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想當CEO的產品經理,千米網石正川的「痛」與「樂」

不想當CEO的產品經理,千米網石正川的「痛」與「樂」

采寫∣王君亞  編輯∣吳春輝

2018年3月,千米網舉行了新零售戰略發布會,石正川講了他做千米網的初心和核心。他對千米網的定位是綜合服務提供商,在他看來,「不僅做賣掘金鏟的人,同時為客戶提供金礦的位置,如何挖,及挖到金子如何變現等一系列服務。」

2013年10月,千米網成立,經過幾年的發展,千米網在電商SaaS領域逐漸被業內認可。2017年石正川突然宣布卸任CEO,僅出任首席千米網產品經理,引來了外界的好奇。

實際上,兼任產品經理的創始人不在少數,其中,喬布斯和馬化騰都是頂級的產品經理,而卸任全職做產品的創始人,大概反應兩種心境,其一,作為產品驅動型的公司,了解技術變革的重要價值。其二對於自身產品未來使用前景的信心。

千米網創始人 石正川

石正川卸任千米網CEO已快一年,當向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談及這一年做首席產品經理的感受時,石正川用「痛並快樂著」形容。

電商的興起,讓大批傳統企業在尋求互聯網化,石正川看到了利用互聯網,特別是SaaS技術改變中國零售市場格局的機會。

決心入局,當在要害處著力。

艾瑞數據表明:全國網站數量超350萬,獨立網站52%有產品銷售功能。而對於中小型規模的企業,想要單獨打造自己的電商體系十分困難,這就急劇增加了對電商軟體的需求,而電商SaaS軟體的興起更是內外因相互促進的結果。

思科全球雲指數報告也顯示,預計未來SaaS將保持30%的年複合增長率,SaaS的井噴式發展正在來臨。而到2020年雲中的工作負載將達到74%。

縱觀在電商SaaS行業的參與者們也是百家爭鳴,千米網的競爭對手也不在少數,其中佔據較大市場份額的有商派、管易,以及迅猛發力的有贊,微店等也相繼出現,千米網是如何突圍的呢?

從創始人到產品經理

「老石是性情中人。」千米網CEO李寧這樣形容他的老搭檔創始人石正川。李寧回憶,在接受零售前沿社(ID:linghsouqianyanshe)採訪的前一天,老石去參加一個論壇,準備的幾十頁PPT一頁也沒講,現場很隨性,而有時候的他又很中規中矩石正川說的痛來自於打磨產品的內心煎熬,作為一位技術出身的理工男,勝任產品經理的過程有些艱辛。在初期加入產品團隊的時候,石正川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團隊中進行磨合,每天和研發團隊在一起分析用戶需求、畫原型、做草圖。李寧告訴零售前沿社,「有時候老石甚至因為一個頁面菜單他也要拉著團隊進行反覆的斟酌。」

而他的快樂也來自於此,過去的幾年,石正川一直處在CEO的角色制定戰略,無法理解執行的成本和難度,只是一味的認為產品不如他所預期的那樣,而經過職位的變更,讓他更加能夠貼合實際進行戰略部署,直到現在回想起來,石正川覺得自己在任CEO的時候十分悲哀。

更為重要的是,卸任了CEO這個要職,也讓石正川褪去外界的所有光環,重新審視創業初心,更加專註於電商產品的打磨,更專註電商運營之道的闡釋。

就這樣,石正川從創始人的角色轉化為產品經理。作為公司最大的產品經理,石正川認為,應該明晰商業模式,在這個「互聯網+」的年代,一個產品型的CEO能夠快速適應環境。

所以石正川一直很慶幸,從一個技術男、市場男變成了一個產品男。而這一切的變化,似乎要從石正川創立千米網前的經歷說起。

帶著「華為」基因創立千米網

石正川是一個學霸,他在1994年以全縣前十名的成績考入南京理工大學,畢業之後加入華為集團,在華為工作的六年中,石正川從市場推廣到產品總監,如今回憶起在華為的工作,石正川依然心存感激。

正如在《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這本書中寫到的那樣,華為的精神就是「以客戶為中心,長期堅持艱苦奮鬥。」也正是被華為的這種思想所影響,在石正川的創業理念和做事風格中都能或多或少看到華為的影子。

在創立千米網之前,石正川有過兩次創業經驗。

2005年,以數卡行業為切入點,石正川創立歐飛網,在當時成為國內最大的遊戲及話費電子商務運營平台。2009年,石正川又與友人共同創立了獵寶網,作為國內第二大虛擬物品交易平台,次年便獲得阿里巴巴千萬級投資。

如今當零售前沿社再次提起當時被阿里投資的感觸時,石正川用「一般」這兩個字形容已經被淡化的激動心情。

帶著第二次成功的創業基因,石正川於2013年10月創立了千米網。這看似無縫連接的經歷,其實石正川和他的團隊籌建三年之久,投入了數百名研發人員和幾千萬開發費用,直到通過測試後,石正川才允許上線。

