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期蔬菜管理,重點做好這三防<>

近期蔬菜管理,重點做好這三防<>

關注我們,每天都能收到好文章,請放心訂閱,完全免費。


春季本應是獲取蔬菜優質高產的季節,而有些菜農不能及時調整管理措施,以致蔬菜出現了很多問題,如旺長、落花落果、日灼果等,嚴重影響了種植效益。進入春季後無論是大棚是拱棚蔬菜都應做好「三防一調」的管理工作。

防蔬菜旺長

春季蔬菜易發生旺長,多數都是夜溫過高導致的。夜溫高,植株呼吸作用旺盛,有機營養消耗得多,植株易發生徒長;同時,由於有機營養大量消耗,花芽和果實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供應,進而表現為落花落果、畸形果增多,也就是菜農常說的「旺了棵子不坐果」。

據了解,菜農在白天棚溫的控制上做的很好,能根據蔬菜的生長溫度需求及時做出調整。然而在夜溫的控制上卻不注意,關上風口,放下草簾就不管了。對此,建議菜農根據棚內蔬菜種類,調整關閉風口及放棚時間,拉大晝夜溫差。如果放棚後溫度還是降不下來,可把棚膜留5厘米寬的縫,以降低後半夜的溫度。當棚內最低氣溫保持在13℃左右時,可不再放棚保溫。

要想控制植株旺長,最常用的就是「三控法」,即控溫、控水、控肥。因此,對於發生旺長現象的植株,除了降低棚內夜溫外,菜農還應減少澆水次數,並控制氮肥的用量。在上述措施的基礎上,也可採用藥劑控旺,如助壯素750-1000倍或矮壯素1500-2000倍噴霧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控徒長要把握住分寸。一些菜農在進行植株控長時沒把握好分寸,控過了頭,結果造成蔬菜遲遲不發棵。提醒菜農朋友,蔬菜控長一定要有度,尤其是在春季多變的天氣里,以免適得其反。

防日灼果和臍腐果

進入春季,天氣明顯轉暖,晴天時若不及時放風,棚內溫度很快達到30℃以上,茄果類蔬菜極易發生臍腐病或日灼果,如番茄臍腐病、辣椒日灼果等,嚴重影響果實商品性,降低經濟效益。提醒廣大菜農,採取措施早防臍腐果、日灼果。

1.合理留果。避免留果過多造成的養分爭奪加劇,造成臍腐果或者果實膨大緩慢等。

2.適當疏枝打葉。天氣轉暖後,光照強度增加,強光易灼傷暴露的果實,因此,菜農朋友在疏枝打葉時不妨「手下留情」,多留幾片葉,給正在發育中的果實撐起「太陽傘」。

3.適時沖施生根類肥料。不少蔬菜出現「黃頭」,歸根到底與根系生長不良有關,毛細根吸收養分不足,因此,解決的辦法就是養護根系,適時沖施生根類產品。

4.葉面噴施含鈣的氨基酸類或海藻酸類葉面肥。鈣元素在植株體內移動性差,葉面噴施含鈣葉面肥可被植株快速吸收,緩解缺素癥狀。氨基酸類或海藻酸類的葉面肥可補充營養,增強植株抗逆性,有效預防臍腐果、日灼果。

防病毒病

隨著溫度的日漸升高,適合蚜蟲、粉虱等害蟲滋生繁衍的場所越來越多,若不及時進行防治,不僅直接威脅蔬菜生長,還會造成棚內病毒病的蔓延。

從許多菜農採取的辦法來看,主要是在放風口設置防蟲網和在棚室內懸掛黃板。隨著氣溫的升高,棚室放風口逐漸拉大,並且開始逐步拉起前臉放風,這兩個地方是粉虱主要的進出口,所以在這兩個地方要設置60目以上的防蟲網阻擋其遷飛入棚。

粉虱和蚜蟲都具有趨黃性,因此棚室內應盡量多設置黃色或橙黃色粘蟲板。 高溫乾旱的環境不僅利於病毒病的發生,同時也是粉虱、蚜蟲等小型害蟲繁殖的良好條件,因此,要想盡一切辦法避免棚室內出現這種狀態。對於零星發生的病毒病植株該拔除的拔除,同時使用鈍毒360、寧南黴素、病毒A等藥劑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


近年來,大棚作物種植越來越多,經濟效益也經歷了很大的提升,然後過量的農藥、化肥卻在「侵蝕」棚室的土壤,問題越來與嚴重。總結起來就是「八大怪」:土壤板結、礦質營養比例失衡、有機質含量少、耕作層變淺、土壤酸化、土壤鹽漬化、土壤污染、重茬障礙。

1

土壤板結

土壤結構受到破壞,耕作層變硬,透氣性變差,嚴重影響作物根系的生長。

主要原因:

(1)土壤有機質大量減少,影響團粒結構的形成和微生物活動。

(2)長期過量施肥造成土壤有機質減少,結構被破壞。

(3)長期連作種植,導致土壤營養變少,板結嚴重。

主要危害:

土壤板結會導致作物根部細胞呼吸減弱,能量吸收不足,阻礙作物正常生長發育。

2

礦質營養比例失衡

化肥施的越來越多,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不僅沒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

