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醫專訪陳錦飛教授:胃癌治療,並不是一刀切的事情!

名醫專訪陳錦飛教授:胃癌治療,並不是一刀切的事情!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國家,2017年4月召開的國際胃癌大會上,數據顯示我國胃癌每年新發病例約為68萬例,佔了全世界一半左右,且大部分患者診斷時已為進展晚期。

今天沃森智能醫生有幸邀請到了消化道腫瘤方面的專家——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腫瘤科主任 陳錦飛教授,來為我們談一談,中國胃癌治療的現狀以及胃癌患者面臨的困境和出路。

陳錦飛

南京市第一醫院腫瘤科主任

長期從事消化道腫瘤以及肺癌的多學科綜合治療以及個體化治療的研究,現任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理事、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委員、世界華人腫瘤醫師協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成武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腫瘤營養專家委員會委員等,為多種國內外雜誌的常務編委、編委和特約審稿專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20多項、發表SCI收錄論文60多篇。

擅長: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各種惡性腫瘤的化療、生物治療、分子靶向治療、三階梯止痛治療;以及各種惡性腫瘤的微創治療和多學科的綜合治療。

門診時間:周四上午

1

問:目前我國胃癌的發病率雖然有所下降,但仍居惡性腫瘤死因的第二位。對比全球,我國胃癌的早診率較低,I期檢出率僅佔10%,晚期則達到40%,根治術後複發轉移率高達40%-60%,這也導致很多人都認為胃癌一發現就是晚期。您能和我們簡單解釋下原因嗎?為什麼會這樣?

陳錦飛教授:早期胃癌沒有特異性癥狀和體征,患者就診率低,再加上我國胃鏡普查比例不高,這就使得早期胃癌檢出率低,84%患者發現時已處於進展期,而胃癌的預後與其分期直接相關,早期胃癌術後5年生存率>95%,而進展期為20%-30%。

2

問:都說癌症是早發現早治療,癌症篩查到底能不能提高胃癌的生存率?

陳錦飛教授:總的來說,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於提高胃癌治療療效、降低病死率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也就是說,胃癌的篩查對於發現早期胃癌也同樣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目前胃癌的主要篩查方法主要有:

血清學檢查:腫瘤標記物(如中CA72-4、CAl9-9和CEA等)、胃蛋白酶原(PG)、幽門螺桿菌抗體、蔗糖滲透性測定

尿液遊離氨基酸檢測

胃液固有熒光光譜檢測

影像學檢查,如鋇餐

內窺鏡檢查

3

問:一旦查出胃癌,患者們最關心的應該就是治療,您能從專家的角度,簡單給我們介紹下我國目前胃癌治療的大致情況嗎?

陳錦飛教授:早期胃癌患者首選內鏡治療(EMR、ESD);對於進展期胃癌,治療標準是D2手術聯合術後輔助,經過多學科詳細全面評估、努力,達到R0切除。

嚴格來講,我國目前各地、各單位之間的手術條件和水平參差不齊,而胃癌手術的標準化和規範化在國內普及絕非一日之功,目前,在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的牽頭下,我國已於2008 年開展了全國胃癌D2 根治手術規範中國十省市巡講,通過手術演示和學術講座,藉助新媒體,建立了胃癌手術技術的交流平台,來推動標準胃癌D2根治術的規範化操作。

近10年來,中國外科醫師胃癌D2根治術的手術技術日臻成熟,根據2016年中國胃腸腫瘤外科聯盟數據,在我國29個省市37 家三甲醫院中,胃癌根治術的平均淋巴結清掃數量達到27.06 枚,充分體現了手術的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的較大提升。

4

問:胃癌患者,或者說其他癌症患者,都會認為只要手術了,就不用再進行其他治療了。對於這一現象,您怎麼看?

陳錦飛教授:事實上,對於可切除胃癌患者的治療需依據治療前的分期進行選擇:早期可進行手術治療,分期較晚的可切除胃癌患者,可進行新輔助治療,新輔助治療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同時也有明顯缺點,包括無效者可能喪失手術機會、總體預後提高仍有爭論以及缺乏高等級循證醫學證據。

新輔助治療的主要優勢如下:

降期和縮小原發灶

提高R0切除率

理論上可以消除和控制潛在的微轉移灶

患者自身藥物敏感性試驗

耐受性更好

改善整體生存效果

除此之外,胃癌術後患者有可能還放化療,不過這取決於患者的分期、高危因素、身體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如有術後病例證實淋巴結陽性以及屬於進展期的可進行術後放化療。

一些患者會因為脫髮、噁心嘔吐等副作用抗拒化療,一些患者認為癌症是不治之症,還一些患者認為手術會使癌症擴散,但是大部分患者會積極的配合醫生,對於後續治療充滿信心和希望。

我簡單舉兩個例子,我科患者徐某某,胃癌根治術後一年余,pT3N2M0,於我科按照指南進行了術後輔助放化療,目前病情未進展;患者楊某某,胃癌術後半年余,pT3N1M0,外院術後行多西他賽聯合S-1,病情進展,肺部出現轉移灶,根據指南,我科進行了治療,目前患者肺部轉移灶較前縮小,這兩個患者都是比較典型的,通過規範化治療成功控制了病情的例子,所以患者要對自己、對醫生有信心,對規範化治療有信心。

5

問:四處求醫,是幾乎所有癌症患者和家屬都會經歷的事情。您能從腫瘤專家的角度,說說您對此的看法嗎?

陳錦飛教授:在我國很多醫院,病人初次進了哪個科室,接受的就是這個科室最擅長的手段,而不是用最適合病人病情的方法。

因為一些原因,初診科室不願意流失病人,而且工作繁重,醫生無暇學習新知識,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掌握規範,用藥並不規範,且制訂的指南沒有約束力,只是學術上的倡導。再加上,病人都會有病急亂投醫的情況,對藥物治療不了解、認為只有手術治療有效果,術後就不用治療了等,這些原因都會使得基層醫院的規範化腫瘤治療沒有效保證,除了規範之外,患者體質,經濟狀況等都是需要主治醫生來考慮的問題。

6

問:對於目前唯一能提供第二診療意見的人工智慧Watson,您認為可以改善此種狀況嗎?

陳錦飛教授: 可以說,Watson是腫瘤學界的阿爾法狗,通過提供有序列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或建議來幫助腫瘤醫生或臨床團隊做出治療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治療建議,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目前因認識不足,經驗不足所致的治療不規範情況。

Watson是全球領先的醫療人工智慧,由IBM開發,受訓於世界頂級癌症機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目前Watson提供的腫瘤方案水平已經可以和MSKCC的頂級專家們媲美,一致性高達90%以上。

目前Watson已經在中國落戶,2017年9月,南京市第一醫院作為南京首批引進Watson for Oncology(Watson腫瘤解決方案,以下簡稱Watson)的醫院之一,成立了「沃森腫瘤智能會診中心」。

只需要一根網線和一台電腦,癌症患者就可以在家門口通過Watson獲取世界專家水平的治療方案,這並不是科幻小說里的情節,而是當下已經真是發生在神州大地上的事實,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足不出戶,當地醫院就診就可享受頂級專家的治療方案。

請轉發讓更多需要的人知道,人工智慧不止會下圍棋,它還能幫助我們戰勝癌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胃癌 的精彩文章:

從胃炎到胃癌僅需四小步,你是幫凶嗎,剋星是它!
5個癥狀出現3個,醫生說,你該去查查自己有沒有胃癌了!

TAG:胃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