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曉楠 品水論道揚州

魯曉楠 品水論道揚州

品水論道揚州

文 | 魯曉楠

揚州是個出好水的地方。

過去老揚州泡茶館,進門吆喝的首先是水,什麼天落水,六月雪,桃花水,雙眼井之類的名堂,會讓人眼花瞭亂。

因為污染,現代茶館經營的產品就只有茶葉,種種的水不再是茶館的賣點。因為他們只有自來水,所以,於酷夏之日飲陳年雪水之煎茶,這事情就很遙遠了。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善鬥茶。說的是抒發性情,講的是人生境界,但比的不僅是散淡的功夫,還有對水的真知灼見。

因為水有靈性,在中國的文化里,有很多竒思妙想:比如用湍急之水煎藥,就是治療淤積之症最好的藥引子。

小時候讀《三言二拍》,有一篇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至今誰忘。

王安石像

丞相王安石估計患腫瘤或積食之類的病,就拜託蘇東坡出差時,從三峽的中峽帶水回京。結果蘇學士一路縱情山水,直到出峽時方想起丞相的囑託。但為時已晚,回棹上溯顯然不可能。又一想,都是長江水,他怎麼就分清中峽還是下峽呢?所以當王安石品嘗過後,指出此水乃下峽之水時,見多識廣的蘇學士是吃了一驚的。王安石的依據是,中峽江面窄,水湍而流激,因而水性急。下峽江面寬闊,水流緩慢而雍容,因而水性緩。這讓我疑惑不已,稍壯又覺小說家者流,大概不足以採信。

蘇東坡

還有一例,大致出於明人筆記。說蘇州有一茶館,因祖上積了大德,院涌奇泉,水質甘淳,與比鄰之井水有天壤之別。因為獨家經營,生意冠蓋全城,遂致家財豐饒。水能知恩圖報,此亦一怪。姑妄言之,亦姑妄信之。

因而水有等級之分。這個品級的泙定,以及爭論主要發生在揚州,而揚州這個地方,在古人的心目中大概適合發生這種奇怪。

唐代的劉伯芻,首先把天下宜茶之水分為七等,其中天下第一就是揚子江南零之水,第五為大明寺水。揚州一境同時據有第一與第五,突顯了揚州的不同。但我一直對此存疑,因為這個天下的範圍,主要集中在江蘇,何以讓天下人服氣?

唐代宗時,湖州刺史李季卿去湖州履新,途中在揚子驛打尖。此人嗜茶,聞聽煎茶高手陸羽正在揚州,便邀陸羽為之主持烹茶,並派兵丁駕舟入江取南零之水。因風浪顛簸,所取之水灑去一半,只好在江邊胡亂加滿以塞責。而陸羽一看就認定此非南零之水,以勺潑灑至還剩半桶,方說這才是南零水。兵士以為遇到神人,立馬下跪據實以告。李季卿嘆服之餘,又向陸羽請教,遂由陸羽口述,又將天下宜茶之水分為二十種,這些事都記在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里。

陸羽雕像

關於品水,陸羽的基本原則是: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關於把天下適宜泡茶的水,排序為二十等,陸羽的《茶經》並無記錄。對飲者而言,此事體大,是不是張又新的主張而假借茶聖之口呢?我們不得而知。中國人的不老實是人盡皆知的,所以這事不宜深究。

但歐陽修對此耿耿於懷,主政揚州時,傳於大明寺挖出古井,疑為古天下第五泉。因而有臧而發,寫了一篇大明寺水記,把個品水論道的事,弄得天下不寧,在喜歡喝葉片子的茶界議論紛紛。其主要觀點,就是認為把水分為七等或二十種,與陸羽茶經的原則自相矛盾,指責張又新乃妄加附益。

這顯然豐富了中國的茶文化,也為精明的商人拓寬了經營之道。康乾之間,吾鄉茶肆甲於天下的揚州,種種的水才是真正的賣點。本來煎個葉片子喝的簡單事,在文人把玩下就複雜起來。

喝茶不僅講究茶講究水,還講究器具。古文人一致推崇錫吊子,認為錫壺最合水性,其餘則等而下。不僅如此,飲茶還須得人,得地。所謂得人,名士、高僧、美女之外,必致閑情雅緻之主客。你想想,一部紅樓夢,最重要的茶事活動放在妙玉的小庵里,決非偶然。得地則謂之在什麼地方喝,名樓、佳園、水榭,離情別緒之地,慎終追遠之所,眾說紛紜。

