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蕅益大師:障礙中修行

蕅益大師:障礙中修行

蕅益大師:障礙中修行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驕奢起必欺壓一切;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為解脫。

三、究心不求無礙。心無礙則所學躇等,學躇等必未得謂得;解障無礙,即障自寂。以障礙為逍遙。

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願不堅必未證謂證;究魔無根,魔何能擾。以群魔為法侶。

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志輕慢則必稱我有能;成事隨業,事不由能。以事難為安樂。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緣。以弊交為資糧。

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內必驕矜,內驕矜必執我之是;悟人處世,人但酬報。以逆人為園林。

八、施德不求望報。望報則意有所圖,意有圖必華名欲揚;明德無性,德亦非實。以施德為棄屣。

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必動,痴心動必貪利毀生。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為富貴。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人我末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為謙,抑有何傷。以受抑為行門。

此十攝一切礙。唯上智堪任,中下之人不敢希冀。若照察覺悟,省身體道,持之不失,則入諸魔界,不為群魔沮傷;循諸聲色,不為色聲惑亂;乃至憎愛名利之場、人我得失之境,我心先居礙中,彼礙豈能為障。礙若無礙,道行可以直進。

欲為聖賢佛祖,必受惡罵如飲甘露,遇橫逆如獲至寶,苟稍存喜順惡逆之情,終與夏草同腐而已。果於病時難時,乃至被抑之時,唯增念佛心,明苦空觀,不怨不憂,庶蓮花日滋,可稱三昧寶王矣!(來源:禪林網,本文選自蕅益大師《十大礙行》)

聲明:本圖文來自「新浪佛學」,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中華佛緣網是國內佛教自媒體中的著名網路媒體平台,其創辦人朱慧丹女士歷時7年克服重重困難創辦的佛教文化及傳統文化傳播平台,平台下設:中華佛緣雜誌編輯部、中華佛緣禪樂團、中華佛緣書畫院。朱慧丹女士自費走訪了國內各大寺院採風調研,拜訪了多位大德高僧、佛友、居士,專註於紀錄片拍攝製作,平台籌備舉辦過多次大型公益活動,歷盡所能傳播、傳遞中華傳統文化,也歡迎各位大德居士踴躍實名供稿、供圖(備註:原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佛緣 的精彩文章:

夢參長老:如何把佛法和生活工作結合
罕見的天然水晶球好美好震撼!

TAG:中華佛緣 |