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音樂起死回生,阿北的豆瓣終於要變了

豆瓣音樂起死回生,阿北的豆瓣終於要變了

數字音樂市場並沒有因為巨頭格局的形成而固化,反而是暗流涌動。數字音樂巨頭Spotify於4月3日晚在紐交所直接上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數字專輯屢破紀錄,網易雲音樂在下架周杰倫的同時在成都與亞朵合開一家酒店。最近又有媒體報道,豆瓣音樂已從豆瓣分拆,並與音樂版權服務平台V.Fine 合併。

新的豆瓣音樂已完成由摯信資本領投、險峰長青和唯獵資本跟投的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近千萬美元,摯信資本也是豆瓣的投資方之一。此前,在騰訊、網易和阿里等巨頭的音樂版權大戰中,豆瓣音樂幾乎已被外界「遺忘」,甚至一度被傳豆瓣將放棄「豆瓣FM」,現在看來豆瓣音樂起死回生。


?豆瓣音樂將重新出發

作為中國最大的文藝愛好者聚集地,豆瓣最初的起家業務就是三塊:書影音,主要提供書籍、影視和音樂三種精神食糧的點評、發現以及同好交流。豆瓣日記、豆列、相冊、廣播、小組、同城等業務都是基於這三個核心業務而形成。同時,書影音三大核心業務也延伸出了豆瓣閱讀、豆瓣FM、豆瓣音樂人等產品,每一款都曾是互聯網產品的經典。

豆瓣FM是基於演算法進行音樂推薦的鼻祖,比Spotify、網易雲音樂做演算法推薦更早,而2008年上線的豆瓣音樂人已有近5萬組原創音樂人入駐,累計上傳作品50多萬首,是音樂人發布作品和推廣交流的第一平台,在正版化後豆瓣音樂與作者及廠牌建立分成體系,開始主打高質量內容和體驗。

不過前幾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掀起了規模浩大的音樂版權大戰,直接壓縮了中小音樂平台的生存空間,多米音樂等玩家已出局,天天動聽、蝦米、酷狗、酷我等玩家不得不投靠巨頭,豆瓣音樂在這個過程中不參與版權大戰,在原創音樂人社區上布局實現了差異化發展,成功熬過寒冬,現在分拆出來,與V.Fine合併後的重點業務方向仍然是原創音樂人服務平台。

V.Fine是一家專註於音樂版權的初創公司,由李權和唐子御於 2015 年成立,種子輪獲得了來自星瀚資本楊歌的支持,並幫助兩位合伙人,確定以數字音樂版權管理為主營業務。此後陸續獲得星瀚資本投的天使輪,以及真格基金、BAI 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泰有基金、水木清華校友基金等機構的投資。其運營管理超過15萬首的原創背景音樂曲庫,搭建了音樂售賣線上平台,並和多家知名互聯網平台公司有直接的音樂版權合作,也擁有為商業品牌及項目定製音樂的能力,同時,V.Fine 還擁有獨立研發的版權監測、識別和加密技術。

豆瓣音樂帶來新公司的最具價值的業務將是豆瓣音樂人——聚集了5萬組原創音樂人、50萬首原創音樂的平台,同時形成了一套原創音樂內容的發布和推廣體系,此外還有獨立音樂廠牌大福唱片及青年文化品牌潮潮音樂節。

從新的豆瓣音樂由V.Fine 創始合伙人唐子御執掌可以看出,其核心方向將是B端的音樂版權運營,而不是C端的音樂播放平台,豆瓣音樂官方表示:「豆瓣FM 將暫時維持現狀,直到版權問題解決之後再有更多的行動。」豆瓣音樂將成為原創音樂人和整合音樂行業的「送水人」,提供從音樂人發現,到音樂內容分發,到正版保護,再到版權交易和商業運營的一條龍服務,各大音樂平台都在扶持原創音樂人,但豆瓣已經走得更遠,正是因為此它與音樂平台也有著一定的合作空間。


音樂平台唱片公司化

新豆瓣音樂的成立,抓住了當前數字音樂市場的變道機會。

版權大戰後的數字音樂市場,如果只是從消費端來看,正在向頂部集中,騰訊、網易和阿里成為三巨頭。在Spotify上市前夕,有消息稱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將獨立上市。如果傳言落地意味著數字音樂市場會進一步「寡頭化」。

在寡頭化的數字音樂市場,版權大戰不再有意義,去年9月國家版權局發出「推動網路音樂產業繁榮發展」的倡導,此後騰訊、網易和阿里三大巨頭間已兩兩達成版權互相授權合作。數字音樂平台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同存異:在相同的同時還要有不同,內容層面體現在對長尾內容的布局上。

