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如何鑒別一泡茶的好壞?

如何鑒別一泡茶的好壞?

原創 |義芳君

怎麼鑒別一泡茶葉的好壞呢?

其實我國有六大茶類,每個品類的茶葉都各具特色,有些鑒別方法卻是自成一體的。另外,我們每個人的知識儲備、品鑒水平、美學認知等都處於不同水平。而且茶葉不僅是食品,還是體驗型的產品,需要通過眼、鼻、舌、喉等重要器官來綜合感知判斷。說到底,我們更多依靠的是感性判斷。

國家對於茶葉的感官審評其實是有一套官方標準的,具體可參看由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起草的《茶葉感官審評術語》(GB/T 14487-2017)。不過,義芳君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從日常品飲的具體實踐中感知一泡茶的好與不好。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好茶非彼好茶,一泡好茶的定義其實是在大家的心中。

舉個親身例子!

去年六月下旬,我閑來沒事,去上海小住了幾天。去的時候,專門精挑細選了兩三個當年春季鐵觀音好茶,準備給幾位茶友品品鮮。其中有個正炒茶,我認為是來之不易的好茶。因為去年春季多雨,好茶真心不多,這個茶拿出去與村子裡幾位制茶能手PK了一圈,也算是不負眾望,殺進了前三名。

那天,茶友應邀而來,煮水淋杯,我興味盎然地開泡,並自誇這個是今年難得的一泡好茶,準備給茶友一個驚喜。不料,茶友剛喝完,真不給面子,直說,這茶當真不怎麼樣,舌尾帶「澀」,與自己認為的好茶當真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我一下子愕然,內心「那個小鹿啊一通亂跑」。

為什麼我認為的好茶,制茶能手也一致認可的好茶,在別人看來,就不一定是好茶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值得廣泛探討的話題,大家可以仔細評說評說。

這裡,義芳君只想說的是,雖然喝茶非常注重個性化體驗,但一泡茶好與不好,還是需要回歸大眾口味,即:大家都說好,那這茶應該也差不到哪裡去;大家都說差,那這茶就好不到哪裡去。

當然,我們仔細研判日常喝茶心得,也能發現萬變不離其宗!一泡茶好與不好,還是有一些共性特徵可供大家參考的。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通過「察顏觀色」以及「聞香品味」來辨別一泡茶的好壞。通俗一點來說,就看能否「入得法眼、賞心悅目;品得入味、滴滴入心」?

首先是「察顏觀色」,好茶往往容易入我們法眼,不僅是干茶,還是沖泡後舒展開的茶葉,抑或是湯色,非常具有「高級感」,總有那麼一種令人一見鍾情的賞心悅目。

就拿高級鐵觀音來說,干茶一般顯得肥壯圓結,按現代製法,雖已少見「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但外觀整體觀感沉重勻整,極少碎片和茶梗,色澤砂綠天然……沖泡後,高級鐵觀音茶葉外觀呈波浪形,俗稱「綢緞面」,很有質感。茶湯湯色,一般不會太深,也不會太淺,具有典型的迷人的金黃琥珀色。

其次是「聞香品味」,好茶通常香氣幽幽,不似花香勝似花香的感覺,而且不論是新茶,還是老茶,好茶的香氣一般都自然純樸,絕沒有雜味或者其他一些霉變氣息。

這是一種能夠直抵人心田的氣味,不管喜歡喝茶,還是不喜歡喝茶的人,一般對於茶香並不會抵觸。好茶的茶香源於自然,並在製作過程中得到集聚和升華,不像香水則是帶有明顯的工業氣息,不喜歡的人很容易有厭惡情緒。

好茶之所以是好茶,還在於給人舌尖上的舒適體驗。好茶往往入口舒爽,點滴之中不僅可以感覺到絲絲甘甜,還可以感覺到水中茶香。很多茶葉專業術語上,常用茶葉的回甘度、爽口度、飽滿度來表現。感性一點來說,就是如此。

此外,雖說英雄不問出身,好茶主要看內質,但評判一泡茶的好壞,了解下這泡茶的「出身」其實還是蠻重要的。

因此,我們在喝茶的時候,還應該再結合一下這泡茶的一些基本信息來加以輔助判斷:諸如源自哪個山頭;是高山茶,還是平地茶;是春季茶,還是秋季茶;是哪個師傅製作的等等。

總的來說,一泡茶的好壞,拋開茶葉本身品質問題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適口為珍,能不能給你帶來優質的品飲體驗。


作者簡介 |義芳君,新茶農,原創茶文化自媒體人。微信公眾號:義芳君說茶(ID:zpyftea)

---END---

聊品茶 |聊文化 |聊生活 |聊健康

喜歡就關注,義芳君期待與您的茶緣

感謝親們撥冗讀完,歡迎留下寶貴意見和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珍品義芳 的精彩文章:

長期喝茶和不喝茶的人有什麼差別?
茶葉沖泡後,為什麼有些茶湯表面會浮著一層薄膜狀物質?

TAG:珍品義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