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移民史的見證地

美國移民史的見證地

「每月有超過10000人訪問埃利斯島上的美國家庭移民歷史中心,以尋找他們祖先的入關記錄。當他們在船上旅客名單上看到他們的祖父母或的曾祖父母的名字時,許多人情不自禁的掉眼淚。除名字外,還包括他們的年齡,種族,原籍國和他們居住的城市,他們留下的家庭成員,出發港口,到達美國的目的地。 」

——自由女神像和埃利斯島基金會

執行副總裁齊庫(Peg Zitko)

位於新澤西海岸的上灣,在自由女神像的遮影下的埃利斯島,曾經象徵著美國的一個移民門戶。

在1892到1954年之間,接納了超過1千2百萬的移民從此島進入美國。如今,這些移民的後裔佔了將近一半的美國人。

傳奇的經歷

在被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總統於1890年指定為第一聯邦移民站之前,埃利斯島有著傳奇的歷史。當地印第安部落曾稱之為「 Kioshk 」或鷗島。由於其豐富的牡蠣床,在荷蘭和英國殖民時期它被稱為牡蠣島。在1770年代,埃利斯(Samuel Ellis)成為該島的私營業主,使這個沙質島獲得了很大程度的開發,曾經成為一個海盜的歇息地、一個港口炮台、以吉布森堡命名的彈藥庫房、並最終成為一個移民站。

從1794年至1890年(前移民站期間),埃利斯島雖然平安無事,但仍然在美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軍事作用。當英國佔領紐約市期間的戰爭年代,其強大的海軍艦隊能夠不受阻礙地直接駛入紐約港。因此,美國政府在1812年的戰爭之前,在紐約港建造了一系列的沿海防禦工事。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聯邦政府於1808年從紐約州購買了埃利斯島,並建造了新的港口防禦系統。在埃利斯島的堡壘被命名為吉布森堡,以紀念一位在1812年戰爭中陣亡的軍官。

被稱之為「眼淚島」的移民站

在1890年之前,位於炮台公園的古堡花園擔任了美國紐約州的移民站,並於1855年至1890年之間接納了大約8萬移民。隨著大量歐洲移民的來臨,古堡花園已經沒有能力應付。

聯邦政府決定在埃利斯島建造一個新的移民站。1892年1月1日,一位15歲愛爾蘭姑娘安妮·摩爾(Annie Moore)在兩個兄弟的陪同下,成為了埃利斯島移民站接納的第一位移民。

至此,大多數通過紐約港進入美國的移民都需要到埃利斯島的移民站辦理入境申請。政府還規定如果是乘坐客輪一、二等艙的移民不需到島上去辦理手續而可以直接登陸。

其理由是,這些有錢的移民不至於會有健康或身份合法性的問題。因此客輪抵達紐約市後,將停靠在哈德森或東河碼頭。第一和第二等艙的乘客上岸,通過在碼頭的海關自由地進入美國。而第三等艙以下的乘客通通被送往埃利斯島,每個人都將接受體檢和法律文件檢查。

儘管該島被稱之為「眼淚島」 ,但實際被拒絕入境的人只有2% 。其被拒的原因主要有兩個,要麼是患有傳染性疾病,要麼是有犯法的嫌疑。

伴隨美國變遷的移民法

在1880至1924年,一些政客們要求更多的限制移民,排華法案也在此出籠。1921年,作為一個主要的移民入境處,埃利斯島開始收費。

到了20世紀,隨著移民人數的大量增加,島上也擴建了大量的醫院、宿舍,傳染病病房和廚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被認為對美國有危害的外來移民被拘留在艾里斯島並隨後被遣返。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埃利斯島仍然開放多年,並擔任多種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敵人商船的海員被拘留在島上的宿舍樓。美國海岸警備隊也在此培訓了大約60000軍人。1954年11月,挪威商船海員彼得森作為最後一個被拘留者被釋放後,埃利斯島的移民站正式關閉。

博物館的主要內容

?博物館自導的關於埃利斯島在移民歷史的作用的紀事展品,其中包括文物,照片,列印,視頻,互動展覽,口述歷史,和臨時展覽;

?美國家庭移民歷史中心;

?美國移民榮譽牆;

?埃利斯島生活劇場;

?屢獲殊榮的紀錄片「希望之島,眼淚之島」; 在埃利斯島生活劇場,可以觀賞反映移民傳奇生活的名劇《貝拉·盧古喜的埃利斯島》。

貝拉·盧古喜 塑造了「吸血鬼德古拉」的經典熒幕形象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新的藝術星球分享會微信群開通啦!

(請備註來自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voi 的精彩文章:

「與獅共舞」了解一下
第比利斯:東歐文化圈下的亞洲城市

TAG:artv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