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典出山西》:山西的母親河——汾河

《典出山西》:山西的母親河——汾河

原標題:《典出山西》:山西的母親河——汾河



汾河為何被稱為山西的母親河

汾河是山西境內最大的河流,全長716公里,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它發源於寧武的管涔山脈,從北向南,流經6個地市,34個縣,在萬榮匯入黃河,流域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滋潤了差不多四分之一個山西,養育了近半數的山西人。


她途徑了我們華夏文明的起源和發祥地——河東地區。如同你剛才所說,河東大地是錦山秀水,依偎著黃河溫暖的臂彎,也享受著汾河的滋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千百年來為人類留下了無與倫比的燦爛文化。


嘉賓趙飛:


其實歷史上的汾河水量是要比現在大的,記得小時候聽我爺爺說他那個時候來省城啊,迎澤大橋還沒通,河兩岸都主要是靠擺渡。所以汾河當年不光養育著三晉子民,還是通航的黃金水道。大禹之前,汾水經常泛濫。晉惠公時,晉國災荒,朝野震動。當時秦晉聯姻,遠在千里之外的秦穆公伸出援手,派人經渭河、汾河運來了救命的糧食,史稱「泛舟之役」。

嘉賓馬越:


關於汾河的故事還有很多,西漢時候,漢武帝率群臣到河東郡汾陰(今萬榮)祭祀后土,途中恰好傳來南征將士的捷報。漢武帝大喜,當下就將途徑之地改名「聞喜」,此名號沿用至今。時值秋風四起,鴻雁南歸,漢武帝泛舟汾河,飲宴中流,觸景生情,感慨人生,揮毫就寫下了千古流傳的《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嘉賓趙飛:


一曲帝王歌,汾河千古情。「橫中流兮揚素波」一句也生動的刻畫出來汾水浩蕩的情景。從隋唐到宋元,山西出產的糧食,還有管涔山上奇松古木,也經由汾河,入黃河,溯渭河,運到當時的都城長安去,史稱「萬木下汾河」。直到數十年之前,還是一幅「汾河流水嘩啦啦,陽春三月看杏花」的喜人景象,汾河之水真是令人神往。說到你剛才提到的詩詞啊,咱們汾河邊上誕生的特別多,譬如咱們晉陽八景之一的汾河晚渡,詩詞就不少。



太原汾河畔的雁丘地

這裡我想特別提的是,金代詞人元好問的一首《摸魚兒·雁丘詞》,這首詞的想必很多人都因為金庸老先生的《神鵰俠侶》耳熟能詳的,當時元好問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赴并州(太原)應試途中,在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隻被捕殺後,另一隻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被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並寫《雁丘》辭一闋,其後又加以修改,遂成這首著名的《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個雁丘呢,我前幾天在微博上剛剛看到,就在咱們太原市南內環橋往北幾百米的地方,這快一千年過去了,說起來真有紀念意義。


嘉賓馬越:


與雁丘一溪之隔的汾河晚渡,如今也重現於汾河公園之中。古人觀景,除了自然風光之外,更加註重意境,夕陽西下,站在「汾河晚渡」的岸邊,想像著古人渡船來往河東河西的繁榮景象,那種畫面一定很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黃河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典出山西:山西的王朝北魏(下)

TAG:山西黃河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