我一生倘佯於揚州,在揚州喝茶,我只推崇兩個地方:一為小金山之月觀之棋室;一為古天下第五泉邊的大明寺西園船廳。在小金山品茶須擇曰,一定要在下著細雨時候,聽檐下雨滴,眼前起無限心事,會把一杯普通的茶喝到極致。但首推還是大明寺,大明寺不必擇日,全天候,隨時都可以。

大明寺的西園,俗稱釜湖。釜湖者,鍋底窪也。西側因地勢而起北派假山,峭拔雄奇;東側是一圍綠壩,草木蔥籠,與之對應。湖中含一巴掌大的島,島上建一船廳,喻意為不動之舟。在此廳軒留飲,船耶岸耶,行耶止耶,唯客所思。此島又與湖心的美泉相聯,泉上有亭,而亭之所覆,就是傳說中的天下第五泉。

我記得早些年間,有個商業局的張寧先生,就在船廳經營些旅遊產品。此人不俗,憑藉蘊藉,有一天就賣起了五泉水。打的旗號就是現打現泡四個字。何為現打,就是在井中即時取水。而且把歐陽修論水的文章,以大字印製了懸於樹上,供茶客們觀覽助興。那時我常常帶客人來此品茗,往往一杯茶就把一個下午坐沒了,及至關門打烊,而興緻不減。

至於茶葉,中國的茶文化是主張用本地水泡當地茶的。而寺後有平山茶場,所產之茶的特點是飲至杯底會有一股青澀味,如從春天的田野上湧入口腔,為我所愛,可惜市場上已難覓其蹤。而魁龍珠三味有兩味產自外地,為清末民初本地商家窨制,飲之於坊間市肆,而此處不宜,是以不取。每回只喝綠楊春,雖然土頭土腦,好在不乏鄉野之氣,並不妨待客之道。

在揚州吃茶而首推此地,關鍵在於水。歐陽修當年一篇大明寺水記,對此井水也只以一句帶過:然此井,水之美者也。可見評水是個難活,語多必失。其實西園稱五泉的有兩口井,一個假山之上,一在湖心。在湖心者又稱美泉,傳為古天下第五泉。我曾懷疑井水與湖水彼此滲透,本是一體。張寧先生告訴我,他曾測量過水位,晨間井水位高於湖水,壓力高說明井水來自地下泉水,此說尚待讀者明鑒。

泉上有亭,事實上有亭無蓋,亭頂開有井圈大小的天窗,這種製作,我曾在紹興的沈園見過,此舉或傍通茶理。在古人看來,風雲雨露,乃天地交合,如兩兩相隔,則阻斷天光地氣。反之,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可相互鎔鑄,此說正可與唐魏徵醴泉銘『非唯乾象之精,蓋亦坤靈之寶『相互印證。

有了以上種種,每次過此,都會買杯茶來吃。仔細品賞,水色澄澈清亮,其味清正,無土腥之氣,有回甘之美。飲之則通脾胃,沁心田,洗滌污濁,修養性情。常常因一杯茶而懷古思今,並為之滯留,為之沉醉。遙想張又新何許人也,把煎茶之水,生生地編出七等、二十種來,而且深入人心,成為茶文化最不可思議,最神奇的一筆,讓人浮想翩翩。

我自小隨父移家揚州,揚州已淪落為小地方,市民大多因偱而已,眼界有限,因感懷不遇,時時寄望於賢達、高隱,深通茶水之妙者,不妨以一飲相見,憑一杯水,知生死契闊。

戊戌孟春寫記。此文剛剛收筆,忽聞大洋彼岸的美國已將陸羽法定為美國國父,美國好事如此、講因果如此,不禁肅然,不禁莞爾,亦付錄於此,是為補記。

魯曉楠

魯曉南,文王之後,號揚州閑人,愛讀史,尤好兩司馬之作,生性狂放,常為荒誕不經之語,與世多齟齬,不招人待見,唯以臨帖,作文消磨情性。終其一生,其唯願做個這樣的小生:風雲三尺劍,花鳥一床書。

周一至周五 | 20:00

揚州電視台 | 邗江頻道

《你所不知道的揚州》

歡迎收看

GIF

如果你了解揚州

如果你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揚州

歡迎關注「海西頭」並與我們聯繫

也許下個故事講述人就是你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西頭 的精彩文章:

你考揚大,我烤麵筋;你住酒店,我選客棧

TAG:海西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