千米網創立初期的定位是企業電商雲服務平台,通過自主研發的千米電商雲系統及專業電商解決方案。

全是坑,電商saas的艱難之路

「拿到過融資,也經歷過撤資,在虧損的情況下,堅持到現在。」 石正川用幾個字輕描淡寫描述自己的創業歷程。

或許是千米網的成立處在電商的紅利期,現在談及為什麼會切入電商這個行業時,依然能看到石正川臉上堅定的神情。石正川相信,未來全社會都將成為電商公司,現在的「電商企業」概念將會在未來消失。

「電商企業」的消失,令傳統零售商只能通過數字化尋找自己的出路。在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此前探究數字化對零售的作用時曾分析,數字化是未來的趨勢。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曾表示:2017年,中國零售業、實體零售業總的經營狀況有了改善,穩中有升,零售業的數字化應用,新技術的應用,應該說發揮了它積極的作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認為「數字化最大的價值在於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的確,技術對零售業的驅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是看到電商的趨勢,另一方面再反觀傳統企業的痛點,一來缺乏專業技術支持,二來缺少電商運營經驗,這就導致了傳統企業想要通過互聯網實現產業升級非常困難,從而激發出石正川想要幫助這些企業,讓線下零售及分銷企業更好的互聯網化的想法。

石正川的判斷,也應了市場的發展。

德勤公司也曾論斷,當今零售業面臨的最根本改變是消費者對技術的應用超越了企業,從而推動企業需要變革自身來追趕消費者的新需求。而數字化平台可以幫助企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觸達消費者,由此帶來了競爭模式的徹底變化,「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如何看待市場」。

在千米網成立的幾個月後,相繼攬獲A輪及A+輪共計1億5千萬元融資,石正川回憶,融資的過程沒有什麼困難。

在當時的採訪中,石正川曾透露,投資方所持股權在10%上下,按照此比例推算,在創立不到一年的時間時千米網的估值就已經達到5億元左右。

自創立之初,石正川對於千米網的盈利模式就有明確的規劃,即憑藉技術服務向會員收取費用。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面對零售前沿社提問關於盈利情況的問題時,石正川坦言「在虧損了中,主要是技術方面的支出」,同時,石正川也堅定的認為,沒有門檻的生意不是好生意,只要方向和目標是對的就會走下去。

然而,作為一家技術公司,千米網60%資金和其他資源都用在技術投入方面。面對一直以來的虧損,石正川強調,高利潤率背後的邏輯是投入大量的服務、設施和銷售成本,虧損更是一種戰略的選擇。同時,石正川向零售前沿社透露,目前正在籌備下一輪的融資。

千米網的新零售機會

幸運的是,石正川對於市場的判斷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的確得到了印證。

數字化商業時代,不管是製造商還是零售商都應該把重心從過去的產品思維轉向客戶思維。新零售中關於人、貨、場的重新解構,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場景化思維,更能增進商家和消費者的粘性,也是最易上手的數字化方式。

石正川認為:新零售會變成爭奪最後一公里的戰爭。「未來中國的新分銷、新零售也會越來越去中心化,去中小型化,越來越社區化。目前這個節點,對分銷商和零售商來說,最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社群,也就是千米目前正在做的,為中小零售商搭台、賣票,然後,由他們自身形成有價值的社群。」

所以,新零售風口來臨的時候,石正川如創業所堅持的初心一樣堅定的認為,千米網要做新零售。而之所以會再次投身於新零售,首先,來自於千米初心電商最後一公里,將路邊店電商化,其次,路邊店的升級是新零售的必然趨勢,互聯網IT是新零售的基礎設施,千米網將深耕基礎設施。

今年3月19日,千米網以「店力全開」為主題召開了新零售戰略發布會。同時,針對新零售發布三款核心產品,分別是雲小店、連鎖O2O和商圈O2O,根據不同的場景進行劃分,千米網分別提供不同解決方案。

新零售的數字化不能全靠商家自研。這需要有獨立的基礎設施提供商和互聯網IT提供商來完成。同時,石正川強調,千米網新零售的核心是賦能,包括了包括體驗的賦能、效率的賦能、流量的賦能、供應鏈的賦能以及供應鏈金融的賦能。

目前,千米網旗下產品線主要分三個部分,解決訂貨問題的分銷系統、提供可視化建站模塊的零售系統,及具有業績捆綁、全員分銷等功能的門店系統。

當面對技術行業的迭代速度之快時,石正川欣然接受這點,也享受在其中,在他看來,所有人都在逐利、都在自己認定的方向努力,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不停留在效率上的競爭,而是轉移到模式上顛覆式的競爭,因此推動了行業的快速變遷。

零售前沿社問及石正川,希望千米網成為一家怎樣的公司時,石正川回答,一家偉大的公司,他希望在整個大池子中,千米網能夠將大家連接起來,而參與的人可以從中獲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16張植物人病床與1個醫生的執念
匯聯易B輪融資5千萬,2018計劃「智匯」造福用戶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