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劇場+」創新體驗 讓劇場藝術不再局限於舞台表演

「劇場+」創新體驗 讓劇場藝術不再局限於舞台表演

茶歇、氣球、雲朵、燈光……在一片粉色的海洋中,劇場大堂里人頭攢動,各種場景中盛裝而來的觀眾在自拍、發微博、曬朋友圈,如果不是一側長長的購票隊伍在緩慢移動,像極了一場時尚大派對,甚至婚禮現場。

作者 | 姜方 吳鈺

來源 | 文匯報

上海音樂廳「音樂午茶」

其實這是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日前舉行的新演季劇目發布活動。當晚多個網路平台的直播受眾超過數萬人次,彈幕中都在感嘆:「太會玩了!」劇場「劇場+」活動推出的點心工作坊、芭蕾體驗課、咖啡教室……不斷刷新觀眾體驗。而上海音樂廳的「音樂午茶」「銀杏音樂會」等拓展著音樂會的外延空間。

新媒體時代,觀眾和劇場之間的聯繫,已遠不止正式演出時的那一兩個小時。通過社交網路的輻射,劇場突破了空間限制,向更廣泛的受眾傳遞藝術理念和生活方式,更在深入和長期的互動中,大大提升了劇場的「黏性」。

新玩法不斷「種草」,劇場從網路「搶」人

事實證明,「會玩」才會贏。當進入劇場的體驗超越了買票看戲,劇場藝術也不再局限於舞台表演,確實吸引了大量年輕人、新面孔前來。去年,文化廣場新增會員六萬多名,尊享會員人均消費將近7000元,復購率高達77%。同時,問卷調查顯示,一半觀眾年齡都在25歲以下,學生比例近四成。

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強調互動性和參與感,是為了帶給觀眾獨一無二的劇場體驗。「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虛擬化,卻也渴求在虛擬世界中尋找一些真實的情感。」舉辦這些活動不僅是為了推薦劇目,也希望觀眾走進劇場時能汲取能量、舒展身心,分享藝術生活的魅力。

對年輕觀眾來說,走進劇場不僅是為了觀演本身,更是一種帶有儀式感的浸入式體驗。他們也不再滿足於觀看者角色,而是通過攝影、留言、寫劇評等成為見證者、評論者,進行多元的自我表達。費元洪說:「我們鼓勵這些討論,討論的目的是讓大家最終走進劇場,為優質的演出內容,提供最有效的二次傳播。」

用爆款激發觀眾好奇心,嘗試更新穎的打開方式

「夢幻慶典」僅是文化廣場這些年來「頭腦風暴」的其中一例。

經典音樂劇《西區故事》曾於去年11月登台文化廣場。在劇場大堂的大幅紅色海報前,情侶牽手、花樣少年凌空躍起,相機、手機一片「咔嚓」聲,燦爛的笑容及騰空的瞬間與音樂劇《西區故事》的經典編舞畫面相映成趣。排隊來合影的觀眾幾乎都「秒轉」了自己的「西區跳」,美國當代編舞大師傑羅姆·羅賓斯就這樣,隔空在申城的朋友圈刷了屏。

觀眾的「西區跳」留影

此前文化廣場在劇院開放日曾定製了以梔子花、玉蘭和夜來香等混合而成的「上海香」,「擁抱」步入正廳的觀眾,首次嘗試讓氣味也成為劇場的「人文標識」。觀眾席扶手上也新增了二維碼,讓觀眾可以身不離席獲取當晚演出的電子節目冊,並通過網路及時向劇場反饋演出和服務意見。德語音樂劇《伊麗莎白》獻演申城時,女主角茜茜公主的錦衣華服,以及她手中頗具造型感的扇子,讓文化廣場工作人員覓得靈感:特別設計扇子衍生品,邀請觀眾以各種古典宮廷「扇子手語」姿勢拍照,回傳給劇場互動;與時尚品牌合作,舉辦藝術生活類課程,「公主范兒」成了新風尚。

據文化廣場總經理張潔介紹,種種細節的完善,是為了觀眾身之所至、鼻之所聞、手之所及,都能體會到潤物細無聲的服務,讓走進劇院成為一種享受。

還有不少劇場在嘗試更新穎的打開方式。去年11月,一場沉浸式音樂體驗「音樂廳奇妙夜」,揭開了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2018新樂季發布的帷幕。音樂廳的每個樓梯和轉角,都成為音樂故事的

敘述者,參與者們在演員的帶領下,完成了一段新樂季的奇幻旅程。上海女婿、德國網紅阿福對發布會進行了全程直播。

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表示,沉浸式音樂體驗傳達了在音樂廳這樣古老的建築里,也同樣可以煥發出青春活力。「希望所有年齡層的觀眾,都可以和音樂廳零距離接觸,這是一個不存在門檻的劇場。如今劇院這麼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須勇敢踏出創新的步伐。」

音樂廳近年來持續推出的公益音樂午茶、銀杏音樂會,也都在打破正襟危坐聽音樂會的傳統觀念。午後、黃昏,劇場後廳、室外草坪,最愜意的時刻、最美妙的景緻,都可以和音樂相關——劇場和觀眾之間能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相信未來還有更多驚喜等待發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演出 的精彩文章:

兩會代表委員聚焦文化自信:構築文化自信堅實基礎 凝聚民族復興精神力量

TAG:中國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