主要原因:

作物生長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其中必需的就有16種,在日常的管理中人們往往只重視氮磷鉀的施用,而忽略了微量元素,造成比例失衡。

主要危害:

直接導致缺素症的發生,作物長勢較差,品質下降。

3

有機質含量少

土壤的有機質是土壤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標。

主要原因:

茬茬連作種植,過度施肥導致土壤中的有機質下降,肥力也逐漸下降。

主要危害:

土壤團粒結構破壞,保水、保肥能力下降,通透性降低,嚴重影響著作物的產量和大棚的經濟效益。

4

耕作層變淺

主要原因:

由於長期使用旋耕機耕作,導致大部分土壤耕層變淺,活性變差。

主要危害:

「犁底層」的形成,阻礙了土壤水分、養分和空氣的上下流通,阻礙了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能力越來越差,抗旱性能不斷下降。

5

土壤酸化

主要原因:

(1)降水或澆水量大而且集中。

(2)長期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

主要危害:

土壤酸化後,有害微生物種群會增加,有益微生物數量減少,從而增加根部的病害;土壤中的微生物環境破壞以後,土壤的團粒結構也就被破壞了,養分的吸收率也會下降;酸性土壤容易導致根結線蟲的增加,從而影響作物根系生長。

6

土壤鹽漬化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鹽分不利於作物正常生長,地面常表現為紅、綠、白霜。

主要原因:

(1)過度施用化肥或未腐熟的肥料,造成土壤鹽分含量高。

(2)棚內環境封閉,作物對土壤水分需求量大,會使土壤深層的鹽分隨水分蒸發時上移到表層。

(3)耕作方式不合理,耕作層變淺,犁底層形成,鹽分容易聚積在耕作層難以下滲,使土壤表層鹽分逐年增高。

主要危害:

土壤鹽分較多,作物難以吸收水分,生長受損,也會影響作物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土壤含鹽量高,會抑制微生物活動,影響土壤功能。

7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屬污染和有機物污染。

主要原因:

化肥、農藥、塑料膜的殘留,未經發酵腐熟處理的有機肥,以及連作和病蟲害病原物,這些污染物長期殘留土壤之中,一旦超出土壤自身凈化能力後就會造成土壤的污染。

主要危害:

土壤生態平衡會被破壞,土壤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土壤理化、生物性狀惡化,土壤活性下降、土壤功能變差。

8

重茬障礙

主要原因:

新建棚室的土壤生物性狀比較好,有害菌群(雜菌)和有益菌群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而當我們不斷種植,不斷施入化學肥料,土壤中微生物菌群開始慢慢失調,即有害菌群的數量越積累越多,有益菌群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少。

主要危害:

根部病害發生嚴重,產量和品質大大下降。


同一個大棚,同一種蔬菜,同樣的管理,有時候會發現,不同位置的蔬菜長勢卻有差別,這是為什麼呢?菜農在實際生產中應該如何操作呢?

一是前臉蔬菜需保溫降濕。秋末冬初,外界氣溫跌至5℃以下,棚室內夜間溫度也隨之降低,如西紅柿、黃瓜等蔬菜,已經開始通過下放保溫被開始保溫。有些菜農擔心全放保溫被後,棚室內溫度過高,蔬菜會出現徒長情況,所以將保溫被下放三分之二。但此時,前臉處蔬菜溫度偏低,就會出現整體長勢偏弱的情況

尤其是進入冬季後,大棚前臉處蔬菜會長時間處於低溫高濕的環境,所以菜農應採取措施及時改善。如深挖大棚,前臉處覆蓋薄膜,設置引流管等來降低濕度;同時,通過加設薄膜,或者棚外加蓋草苫或保溫被等提高溫度,保持前臉處蔬菜有一個相對適宜的生長環境。

二是落蔓調節植株高度。

以黃瓜為例,屬於一邊生長一邊結瓜的作物,生長期較長,需要多次落蔓操作。棚室下放保溫後,棚內溫度升高,若再配合澆水後棚內濕度大,黃瓜會生長較快,次日就會表現出明顯的高矮區別。那麼,菜農就應趁著落蔓操作時,適當下放莖蔓高度,保持整體高度一致,便於以後管理。

三是看風向調節風口關閉時間。

風向的變化也預示天氣的變化,如南風來臨時,天氣會轉暖,所以需晚放風口,避免棚內夜間溫度過高。相反,北風時,需提前關閉風口保溫,避免夜間溫度過低,尤其是早春拱棚蔬菜種植時,應格外注意。

四是偏弱植株少噴控旺葯。

當前,夜間溫度降低,但提前下放保溫被後,會導致棚內夜間溫度過高,尤其是上半夜溫度,蔬菜易出現徒長情況。為快速調節植株長勢,很多菜農會選擇使用噴施控旺藥劑。在此,記者想說的是,噴施藥劑時,可以通過行走速度調節不同植株的受藥量。若植株長勢偏弱,應加快行走速度,減少其受藥量;反之,則可以保持正常速度,確保徒長植株均勻受葯;而對於轉彎處的植株,避免重複用藥,出現控旺過度的情況。

原創作品有償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祁連盛豐綠健農業 的精彩文章:

TAG:祁連盛豐綠健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