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摧毀火星文明可行性報告——科幻小說系列

摧毀火星文明可行性報告——科幻小說系列

那會兒人類還不存在,還算和人類有點兒關係的是一群群居性嚙齒動物,長的像一隻只小耗子。大地海洋天空的主人是一個體型差異極大的族群,在經歷過白堊紀大滅絕之後出現的人類文明稱呼這個物種為「恐龍」。

今天說著事兒其實和人類的關係不大,那會兒人類還不存在,所有的陰謀詭計啊或者生死存亡啊都是圍繞著兩個在太陽系中各自存在的兩個超級文明的糊塗事兒。

這事情原本不是身為人類的文學君能知道的,但是人類不是愛思考嗎?140億簇腦細胞和神經元總是能從蛛絲馬跡中推理出比較合乎情理的事噻!

下面才是重點

…………………………………………………………………………

1、恐龍文明

在6600萬年前,恐龍紀元為聖戰歷23000年,因為核能的充分利用,化石燃料早就成了傳說,白堊紀的天空湛藍中點綴著碧青色,那是臭氧和被核能污染的廢氣化合成的顏色。

世界的中心是位於後期唐古拉山脈的最高峰格拉丹東峰的位置,不過那會兒是一片廣袤的平原,高大的參天大樹和夜晚泛著藍光的亮銀草叢是這裡的獨特風景。這裡定居著超過2億的恐龍居民,著名的建築學家把這裡打造成海拔超過3000米的超高層城市生活圈,最高層最中心的聖戰城是整個恐龍文明的聯合中央部門,是全球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

恐龍文明在2億多年的發展中創造出輝煌的科技文明,最厲害的武器是圍繞地球赤道吸收太陽能利用核爆能源建造的行星大炮,炮管一直延伸到海底1000米的位置,每一次發射都會引起最少12級的海嘯,最近的大陸居民因為海嘯的原因可沒少派代表去聖戰城抗議。

恐龍文明的領袖是一種體型嬌小,四肢靈活,頭腦進化後異常發達的恐龍族類,據說在很早之前他們是以盜蛋為生,很不受恐龍祖裔的喜歡。但是隨著數以千萬年的進化,這種體型小消耗少腦細胞活躍度強的種類成為真正的贏家。

恐龍世界,塊頭越大,在族群中的地位反而越低。智慧從來不愛眷顧以噸來稱量重量的傢伙。

聖戰是指在聖戰曆元年發生的一次持續三個小時的超級大戰,是以地球為主的恐龍文明,邂逅以火星為主的節肢文明。

2、生物大滅絕

地球原本是節肢文明的發源地,以三葉蟲為代表的原始蟲類是節肢文明的祖宗,發展到石炭紀中期,以巨型蜻蜓為代表的巨蟲們開始探索星空,但衝出大氣層後氧氣驟降氣溫驟低電離層讓它們暈頭轉向,出現大量的探索者死亡的事件。後來螞蟻的異軍突起為整個探索帶來了轉機。他們依靠分泌的蟻酸提煉合金,使用高超的造巢技巧製造提高溫度的鍋爐,後來大量仿生科技應用而生,蟻后的智慧成為所有巨蟲們的仰慕對象。因為腦神經不足,計算量不夠,後來螞蟻族群漸漸沒落。這個時期並沒有出現提高計算能力的電子產品,而是以生物大腦為主的進化體蟲類出現在了文明的前列,他們也是第一批實現太空漫步的一波節肢文明。往後的就簡單了,科技的進步是以生存為目的驅動的。

在石炭紀末期,因為地質災害不斷發生,大陸板塊再次相撞,火山地震爆發頻繁,地球含氧氣體減少,毒氣開始漫布整個世界,巨蟲們接連死亡,為了族群未來,節肢文明準備離開地球。

此時的腦蟲基本上退化了外骨骼,為了增加計算量,他們除了基本行走、進食、排泄和生殖的能力保留外,語言和運動能力基本上已經消失了,帶來的變化就是利用螞蟻的超級合金和巨蟲類的外骨骼系統,製造出具有一次性遠距離航行能力的星際飛舟。

後來星際飛舟載著智慧較高的幾個族群離開地球,移居到了火星。地球逐漸成為了記憶,移居火星的節肢文明逐漸在火星改造發展,慢慢的有了一定規模。但是因為生存環境惡劣,逐漸進化出強烈的侵略慾望和暴力傾向。

約5000萬年的時間,隨著太陽不間斷的黑子運動,日珥裂變,火星出現溫度劇增,節肢文明差點滅絕,後來通過觀測地球,發現起源母星好像適合生存了,他們逐漸有了回歸的想法,但是進化多次後,地球的溫度對他們來說太冷了。

