體睏倦無力,面色淡白,頭暈等。舌淡,苔薄,脈細弱。

【艾艾貼艾灸調理】

艾艾貼艾灸祛風通絡,疏調經筋。取局部穴位和手足陽明經穴為主。

艾艾貼艾灸主穴:

陽白,四白,顴髎,頰車,地倉,翳風,牽正,太陽,合谷。

艾艾貼艾灸配穴:

風寒外襲配風池、風府;

風熱侵襲配外關、關沖;

氣血不足配足三里、氣海;

味覺減退配足三里;

聽覺過敏配陽陵泉;

抬眉困難配攢竹;

鼻唇溝變淺配迎香;

人中溝歪斜配水溝;

頦唇溝歪斜配承漿;

流淚配太沖。

方義:面部腧穴可疏調局部經筋氣血,活血通絡;「面口合谷收」,合谷為循經選穴,與近部腧穴翳風相配,祛風通絡。

其他調理

拔罐取陽白、顴髎、地倉、頰車。行閃罐、走罐或刺絡拔罐。

穴位敷貼取太陽、陽白、顴髎、地倉、頰車。將馬錢子銼成粉末約1~2分,撒於膠布上,然後貼於穴位處,5~7日換藥1次;或用蓖麻仁搗爛加麝香少許,取綠豆粒大一團,貼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換1次;或用白附子研細末,加冰片少許做麵餅,貼敷穴位。每日1次。

【為艾團隊按語】

1.艾艾貼艾灸和針刺調理面癱具有良好效果,是目前調理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選方法,宜儘早調理。周圍性面癱的預後與面神經的損傷程度密切相關,一般而言,由無菌性炎症導致的面癱預後較好,而由病毒導致的面癱(如亨特面癱)預後較差。

2.本病應與中樞性面癱相鑒別。

3.避免風寒,必要時應戴口罩、圍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沒病亂艾灸,烽火戲諸侯
灸出健康與快樂,全員參與艾灸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