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苗人世界裡的漢人,生活在現代的明朝人,600年前朱元璋的棋子們

苗人世界裡的漢人,生活在現代的明朝人,600年前朱元璋的棋子們

貴州安平縣有一個特殊的婦女人群,她們穿著大開襟的長袍、一尺來寬的大袖子上有五色的綵線綉出的各種花紋滾邊、長袍兩邊開叉長及小腿肚,腰間有一根兩米多長的黑色絲綢系腰。身為漢人一定會把這些穿著獨特服飾的貴州人認為是苗人,但如果你稍一打聽當地人就會告訴你他們是「鳳頭雞」、「鳳頭苗」,可是他們不是苗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漢人。

為何漢人會偏居在少數民族聚居地?這還要從600多年前說起。1368年正月,40歲朱元璋在動蕩的亂世中掃除了其他起義軍後在應天府正式登基,建立了大明王朝。同年7月,明軍攻陷元大都,元順帝棄城北逃,中國大一統逐步完成,只剩下最後的幾枚釘子,其中就有一枚非常強硬的盤踞在雲南的元梁王巴匝剌瓦爾密。

由於雲南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羽翼未豐的朱元璋自知征討匝剌瓦爾密時機還不成熟,於是他7次派出使臣前往招安,希望和平解決西南問題,可是匝剌瓦爾密將使者悉數斬殺,這讓朱元璋頗為惱火。1381年,明軍相繼收復了四川、貴州等地方勢力,匝剌瓦爾密失去了東、北兩面屏障,隱忍了14年的朱元璋終於決心用武力拔掉這顆眼中釘。

1381年8月朱元璋派主帥傅友德、左將軍藍玉、右將軍沐英率領30萬大軍兵分兩路進軍雲南,明軍以不過百天的閃電之勢一舉擊垮了匝剌瓦爾密的軍隊,匝剌瓦爾密夫婦被迫自殺,雲南其餘勢力係數歸順明朝。平定雲南後朱元璋以「自古雲南諸夷叛福不常,蓋以其地險而遠,其民富而狠也」建立了貴州和雲南兩個都指揮司作為中央政府在地方的最高指揮機關。

同時朱元璋為了威懾四方將平定西南的30萬大軍就此留在雲貴高原,並派員開築寬10丈、60里為一驛的道路,貫穿雲貴川三地,然後在要害地區建立衛所。來自江南和中原的30萬軍隊沿著橫貫雲貴高原的咽喉要道次第布防,按明軍的編製駐紮下來,他們拿起鋤頭開墾屯田,「三分守城,七分屯耕」,成為朱元璋按在雲貴的棋子,駐紮地被稱為堡。

後來朱元璋為了恢復國家的經濟活力,又大力推行民屯制度,鼓勵經濟比較發達的百姓移到經濟滯後的地方、由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地方向地廣人稀的地區遷移,因此有200萬人移入雲貴使當地漢族人口的比例第一次超過其他民族成為貴州人口的主體,他們所居住地方被稱為屯。「調北征南」的明朝軍人和「調北填南」的移民構成了屯堡人。

由於屯堡人保留著江南人特有的裝束,特別是一開始的駐地軍人多是朱元璋的老鄉鳳陽籍貫,隨軍的家屬婦女頭上戴鳳陽特有的妝頭飾而被稱為「鳳頭雞」,為了區別於本地苗族又被稱為「鳳頭苗」,久而久之「鳳頭苗」、「鳳頭雞」就成了屯堡人的專稱。屯堡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融入了雲貴各民族之中,可是他們祖祖輩輩仍提醒著子孫自己的漢人身份。

屯堡人至今仍保持著600多年前明朝漢人的裝束、飲食、風俗習慣、民間信仰和娛樂方式,成為現代研究古代漢民族文化的豐富資源。可是隨著中國各民族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各民族的差異也越來越小,而隨著屯堡年輕人走出屯堡,再過幾十年當現在最年輕的穿著長衣大袖的姑娘都老去,我們可能再也找不到象徵著屯堡的舊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軒軒有禮 的精彩文章:

上古奇書大禹一段話,揭示地球史前高科技文明,黃帝蚩尤將其毀滅
外國送中國一塊「領土」,段祺瑞以為多餘無用,如今蘊藏巨量資源

TAG:軒軒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