直到白堊紀末期,火山爆發頻繁,節肢文明發現機會來了。

3、摧毀火星文明可行性報告

恐龍文明的資源比節肢文明的要強不少,雖然節肢文明優先發展了幾千萬年。但在戰爭能力上,無疑恐龍文明要落後不少。

聖戰曆元年,節肢文明先遣隊攜帶大量地震球與恐龍文明的部隊遭遇上,雖然只有三個小時的激戰,但恐龍文明遭受重創,以暴龍為代表的陸軍部和以棘背龍為主的海軍部,以全軍覆沒結束。

文明大慟,全球哀悼,然後全球進入戰備狀態,位於赤道的行星大炮就是在這隨後萬年間不斷建造、改造、升級的戰略性武器。居恐龍文明最具智慧的戰爭專家研究,行星大炮如果超蓄能量,滿負荷運轉,可以有一次也只有一次機會發射一枚大陸分裂炸彈,將火星文明毀滅。

發射時間不遠了。

聖戰歷23005年,聖戰城,全球議會大廳,高達100米的大廳掛滿了休息架,每一名尊貴的議員都可以輕鬆的掛在休息架上,有超柔韌鬆軟的掛背,貼心的護頸枕,掛在休息架上睡覺都可以。濃縮的營養液喝下去一杯能堅持3天不用吃飯,每名議員面前都摞著十多箱,開完議會可以直接拿走,也是開會的福利。

隨著各族議員陸續到場,議會主席也站在了中央的台前,他試了試擴音器,確保聲音能夠傳遍到議會場的每一個角落。

因為都知道今天議會的中心內容,所以議會主席也不廢話,直接開門見山:

各位同胞,各位親族,各位代表,隨著聖戰後舉族發展,為了對抗邪惡的火星文明,我們已經做好了行動前的一切準備工作,行星大炮能量已經蓄滿,只要在再過去三個小時,地球公轉和自轉的速度會使赤道傾斜0.15分,屆時行星大炮會發射這顆重要的炸彈,鎖定火星,消除隱患……

可行性報告在一個小時後會再次確認,確認成功後,那麼,我會在大家面前,摁下發射的按鈕。

……一個小時後……

確認成功,發射炸彈對地球影響不超過3個基點,不會造成太大損傷。

確認,發射……

4、月球

與此同時,節肢文明也有代號為「火山」的行動。設置為絕密級別,只有最高級別的大領主和三位大將知道這個行動。

當行星大炮發射之後,幾乎同時,火星文明的火山行動正式啟動。

強力的離子推動器將直徑超過1公里的4顆近地小行星推動,逐漸偏離了原有軌道,在多次修正後,動力加到最大,朝著地球軌道前進,為了加大撞擊機率,4顆小行星將會再三天後同時衝擊地球大氣層,降臨地球。

因為布置火山行動,節肢文明並沒有過多關注地球上行星大炮的動向,而且火星專家也計算過,依照行星大炮的動能,對火星也不存在威脅。

小行星剛變軌道時恐龍文明就發現了,但是苦於星際探索的發展一直收到火星文明的制約,他們傾族之力也只打造了一座行星大炮。現在雖然發現了行星變軌,但行星大炮基本處於快報銷狀態,緊急狀態之下,維修人員在犧牲了整整3個團之後,才勉強能再運轉。

兩天後小行星進入射程,一枚小行星在地球10萬公里外被擊毀,形成的隕石被地球引力俘虜,形成壯觀的流星雨。準備再次發射行星大炮,但可惜的是它,炸膛了!巨大的紊亂能量讓整個行星大炮基地毀於一旦。

在地球被剩下三顆小行星撞擊之前,大陸分裂彈成功擊中火星,引發火星大陸板塊分裂,岩漿肆虐,節肢文明基本被摧毀。

兩天後,地球連續被三顆小行星撞擊,巨大的動能使得地球的軌道漂移,大陸板塊加劇,泛大陸分裂,平原變高山,高山變大洋,火山成倍爆發……

巨大的動能導致局部引力場變異,原來處於行星大炮的位置成為後期的百慕大三角洲。聖戰城完全湮滅,火山爆發和板塊撞擊,這裡成為了唐古拉山脈,後期的長江從這裡發源。

因為三枚小行星的各自擊中一個大陸板塊,導致三塊次大陸的陸地粉碎,大量碎塊由於能量激蕩獲得大量動能,得以逃脫地球引力,被拋向了宇宙,在逃逸中隨著動能減少在距離地球將近100萬公里的位置被地球引力捕獲,隨著碎塊不斷撞擊融合,逐漸形成一枚地球的衛星——月球。

地球的海洋逐漸有了成規模的潮汐,原來三塊次大陸的位置被海洋淹沒,隨著大陸板塊運動的變緩形成地球第一大洋——太平洋。陸地上,除了體型小消耗少的少部分動物留下了幾個族群,恐龍文明徹底消失。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文學者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者說 的精彩文章:

TAG:文學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