一方面是採買長尾原創音樂版權。在三大唱片的內容(索尼、華納、環球)已被巨頭收入囊中後,長尾版權正在成為音樂平台的香餑餑。比如網易雲音樂就先後拿下了日本最大娛樂集團愛貝克思(avex)、全球領先的音樂版權管理機構KobaltMusic、天娛傳媒、豐華唱片、米漫傳媒以及台灣華研國際等長尾曲庫。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則是扶持原創音樂人,以求在平台形成差異化的內容,目前蝦米音樂有尋光計劃,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有音樂人計劃,網易雲音樂則有石頭計劃,形式大同小異,都是要發現和幫助原創音樂人創作更多音樂作品,同時通過演唱會等衍生品開發形成更大的商業價值。

不難發現,第二點正是唱片公司應該做,卻沒有做好的事情,傳統的唱片公司只能給頂部音樂人提供支持服務。互聯網公司將技術應用到音樂人發現、音樂數據分析、版權管理、版權交易、內容分發等環節後,就可以面面俱到,支持到所有原創音樂人。事實上,不論是搜索、電商還是今日頭條,相對於傳統玩家來說,最大價值就是讓長尾的信息或者商品可以被發現。

豆瓣音樂在原創音樂人扶持上做得更早,也更深入,形成交流社區、版權管理、版權交易、內容變現、數據服務、唱片公司、音樂節、內容定製諸多業務,可以很好地支持原創音樂人,它未來會給數字音樂行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原創音樂人以及原創音樂內容,成為一個「互聯網版」的華納。

事實上,我認為,在巨頭們聯手壟斷了播放平台也就是內容分發的今天,再去參與版權大戰,或者聚焦到播放器已經沒什麼意義了,豆瓣音樂結合自身特長和資源儲備,採取差異化路線的路走得很對。長期來看,數字音樂的未來也不能只做內容分發,而是要做內容生產,特別是長尾內容,這一點正是新豆瓣音樂的核心業務,這意味著它未來還可以跟音樂播放平台合作。


阿北思路的重大轉變

2018年,豆瓣正在變得更加專註。在豆瓣音樂拆分前,豆瓣閱讀在今年1月就已經拆分,並獲得檸萌影業6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豆瓣平台則更加專註於書影音以及文化內容平台,給文化內容消費者提供優質內容服務。豆瓣時間的開拓成功讓豆瓣成為國內最大的文化內容交易平台,文學、心理、音樂、藝術等等內容在豆瓣上已經可以直接賣給讀者,創作者可以得到回報。

音樂人扶持、圖書出版發行交易,則是更重的模式,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豆瓣雖然都可以做,但全靠自己做卻很難做好。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豆瓣電影,如果能及早將其獨立,引入資本,就可以及時涉足票務環節,如果真這樣就沒有貓眼或者糯米什麼事情。當然,不排除豆瓣電影會拆分獨立,在票務、影業等上游環節發力,擁有最多的優質電影用戶豆瓣電影的機會還是很大。

現在的豆瓣越來越像一艘航母——專註於文化內容平台的豆瓣是母艦,而豆瓣音樂、豆瓣閱讀等則是護衛艦,同時有獨立作戰的能力,只有這樣豆瓣才可以真正在四面出擊同時大獲全勝。

在我看來,2018年豆瓣陸續拆分閱讀和音樂,已經表明阿北的思路轉變,不只是說豆瓣不再做慢公司,而是更加重視資本的力量,在日新月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只有在組織架構上不斷變化,重視資本的力量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遠,否則就會出現「快魚吃慢魚」的結局。

最成功的例子是騰訊,它在將電商、搜索、文學等等業務拆分出去後,自身專註於社交、內容以及其上的連接,實現了快速發展,騰訊市值在3Q大戰後翻了超過10倍,孵化出了閱文集團、眾安保險、搜狗諸多上市公司,且今年還會收割一波上市公司,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名列其中。

豆瓣的做法與騰訊如出一轍。去年7月,阿北公布了豆瓣海外上市計劃,通過拆分閱讀、音樂等業務,豆瓣就可以更加輕裝上陣,聚焦到核心業務,同時給未來的成長埋下一顆顆的種子——不論是音樂、閱讀,還是未來可能會拆分的電影,都有巨大的想像空間,每一個都有成長為下一個豆瓣的可能,這些業務再反哺到豆瓣核心業務,也是可以預見的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超 的精彩文章:

一度被延期的餘額寶限購,用戶可是有苦說不出?
遛機器狗,和機器人打乒乓球,亞馬遜CEO的口味有點獨特!

TAG:羅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