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化痰葯是怎麼化痰的?

化痰葯是怎麼化痰的?

春天是感冒高發期,咳嗽聲、吐痰聲,不絕入耳。咳嗽要吃鎮咳葯,吐痰就吃化痰葯,這似乎是一種常識。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化痰葯是怎麼化痰的呢?

(圖片來源:7y7.com)

其實,「化痰」跟掃地差不多。

正常人是沒有痰液的,一如勤快的人家不會囤積太多垃圾。健康的肺臟,不僅「手腳勤快」,而且擁有一整套的打掃工具:掃帚、簸箕和垃圾桶。

氣管和支氣管上的杯狀細胞,扮演著掃帚的角色。它們每天都會分泌適量的液體,既濕潤進入肺臟的空氣,又能把空氣中的灰塵和微生物粘附下來。纖毛,則像簸箕一樣,通過整齊、有序的擺動,把含有灰塵和微生物的粘液,逐步推送到咽部。隨後,這些粘液會被人體咳出,或者,隨吞咽進入胃部。

氣管上皮超微結構[1]

感冒時,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炒菜時,時不時會迸出一點油脂;日至天長,這些油脂便會和空氣中的灰塵結合,變成難以擦洗的污漬。與此類似,感冒時,感冒病毒入侵呼吸道引起炎症,導致氣管、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黏液分泌增多;而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想辦法對抗感冒病毒。在對抗中,難免會損傷細胞。細胞一旦破損, DNA就有可能「漏」出來;這些遊離的DNA,與黏液中的黏蛋白結合後,便變成了粘稠狀物質。粘稠度增大了,纖毛便不掃動了。這就是常說的痰液。[2][3]

掃描電鏡下的氣管上皮[1]

化痰葯,根據原理不同,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增強型,比如氯化銨。污漬不容易擦洗,可以加點力氣試試。這類藥物可以刺激胃粘膜,引起輕度噁心,進而刺激氣管與支氣管上的杯狀細胞,使其分泌更多的黏液。黏液分泌得多了,便可以稀釋痰液,讓痰液容易咳出。

另一類是削弱型。「削弱」不是削弱氣管,而是削弱黏液。其作用機理,跟清潔劑差不多。前面說到,痰液的黏性,來源於黏液蛋白與DNA的結合,削弱型化痰葯,可以使痰液中的蛋白纖維斷裂,或者分解痰液中的DNA,使痰液的粘稠度下降,變得容易咳出。常見的有溴己新等。[4]

從化痰葯的原理,可以看出,化痰葯並不能真的化痰,只是降低了把痰液咳出的難度——不咳嗽,痰液是不會自己消失的。因此,對於咳嗽能力較弱的嬰幼兒來說,化痰葯的功用,一直存在爭議。[5]

在這裡,也再次提醒大家: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不去管它,也能自然康復;即使癥狀嚴重,也最好先諮詢醫生,切莫胡亂服用非處方藥物。

參考文獻

[1]組織學與胚胎學[M]. 2008.

[2]楊寶峰. 藥理學[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3]陳文彬 編, 潘祥林. 診斷學[M]. 人民衛生, 1979.

[4]王春, 趙廣福. 祛痰葯的臨床應用評價[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06, 6(4): 208–209.

[5]SMITH S M, SCHROEDER K, FAHEY T. Over‐the‐counter (OTC) medications for acute cough in children and adults in community settings[G]//The Cochrane Library. John Wiley & Sons, Ltd, 20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再見,我的朋友們——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的遺言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